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国学课堂」蒙求(38)寿王议鼎,杜林驳尧。西施捧心,孙寿折腰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世纪恒通在线提示:《蒙(méng)求》是唐朝李翰(hàn)编著的以引见掌故和各科知识为次要内容的儿童识字课本。全书都用四言韵文,每四个字是一个主谓结构的短句,上下两句成为对偶,各讲一个掌故,总计2484字。

【原文】寿王议鼎①,杜林驳尧②。

正文】①寿王议鼎:寿王,即吾丘寿王。字子赣,西汉时期的一名官员。

议鼎,研究分析鼎的来历。

②杜林驳尧: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东汉时期官员、大学问家。

尧,即帝尧。传说中上古时期部落联盟的首领。

【译文】吾丘寿王对宝鼎的来历谈了本人的看法,皇帝听了非常赞同;杜林不提倡祭祀尧帝,皇帝接受了他的意见。

【典故】寿王议鼎:典故出自《汉书·吾丘寿王传》。汉武帝时期,汾阳地区进献给汉武帝一尊宝鼎。朝中大臣们看到后,一致认为宝鼎是周朝的东西。但是吾丘寿王在细心查看宝鼎之后,认为宝鼎不是周朝的,次要是因为汉武帝管理国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所以才会有宝鼎的出现。吾丘寿王的话语,说到了汉武帝的心坎里,他高兴地夸奖了一番吾丘寿王。

杜林驳尧:典故出自《后汉书·宣张二王杜郭吴承郑赵列传》。东汉时期的杜林,非常有学问,知识渊博。有一次,汉光武帝刘秀让他参加一场辩论,决定要不要祭祀尧帝的问题。虽然很多人赞同祭祀尧帝,但是杜林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认为汉朝的建立,和尧帝之间的关系不大,没有必要去祭祀他。刘秀听了,认为他讲得非常有道理,于是虚心地听取了杜林的意见。

【赏析】从吾丘寿王的做法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于说话的人,变相地夸奖了汉武帝的丰功伟绩,因而让汉武帝高兴万分;而杜林,是一个善于坚持准绳的人,敢于说出本人内心的真实想法,这一点值得学习。

【原文】西施①捧心,孙寿折腰②。

正文】①西施:原名施夷光,春秋时期越国的大美女,在历史上,她和王昭君、貂蝉、杨贵妃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美女。

折腰,走路时故意扭动腰肢的动作,看起来仿佛腰折了一样。

【译文】西施心疼的时候,就会用手捧着心口,一副楚楚可怜的容貌;孙寿身材优美,走起路来婀娜多姿,人们将她的这种走路方式,取名为“折腰步”。

【典故】西施捧心:典故出自《庄子·天运》。春秋时期的越国,有一位大美女,她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西施。西施年轻的时候, 常犯心口疼的病,每次疼得时候,她就皱着眉头,捧着心口,可怜的容貌让人爱恋。好笑的是,西施有一个叫做东施的邻居,她看到西施捧着心口的样子很可爱,就也学着西施的容貌,谁晓得东施长得太丑了,动作也让人好笑,于是就有了“东施效颦(pín)”的成语典故。

孙寿折腰:典故出自《后汉书·梁统列传附粱冀传》。梁冀是东汉时期的大将军,权势很大,架空了皇帝。梁冀的妻子叫孙寿,相貌俊美,还很会打扮本人。为了展示本人身材优美,她还发明了一种“折腰步”的走法,走路的时候故意扭动腰肢,看起来楚楚动人的容貌

【赏析】西施和孙寿都非常漂亮,一举一动自然大方,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然而像丑陋的东施,非要模仿,就显得矫揉(róu )造作,最初成为大家眼中的笑柄。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