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谨以此书留念我的父亲,他曾用一生守护“人间天堂”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编纂《湖山依旧-陈洁行留念文集》,一是为了留念和感恩我的父亲,他为故乡杭州做的点点滴滴。二是希望有更多人能从父亲的文字和脚印中感遭到他对杭州的爱和对历史文物古迹保护的拳拳之心,了解杭州的过去和今天,关心和参与到保护历史遗存中来,为我们的未来留下可以追溯的昨天。——浙大EMBA校友、初雨实业董事长 陈晓雷

2007年我与父亲在日本

Fathers Day

他是著名城建专家

曾用一生守护“人间天堂”

“我的父亲陈洁行先生,土生土长的杭州人,他既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又是一位传统的文化人,自小被要求诗书传家,既承继中国古典文化,又学习和研究新的科学发展方向和理念并加以传播。父亲的一生都在为祖国的建设和城市科学发展、历史古迹的保护奉献心血。”父亲故去后,陈晓雷带着对父亲的无限思念和感恩,着手收集和整理父亲的著作和文稿,编辑成册,以此留念和缅怀。

人物卡片

陈洁行(1934年9月7日-2019年1月17日),浙江杭州人,著名城建、文史专家。曾任杭州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专家征询委员会委员,杭州市城市科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建筑科学、城市科学、旅游经济和文学艺术研究,特别是对老建筑、老房子方面有非常深入的研究,著作颇丰。

初夏的阳光下,陈晓雷说起父亲陈洁行依然能感遭到他对父亲的思念。“父亲晚年虽年事已高,但依然思路清晰,笔耕不辍。2016年5月21日写成的《梦到榴花似火时》这一篇,应该是父亲最初的文章,当年的7月18日晚,他就脑梗入院。我发现了文稿,将这篇有特殊意义的文章也收入文集”。

成稿的《湖山依旧-陈洁行留念文集》次要由五个部分组成:

01

旧作序言

由父亲出版的部分书籍序言组成,这些序言都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对该著作以及对父亲工作的认可和评价。

02

湖山依旧

节选《钱塘旧梦》中关于杭州城市的次要历史街道和历史文化遗迹,重新整理陈列,以便游寻。

03

古韵绵长

以《古韵集》中引见的杭州次要园林建筑与名人旧居成此章。

04

凿岩留痕

父亲在城市建设、古迹恢复与保护等工作中所记录的点点滴滴。

05

念君情深

父亲生前的好友、后辈撰写的留念文章。

父亲所做的一切,直到我在整理留念文集的时候才逐步的有较为清晰的了解。

陈晓雷说,杭州目前抢手历史古迹遗存基本都有父亲的身影,重建秋瑾墓、抢救和修建西泠印社、呼吁重建雷峰塔、保护河坊街等……这些遗存下来的文化古迹,是一座城市的历史,也是这座城市人民的记忆,是历史文化传承最重要的一部分,只要深爱着这个城市的人,才会倾注一生的心血,付出别人无法想象的精力。如今全国游客杭州必来的河坊街,就是其中之一。

上世纪90年代,全国掀起大规模的旧城改造,杭州也不例外。1999年,根据规划,河坊街要把9米宽的街面拓宽成35米,旁边的老房子都要拆掉,建高楼,一时引起了很大反响。当时父亲从早上开始,陪同调查人员,沿着清河坊挨家挨户给他们讲历史、讲建筑,最紧急的时候,工人已经开始拆方回春堂屋顶瓦片……最终,经多方努力,清河坊以保护性修建得以保留,开创了杭州历史街区保护的先河。陈晓雷称,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现在的方回春堂、胡庆余堂这些清末民初的建筑,都是原汁原味的还原,我们及我们的下一辈才得以眼见这些历史文化。当你走在这座城市的石板路上,身处其中,就能体会到父亲做这一切的意义所在。

“整理父亲留下的著作和文稿期间,我走遍了书中记载的每一处地方,可惜如柳翠井巷、珠儿潭巷之珠儿潭、福海里等都已堙没无踪,这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他对这座城市的热爱,理解他所做的这一切的历史意义。他是在用生命去保护这座城市的每一片历史遗存、每一个闪亮霎时我将此书取名《湖山依旧》,也是希望历史的印记能在这座城市永世流传” 。

