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在韩国留念“抗日独立运动”104周年典礼上,尹锡悦称日本是韩国的“合作伙伴”。几天后的3月6日,韩国外长朴振星宣布将由韩方基金会代为赔偿二战时期日本强征韩籍劳工的损失。
3月5日,意味二战时期被日强征韩籍劳工的铜像设在首尔龙山站广场。
这一政策可谓是一项“石破天惊”的创举,强征劳工理应由日本去道歉赔偿,现在反而由韩国基金会代为赔偿,这件事几乎是“屈辱”,难道韩国的受害劳工缺的是那几个小钱吗?
韩国受害劳工及家属上街示威,国内反对此项政策的人认为“堪比1910年被日本吞并”。
在政府方面宣布赔偿方案后,韩国一些受害劳工上街示威。
这是一个在“是非正义、民族感情”上大是大非的问题,难道尹政府不清楚国内巨大的反抗浪潮吗?
韩方尹政府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尹锡悦称:“为克服复合型危机以及严峻的朝核要挟等,韩美日的三方合作,比任何时候都重要,应该与共享普世价值的国家展开合作,尤其是日本。”
这句话中点明两点:其一,复合型危机。其二,严峻的朝核要挟。后一点清楚明白,排在前一点中的复合型危机指什么呢?
尹没有明确指出,但是这个危机竟然排在首位,那只能说明在尹政府看来,此点比严峻的朝核要挟还“严峻”。
我们再看看美日双方的反应。
日本政府对此表示赞赏,首相岸田称,“有必要根据当前战略环境进一步加强日韩以及日美韩的战略合作”。外长林芳正指出,鉴于目前的战略环境,日本政府正加强包括安全领域在内的日韩和日美韩战略合作。
两者都不约而同提到:当前战略环境。那当前的战略环境是什么呢?
拜登发表声明,称赞韩日两国关系“翻开突破性的新篇章”,并称期待在未来进一步加强美日韩三边关系。美方当然乐意,韩日矛盾的缓和肯定有利于美方的利益。
美方所说的进一步加强关系,那“会怎样加强”呢?这为将来的政策留下来想象的空间。
至于中方对于“韩国外长朴振6日正式公布日本二战强征劳工赔偿方案”有何评论时,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的回答有两个看点。
其一,强调日方要正视历史,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其二,对韩方政府做法未置可否,不加一句评论。这一点就非常耐人寻味,没有态度就是一种态度。
从美日韩三方的互动来看,尹政府将韩国未来的“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这两项诉求紧紧地捆绑在美日战车上,要强化“与共享普世价值的国家展开合作”。这应该是今后一段时间韩方的政策取向。
但是韩国的政策转向能否处理它所面临的危机呢?这条路能走得通吗?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头条创作挑战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