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骑游上海,收获那么大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磅礴旧事记者 朱喆

长久以来,自行车不断是最灵活、最便捷的交通工具之一。新冠疫情暴发后,人们对巴士、地铁等容易形成聚集的公交方式产生焦虑,自行车作为相对独立且具备强身健体作用的出行工具,遭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进而在全球各地都引发了“自行车热潮”。

本来方式多样的骑行活动也变得更为丰富多元。其中,不用花费太久时间,又可同时实现旅游、休闲、运动和社交的城市骑行,正逐步遭到年轻一族的喜爱。它带来的可能不只是一段美好的时光,一种不同的领略城市的方式,还可能激发新的向往和思考。

上海,适合骑行吗?

不过,上海有着庞杂的道路系统,它是不是一座适合骑行的城市?

上海交通大学客座导师王卓尔对此的答案相当肯定,“是的”。2015年,她创立并掌管的〇筑设计与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合作,以“骑行上海Cycling@Shanghai”为主题,对上海非机动车道进行了两轮城市研究,最初集结成《骑行上海:关于骑行规划的思考》一书,成为了沪上骑行文化研究的重要学术论著之一。

《骑行上海:关于骑行规划的思考》,王卓尔 著,2019年5月,同济大学出版社

她指出,结合本人和朋友多年在国内外的骑行和调研,参考德国著名建筑师、城市规划设计师斯特凡·本迪克斯(Stefan Bendiks)和阿格莱·德格罗斯(Aglae Degros)著作《骑行设备》》(Cycle Infrastructure)中衡量城市适合骑行的目标,如道路平坦度,城市功能混合度,人口密度等维度调查,上海的表现都很不错。

《全球单车城市指数2022》榜单上,综合天气、单车使用率、安全指数、车道及道路质量等因素,上海综合评分位于全球第51位,高于华盛顿、爱丁堡和奥斯陆等欧美城市

“上海本身是平原,地形平坦,有利于骑行;城市功能混合度高指的是经过较短距离骑行,市民即可满足购物,办公,求学等不同生活需求;人口密度高则意味着相较于通过私家车出行,单车出行效率更高更便捷,因为私家车占道路空间比自行车更多,人人都开车容易形成拥堵,单车占空间较少,共享单车打开频率也会更高”,她解释说。

7年前调研时,团队就发现,上海中心城区大部分路段,机动车非机动车道之间缺乏无效隔离带,若有也仅以水泥墩或栅栏予以分隔,景观设计欠佳。路口则缺少遮荫设备全体骑行体验不尽如人意。

上海非机动车道设计 《骑行上海:关于骑行规划的思考》内页

不过近些年来,随着黄浦江两岸和苏州河贯通工程启动,已经出现了安全、独立的自行车休闲骑行道的优秀样板,“得益于这些严重工程,人们也逐渐意识到慢行交通系统可以带来的安心、愉悦的体验,当然全城的骑行道及综合骑行体验的提升和优化则需要更系统化的设计,也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和建设”,她感言。

骑行作为上海本地文化的一部分也证明了这座城市的特质,中国是自行车制造大国,自行车曾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人们次要的代步工具,也是当时上海人结婚时必备的“三大件”之一。

比利时裔美国摄影师Jerome De Perlinghi 记录的1985年至1987年间上海的日常生活

随着1990年代开始的城市建设,地铁、高架路、轻轨等现代化交通体系的完善,自行车行业也已经历落寞,但到了新世纪,汽车带来的社会及环境影响逐渐显现,自行车作为地低碳、环保和运动等特色又重新回到人们视野,“2015年我们做研究时,没有多少人关注骑行,2017年开始,随着共享单车的发展,骑行获得了一些讨论,2020年疫情全球暴发,又促成新的骑行热潮”,王卓尔表示,“骑行话题能起崎岖伏,说明了它有群众基础及生命力,这里的马路适合骑,这里的人需要骑,这是一种刚需,不只仅是一时的议题”。

城市骑游,线路,线路,还是线路

上海城内的骑行团队多不胜数,各有特色和受众,不同类型、品牌的自行车、车店也都建立本人的俱乐部或平台,利用周末或假日一起花样骑行。

club 100是一个倡导骑行的本土化平台, 以直观易懂的专业内容协助爱好者进阶,鼓励更多人参与自行车运动。格里董则是一位城市漫游者,喜欢钻入上海大大小小的街巷里去探索建筑及其背后的故事,他做了一系列行走活动,起名叫“行走的格里董”。去年开始,两者开始合作,以自行车代步,带领各路骑行爱好者穿越街巷,深入城市。

