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太原市杏花岭区国师街小学“书品”教育成效卓然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汉字,承载着文明的曙光,从远古走来。它穿越了一个又一个朝代,穿越了漫漫长夜,走到了我们面前,在当今世界独树一帜。汉字是华夏文明的原始基因,也是中国文化的根。对古人来说,书法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康无为看到了书法所容纳的中国人文精神,他说:“书虽小技,其精者亦通于道焉。”季羡林也将书法、京剧和《周易》称为中华之国粹。对于现代人来说,书法则是心灵的寄托与精神承载之所。

为传承汉字文化、弘扬国学精粹,太原日报报业集团“书写中国”公益活动邀请全国著名书法家莅临太原,从2018年10月15日启动,持续进行。其目的是:开展书法讲座和交流,针对全市大中小学生教授书法入门基础和书法提高技巧以及书法文化精髓,并为大中小学校免费培训书法师资力量。

“书写中国”公益活动以《太原日报》和《太原晚报》为平台,开辟专版,对优秀书法习作予以刊登并由专家点评。期间,太原美术馆举办太原市大中小学生书法习作展览。此活动致力于激发青少年学习书法的热情,提高书法技能,传承书法精粹,并搭建一个以书法为纽带的文化活动空间。同时,整合全国各地人文资源、自然景观,通过新媒体等手段,将“书写中国”公益活动打形成为独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太原日报报业集团“书写中国”公益活动在山西省书法家协会支持和指点下,由太原日报报业集团、太原市教育局、太原市美术馆、太原市书法家协会、奠中书院、太原日报书画院、灵空山书院、太原师范学院中国书法史论与艺术研究所主办,太原日报传媒集团承办。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点评:曹钰婷同学的作品,行笔圆润流畅、节拍鲜明,点画行态表现明显,结字舒展流动。今后应注重字与字之间的相互牵连,斜欹求沉稳。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点评:李梓瞳同学的这幅小篆作品,形体匀称齐整,笔画圆转流畅,字形细长,线条等粗、均匀、对称,体现了小篆的特点。如果再留意墨色变化,就更精彩了。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点评:张艺涵同学临写的毛泽东诗词,整幅作品行势流畅,书法笔势活倾泻脱,稳中求变。字体有韧性,字体大小均匀、主笔突出、点画响应。但就个体字来看,沉稳中缺少敦厚之态。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点评: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点评:杨滨羽同学的作品,字体匀称,结字端正优美,笔画尺度掌握得体,疏密均匀,较好地体现了欧楷风貌。笔画流畅度略显不足,应加强对字的节拍感立体感的体现。

祖国与天地同寿,

江山如日月永辉。

■点评:来可言同学的作品,结字严谨,线条饱满流畅,体态俊逸,较好地体现了赵体遒媚劲健、宽绰秀美的书体风格。今后还要强化钩法的训练。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点评:江卓

同学自幼研习赵体书法,笔画圆秀,间架方正,书写流利,全体感觉比较舒展,显得流美动人。若能在收笔之处留意停顿缓提,则会更好。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点评:黄博文同学的这幅行书作品,书写大气舒展流畅,点画入纸倾斜,字形动势较强,不足之处是行笔中有侧锋拖笔现象,提按变化不够明显。

书学小道本寻常,

稍涉玄微转渺茫。

悟到我行我法处,

随心弄笔又何妨。

■点评:李慧老师的软笔行书作品,用笔因势变化,洒脱自然。小品方式活泼,似行云流水,爽快利落。既有对书法技艺的自我感悟,又用实践书写方式,再现了行书的流畅与变化。

书道养根 方正为人

——太原市杏花岭区国师街小学“书品”教育成效卓然

国师街小学于1937年建校,多年来秉承“六年影响一生”的办学理念,将“做骄傲的中国人、做骄傲的太原人、做成功的国师人”作为学校的使命与责任,并以“走出国师、写手好字”作为学校的目标与方向。学校正是从立字立人入手,建构学生书品—学品—人品的育人之路。同时,学校被命名为“全国写字教育实验学校”“全国书法教育示范学校”“太原市首批特色学校”。

围绕着“书品”教育,学校开展了“12345”工程,即,一个目标:我是中国人、写好中国字;二种方式:教师指点、学中练习;三项工程:创建十个书法特色班级、选拔百名书法小能手、培育千名书法爱好者;四全准绳:教师全员培训、学生全员参与、教学全程渗透、质量全面提高;五个落实:每天练字二十分钟、每周一节书法指点课、每月一次现场书写展现、每学期一次写字检测、每学年一次评级。

学校开发了校本教材《历代书法家的故事》《墨韵书香》《写手好字 受益终生》等,将颜真卿“厚重遒劲、彰笃实纯厚之典范”的风格和王献之“穷通诸家、显勤学苦练之精神”的风格,以及柳公权“心正则笔正”的笔谏美谈包括柳字“笔意瘦挺、具刚毅耿直之风骨”等,润物无声地默化于孩子心中,无力地促进了学生们“书品”的构成

在“学品”的塑造上,学校将书写训练、书法欣赏与品尝文字等内容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如笔画的练习,采用让学生一边诵读三字经、四字成语并一边练习的方式,体验笔画书写中的轻重缓急与三字经、四字成语诵读时的抑扬顿挫之间异曲同工之妙。如软笔的教学,教师采用一字开花的模式,重点讲清一个字的写法之余,引导学生积累成语:“千”字先进行词语积累——千姿百态、千奇百怪、千钧一发等。

学校将书法特色活动与传统节日无机结合起来,让“人品”构建愈加丰盈。清明节孩子们用亲手写就的挽联寄托对烈士的哀思;艺术节孩子们用毛笔书写心中的梦想;教师节同学们把最好的作品献给敬爱的老师;祥和的春节,孩子们把祝愿写进火红的春联;汾河岸边,同学们凝重地写出保护蓝天碧水的承诺;敬老院里,宣纸墨宝表达出孩子们对老人的款款爱心。

书道养根,方正为人。如今,国师学子在“一笔一画写好字”的过程中感悟着“一生一世做真人”的道理,黑与白的对比在这里变成了永久的艺术,点与线的文字在这里铸就着生命的音符……

老师点评

此次展出的是本校学生的部分作品,以楷书为主,作品章法得体,结字严谨,用笔干净利落,点画有板有眼,反映了小作者的一丝不苟的学书态度,也彰显了我校在书法教育方面的累累硕果。

本期作品点评 高俊英

老师作品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高俊英

毕业于太原师范学校,山西省太原市国师街小学书法教师。从隶书《曹全碑》中渐悟汉字秀美、飘逸的特点,并认真研究、坚持练习,从篆、隶、楷、行中汲取精华,感悟书法艺术的魅力,更将心得体会编著成校本教材。多年来,一直努力于激发小学生学习书法的兴味和弘扬书法国粹。期间,辅导学生多次参加省市以及全国比赛,成绩显著,同时,所辅导的校书法社团获“全国优秀社团”称号。

总策划 宋立纲

策划 郭叔增 张伟武 宿晓健

统筹 张淑芳 曹旭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