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鼠,有“老鼠嫁女”的故事流传。近代,跟“鼠”有关的故事,朱起凤丹九先生(1874~1949)知耻而后勇,发奋编辑《辞通》的故事,享誉士林。
清光绪年二十一年(1895),朱起凤外祖、翰林吴浚宣(今存清同治十年辛未〔1871〕科吴浚宣会试朱卷刻本)掌教海宁安澜书院,朱起凤随读,外祖嘱起凤代阅课卷。评语中肯,生员翕然。后有份课卷中用成语“首施两端”,起凤疑为笔误,加批语“当作首鼠”。实则“首施”源出《后汉书·邓训传》。卷发后,合院大哗。经此教训,起凤发愤苦读,凡遇别体异文,随手摘记。从光绪二十二年(1896)开始,孜孜矻矻,历时30余年,易稿10数次,终于在1930年汇成巨著。朱起凤发愤着《辞通》,从此传为学林美谈。其后10余年间,起凤锲而不舍,继续编写《辞通续编》,已成五六十万字,惜未及整理,就与世长辞了。(360百科)
后由其子吴文祺先生(原姓朱,字问奇,笔名朱凤起、吴敬铭,随母姓。1901~1991)整理出版(《辞通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鼠、老鼠之得名的理据,犹如狐、狐狸,虎、老虎不是单一的“某之言某也”那样简单,而是一个集合体。小小的“老鼠”,为何称“老”,也不是因十二生肖排在第一就该称“老”。如果这样解释,那排位第三的虎就没有资历称“老”了。“鼠,穴虫之总名也。”(《说文˙鼠部》),其名出现较早,《诗经˙墉风》有“相鼠篇”,《魏风》有《硕鼠》篇。“老鼠”之名,大约出现在南朝。
“卿非狐狸,即是老鼠。”(《太平广记》卷四四二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董仲舒》)
后世相沿不替:
老鼠入饭瓮,虽饱难出头。”(唐寒山《诗》之二六八)
有个老鼠,背上有文。(清嘉庆本《夏商野史》第一回)
一、前人的释义
老鼠(纲目)。时珍曰:此即人家常鼠也。以其尖喙善穴,故南阳人谓之鼠。其寿最长,故俗称老鼠。其性疑而不果,故曰首鼠。岭南人食而讳之,谓为家鹿。(《本草纲目·兽部·鼠》)
“其性疑而不果,故曰首鼠”,“首鼠”即“首施两端”之“首施”,与“踌躇”、“迟疑”、“犹疑”同系,与“鼠”性有关。
“鼠”:“偷”的意思。它起初偷吃人们的粮食,好像只是一种消耗,所以起初叫“耗子”,后来人们发现它老偷东西,就叫它“老鼠”。比如:管油的偷油叫“油老鼠”、管粮食的偷粮食叫“粮老鼠”,比喻“监守自盗”。等等。(360百科)
显然李时珍的解释站不住脚,因为老鼠(家鼠)一般寿命只要2年左右,并不长。“老偷东西”就叫“老鼠”的解释就更不靠谱了。
二、“鼠”的取义
我们在“草不黄俗话说143”《脏(3)——蟑螂 邋遢 涩癞系》中,已经涉及到“鼠”的取名来由。它可能是这么几种意思的集合:
第一,鼠之为言窃也,盗也。
《广韵·语韵》:“鼠,小虫名,善为盗。”
鼠,小虫,性善盗。(《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第二,鼠之为言臭也,与“腥鼪”为一系。
《广雅·释兽》:“鼠狼,鼬。”
“鼠狼”跟“老鼠”颠倒词序关联,因而与“鼪、鼬”同类。
第三,鼠者犹疑惧、疑惑、忧,与“驩兜、胡涂”之“兜、涂”为一系。
兜:“在列者献诗使勿兜”韦昭注:“兜,惑也。”(《国语·晋语六》)
谓疑惑也。
“鼠思泣血。”郑玄笺:“鼠,忧也。”(《诗·小雅·雨无正》)
“鼠应广之实。”尹之章注:“鼠,忧也。”(《管子·侈靡》)
参观“癙”:
“鼠忧以痒。”释诂作“癙”。(李富孙《诗经异文释》卷八)
三、“老鼠”的取义
综合分析“老鼠”的得名之由,大约是如下几种意思的聚合。
(一)迟疑;疑惑
老鼠多疑,举动进二退三。这个情状与“躘蹱”“躘踵”情形等很接近。
《篇海类编·身体类·足部》:“躘,躘蹱,老人行貌。”
行走不便或跌跌撞撞的,状行进艰难。老鼠“进二退三”的姿势,与“躘蹱”“龙钟”“儱偅”、“郎当”等形类似。
老病寻常发,躘踵无较时。(《古尊宿语录·舒州法华山举和尚语要行录》)
卢子躘踵也,贤愚总莫惊。(唐卢仝《自咏》之二)
这猴王打出城中,忽然绊着一个草纥繨,跌了个躘踵,猛的醒来,乃是南柯一梦。(《西游记》第三回)
(二)机灵;灵性(灵醒)
老鼠行机灵,其所以迟疑、多疑,也是一种警惕、机灵的表现。它当与“灵性”“灵醒”关联。
川渝人有个歇后语叫着“抱鸡母涿[cuá]偏涷雨——淋醒(灵醒)”。“鸡赖抱”是母鸡下完一阵时间的蛋后恋窝(抱窝;抱性;就巢性;优巢性),是母鸡的一种停歇休息期。为了尽快让母鸡不赖抱(醒抱),早下蛋,民间采取“坐水牢”、“淋雨”的办法“醒抱”。故民间有这个说法。灵醒,就是“精灵”、灵性。
娇痴婢子无灵性,竞挽春衫来比并。(唐韩愈《芍药歌》)
我看他相貌也还体面,灵性也还去得,为什么不念书?(《红楼梦》第八一回)
(三)臭、脏。蟑螂、龙钟系。
“鼠”可归入“腥鼪→膻→臭”系,“老鼠”则可归入“蟑螂”系。上海松江(吴语)称垃圾为“劳曹”、“劳曹头”,即是“拉飒”系的一个方言音。详“草不黄俗话说143”《脏(3)——蟑螂 邋遢 涩癞系》。
上一篇:草不黄俗话说173: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cuān」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