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uble Ninth Festival
重 / 阳/ 节
“九九重阳”,即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在十以内的数字之中,九是人们相当喜爱的一个数字,因为“九”寓有多、高、大、深、远、极的含义,而“九”又和“久”同音,所以九还有久的意思。因而,自古以来有许多用“九”构成的词语,以及用“九”反映、表达的各种事物。
如九方(地方与八方);九农(泛指各种农事活动);九流(先秦时期的学术流派归纳为九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九芒(光芒四射);九华(华丽);九霄(天之极高处);九泉(地之极深处);九楹(描述殿宇、房屋的柱子多,建筑雄伟);九腹(大腹);九虑(反复周详考虑);九篇(反复恳切规谏);九折臂(比喻阅历多,经验丰富);九九归原(归根到底);九牛一毛(极为微少);九牛二虎之力(比喻极大的力气);一言九鼎(言辞之分量或作用极为严重)等等。
对数字“九”的青睐
中国古代百姓也喜欢选用“九”。例如,农历九月九日(重九)作为敬老尊老的重阳节,祝福老人健康长寿。
《黄帝内经》最早记载的“九针”,是古代西医九种不同医治用处、不同名称的医具。中国古代民俗“九九消寒图”,是中国古人自冬至日算起,每九天为“一九”,到“九九”时共八十一天。
“消寒”的作法是:从冬至日开始,在已画好的不着色的81枚花瓣素梅上,逐日给一枚花瓣着色,侯花瓣全部着色完毕之日,出现气候转暖,寒意随之消除,故称“九九消寒图”。
人们从事的职业多种多样,中国古人将各种行业统称为“三十六行”或“七十二行”或“三百六十行”(上述数字均为“九”的倍数)。后来衍生出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谚语。孔夫子数以千计的众多学生之中,出类拔萃者挑选出七十二人,被称为“七十二贤”。著名小说《西游记》第二回写到孙悟空神通广大,变化丰富:“这猴王也是他一窍通时百窍通,当时习了口诀,自修自炼,将七十二般变化,都学成了。”后来“七十二变”也用来描述变化无穷的含义。
丰富多彩的“九”
古人著作的名称,有些也取与“九”有关连者,例如:秦、汉时期讨论西医学81个问题的名著《黄帝八十一难经》;约成书于东汉初年的数学名著《九章算术》;明代孙应元撰著北方辽东等九镇历史地理要籍《九边图说》;《楚辞》中的篇名《九怀》《九辩》《九歌》等。
中国古代,不只书名、篇名喜用“九”,而且有些书的卷数和篇数,也喜欢定为九,例如《黄帝内经·素问》和《黄帝内经·灵枢》,各为九卷,每卷各为九篇。
此外,中国历代人名也喜采用“九”,例如:南宋时,以“三陆子之学”见称的学者陆九韶、陆九龄、陆九渊三兄弟;明代文学、戏曲作家王九思;清代医家陆九芝等。而江西九江、香港九龙、吉林九台、四川九寨沟、福建九龙江、上海豫园九曲桥等,则是地名或建筑取用“九”者。
妙哉!无所不在的“九”,丰富多彩的“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