Fathers Day

行走在他曾走过的路上

1981年秋瑾墓

2020年秋瑾墓

父亲去世后,陈晓雷觉得本人有必要编辑这样一本留念父亲的文集,一方面是将他对杭州故乡的感情继续传播,将他为城市科学发展、保护历史遗存、为后人留下文化财富的理想传承下去,另一方面也是彰显他们那一代人为理想奋斗、奉献的崇高精神表达。

钱江二桥(彭埠大桥)碑文手稿

钱江二桥(彭埠大桥)碑文手稿

钱江二桥(彭埠大桥)碑文手稿

钱江二桥(彭埠大桥)碑文手稿

在谈到收集整理文稿时的困难,陈晓雷说:“父亲出版的书籍、文集很多,要在其中找出具有代表性且有阅读性的,就需要对所有的文章、著作有基本的了解和判断。文字需要输入和整理,而且都要配上照片,有些还要将旧貌和今颜在一起比较,还有一些材料需要多方寻找,工作量还是很大。但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好像时光倒流,我与父亲并肩前行一般,再一次了解了他,他走过的路,他的文字,他的思想……他在完成这些文稿和著作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仿佛历历在目,刻于我的心间,这也是一个温暖且幸福的过程。”

“他早起晚睡,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无论多么困难,都忍辱负重、脚踏实地、坚持不懈,他曾说‘我虽已届80,仍将为守护天堂而不懈努力’。这种精神才是人生真理,也是父亲留给我最宝贵的财富。同时,我和父亲都和浙大有深厚的感情,父亲在建筑工程专业的启蒙老师是浙江大学第一任土木系主任吴钟伟教授,他在学习和工作中,也不断以浙大求真务实的精神要求本人,这是我们浙大人最宝贵的财富。”

在父亲的影响和耳濡目染下,陈晓雷对于历史文物古迹保护也有特殊的情感,他计划将《湖山依旧》作成系列丛书,后续还将立足于杭州,以不同的视角和方向,写作、编辑书籍、呼吁历史文化传承,为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尽己所能,承继父亲的未尽事业。

Fathers Day

感恩前辈

在编纂《湖山依旧-陈洁行留念文集》时,陈晓雷也得到了到了父亲生前故交好友的支持和协助。“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先生为《湖山依旧》此书封面题字;浙派百强国画家楼意为此书作封面绘画;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为书做序 ,父亲的好友住建部原总规划师陈为邦先生,他从19年下半年开始写,并将文章发给众多知情同道进行修改,八易其稿,这种对父亲的尊重和认真的态度让我感动。”

潘云鹤封面题字

楼意作封面绘画

仇保兴

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杭州市人民政府原市长

“杭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七大古都之一。在新与旧的交融中,无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珍惜杭州的人文古迹,爱护西湖的风景名胜,已经成为共识……陈洁行同志就是其中有影响的一员。他积极参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抢救和修建万松书院、河坊街、净慈寺运木古井、西泠印社、秋瑾墓,呼吁重修雷峰塔,为立御碑、修求是书院、复勾山樵社建言献策……通过市民大讲堂、文澜讲堂、桐荫堂书院举办讲座宣讲、讲解保护城市历史文化与科学发展的重要性,让更多人懂得和理解传承历史文化、彰显杭州古都璀璨文明的必要性。我与洁行同志相识多年,相交颇深,他对城市建设事业执着追求的信心和对故乡人民的拳拳报恩之心,令我深为感动和认同。‘未曾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欣然提笔,是为序”

Fathers Day

父亲和老友的一些合影

左:吴良镛 右:父亲陈洁行

吴良镛,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中国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其先后获得“世界人居奖”、国际建筑师协会“屈米奖”、“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陈嘉庚科学奖”、“何梁何利奖”以及美、法、俄等国授予的多个荣誉称号。2012年2月14日,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左:父亲陈洁行,右:周干峙

周干峙,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卷首词》

左:父亲陈洁行,右:陈从周

陈从周,原名郁文,晚年别号梓室,自称梓翁,浙江杭州人。中国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学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大师,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著有《说园》等。

策划/采写:严颜

审核:马金 王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