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骆驼——丝绸之路的意味符号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在北朝至唐代塑像、壁画、岩画中频频出现,通常由胡人牵引,满载货物、器具,它们的形状、组合、驮载的物品等,暗示着当时社会的变迁和人们观念的更新,其图像成为“丝绸之路”的意味符号。“胡人”与“骆驼载货”的组合反映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品的交流、信仰观念的传播、不同的文明的碰撞融合,蕴育出了以“胡汉”相融为特色的唐文化。

北朝出现的驮载物品的骆驼到唐更为流行,驮载物品的内容更多,骆驼的两侧挂有货袋、丝束、兔皮、长颈瓶、胡瓶、扁壶、织物、毛毯等等,有时还有死鸟和活的狗、猴子。这种外型选择无声地讲述着丝绸之路上的生活形态凭仗驼背的运载,中亚、西亚直至罗马获得了渴望的中国丝绸。骆驼上塑造的一捆捆丝绸、一束束生丝,输出的原料与成品都可以见到,令人想到“无数驼铃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的美好图景。丝绸之路带来的是商品和文化的双向馈赠,骆驼直观地再现丝绸源源流向西方的同时,也能看到外来物品和事物的传入。

唯《北史》中有对骆驼习性的记:载风之所至,唯老驼预知之,即嗔而聚立,埋其口鼻于沙中。人每以为候,亦即将毡拥蔽鼻口。其风迅 ,斯须过尽。若不防者,必至危毙。

这段稀有的叙述中认为骆驼有特异功能,可以预告致命风暴的来临,是沙漠中人类的帮手。穿越险恶的沙漠,骆驼与人的性命紧密相联,当东西交通繁荣时,人们对骆驼更为珍爱,因而也不断出现在对这种生活的抽象表现中。

骆驼是一种有灵性和情感的动物,在戈壁滩上顺着驼印就一定能找到水。在长期自然选择中骆驼与特定生态环境构成了默契的共生法则,它们对草场践踏性极小,能与荒漠草场和谐共生。骆驼是一种有灵性和情感的动物,在戈壁滩上顺着驼印就一定能找到水。在长期自然选择中骆驼与特定生态环境构成了默契的共生法则,它们对草场践踏性极小,能与荒漠草场和谐共生。在历史上的文化及商业交流中,骆驼对人类有极大的贡献,是丝绸之路的意味,是人类交流的使者。

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