2022年7月16日,格里董带队骑游上海 磅礴旧事记者 朱喆 图

这也是一番全然有别于漫步的体验。在格里董看来,骑行带来了更多可能性,“漫步的2、3小时里,跨越的区域有时不会太大,加上戴着耳机跟着领队,接收信息的密度很高,好像你不断在听讲。骑行的2小时中,线路可能拉得更长、更远。骑行不戴讲解耳机,一路上队员本人看街景,所以有时他们的提问会比漫步活动的体验者问得多”,他解释道,“大家来参与骑游的并不是为了来拉练,而是轻松休闲为目的。一般骑游的时间控制在2小时,10公里左右,绝大部分没有骑行习惯的人都能完成”。

格里董带队骑游,讲述武夷路174号飞乐音响公司旧址历史

速度和高度是骑行独特的优势,一个人的步频和身高决定了通常的视野,骑车后,车速和人车高度让视线开阔起来,“我骑上车后,高度约2.3米,有一些‘豁然开朗’的感觉”,格里董说,“骑车时候,人往前动,景往后移,这种

CLUB100 《跟着老上海,用自行车看上海,2022年3月的上海》视频截图,格里董引见老城厢方浜中路路名 CLUB100 拍摄

这位对上海犄角旮旯都熟谙于心的领队,推荐了三条骑游上海的线路:感受小马路之南昌路;寻味历史之老城厢;体验沧桑滨水之苏州河两岸

在他看来,综合人流、车况以及看点,这三条线开放,还有铺设的骑行道和休憩点,体验非常不错”。设计骑游线路时,格里董有几点建议和心得,首先天雨路滑不要骑行,其次,要留意一些路桥能否对骑行开放,再者就是安全骑行,规范停车。

上海滨江骑行 视觉中国 图

有意思的是,城中抢手面包店Luneurs近日也推出公益活动“Ride with Luneurs”。6月上海重启后,他们已经策划了2期长线骑游,结合美食、运动、休闲、社交为一体,展示骑行生活的活力和趣味。

据了解,骑游活动是品牌公益社群Luneurs Tribe的进阶板块的项目,其他还包括夜跑、攀岩、徒步、艺术展览、手工作坊、跳蚤市场等活动,让公众从入门体验,逐渐在玩乐中探索,进步,再将本人的体验分享,构成一个无机、可循环式社群形状

据Tribe的项目担任人Yoyo引见,骑行板块早在2年前就已设立,活动灵感就街头停放着的共享单车,他们就想能否用它来创造些什么,“当时我们有5家门店集中在上海的核心城区,而且都是有历史故事的街区,最简单的路线就是串联店铺,沿路看看风景,起初我们就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招募帖发出1分钟后,就有50多人报名,这确实是意料之外”。

Ride with Lunerus 2020年10月活动纪录

Tribe项目的另一位主力军Nick认为,如此快速反应,证明了骑行的人群基数、骑行本身的魅力以及大家盼望一起运动、分享的心情,因而,骑游活动的设计就是要回应这些大众需求。

“6月初,我们都结束了居家办公,大家都迫切想看看上海,所以线路就是以旅游外滩,看苏州河风景为主;7月初的活动则是考虑到很多人受疫情影响,不能出国玩耍,就设计了一条‘看飞机’骑行线”,考虑到天气热炎热,时间安排在周末的傍晚,大家玩得都很尽兴“。

Ride with Luneurs 2022年7月 “看飞机”线路 Luneurs 图

第一次参与Luneurs骑游的上海女孩Clemetine告诉记者,她去年刚学会骑车,本来对这次近32公里的骑行没有底气,正是在同路的伙伴们的鼓励下,成功地挑战了本人

她说:“吸引我的是这条线路和Tribe活动全程的体验,以及感染力十足的团队气氛。我从来没有在乡间小道上看过飞机起飞,那条线路我也没有走过,新鲜感十足。作为一个菜鸟骑手,跟队的过程很累,好在骑在前面的伙伴带了一个便携式蓝牙音响,播放音乐,大家还一起玩接力游戏,两头还能到面包店停留,吃点东西补充一下体力。更重要的是,全体成员都很热情开朗,大家在欢笑中度过体能巅峰考验。”

Ride with Luneurs 2022年7月 “看飞机”活动图 Luneurs 图

Tribe团队策划骑游活动没有参考什么模版,他们会根据社群成员日常的话题讨论,社会热点以及天气,路况等综合考量,设置简单的主题,挑选合适的线路,贴近每个人的需求。Yoyo说:“疫情之下,人们需要和自然接触,排解焦虑,需要伙伴,需要建立人与人的深度连接。我们也相信,每个人都很酷,都有他们的潜力,骑行只是展示或激发这些能量的载体,经过一次次的互动,我们收获了很多惊喜,包括一个全新的本人。”

责任编辑:徐颖

校对:丁晓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