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所有的中国人都正在经历着疫情防控由“严防死守”到“逐渐放开”的严重调整。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调整面前,能够更充分地见证一个人的心态、心智。前些时候,网上充斥着对“管严”了的种种不满、责备;近段时间,又少不了对“放开”的种种议论,乃至非难。有说还没预备好,不要“转急弯、下陡坎”,要求政府“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一夜之间,各种偏方、秘方和“神医、神药”纷纷登场。这样一闹,很多人更感到无所适从了。
网络天然就是开放的空间,为各色各样的人等自我表达提供了方便。但网上的吵嚷、喧嚣不绝于耳、层出不穷,也很是令人厌烦的。这些纷纷嚷嚷,正是当下一些人心境的写实:一事当前,不作理性分析和独立判断,忽左忽右,没个主意,人云亦云,随意发声。整个社会呈现出心态飘忽、少了平和、缺乏定性、有失稳重。
北宋愚人邵雍已经说:“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宽。心与身俱安,何事能相干。谁谓一身小,其安若泰山。谁谓一室小,宽如天地间。” 现在管控已经放开,听说大部分人都将难免要“阳”。这种形态下,对多数人而言,最大的恐慌就是本人的心理躁动,心不安则身何其安也?
俗话说,热不可除,而热恼可除,秋在清凉台上。穷不可除,而穷愁可除,春在安乐窝中。对很多人来讲,心态平和是他们非常稀缺的。近几十年来的飞速发展,中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功,但也养成了一些人的急躁、短视,热衷于“短平快”,赚快钱、追近利、易冲动,很难让本人慢下来、静下来、平和下来,以致于思想和灵魂的修养,远远跟不上急匆匆的脚步。有些人很容易就被网络“洗了脑”、很简单地就被另一些人带了节拍。这种情况多了,往小处说,是一个人心智不成熟的表现;往大里说,还远远不是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应有的成熟民族心态。
世事无常,人生中遇见的,既有意料之中,更有意料之外。坐观潮退潮落、静看云卷云舒,做到宠辱不惊、从容淡定,这就需要培养起安然的心境、平和的心态。无数现实证明,面对大险大难,能真正救赎本人的,不是运气,也不是外力,而是本人内在的良好心态和认知。
修炼平和的心态和良好的认知,遇事拿得起、放得下,举重若轻,就能超然于物外。有了这种修为,思想和认知就会上到更高层次,就更有可能做到得之不大喜,失之不狂悲,世界还是世界,你还是你。生活中的纠结和摩擦,尘世间的繁琐与争端,在本人的平和心态面前,都会变得平静、平淡和平坦,从而减少太多不必要的烦恼。
莫嫌人生忧虑多,只因心地无闲田。人的烦恼多来自于本人无妄的想法太多,更大的烦恼则来自于追求的太高大上,而本人的修为却远远配不上这些追求。人生在世,没必要事事弄个明明白白、争个高低上下、论个成败得失。功名利禄来来往往,炎凉荣辱浮浮沉沉。人生有一份平和,就有一份宁静。心安则身心俱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