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当一个人,养活一家人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最近在看电视剧《都挺好》,良心国产剧了,挺戳现代人肋骨的。

配角呢,是一家四口,老父亲和三个儿女。

随着强势母亲去世,一家子全乱了。

父亲被强势妻子压制了几十年,妻子一去世,立刻生猛起来,力争全方位360度折腾子女,找回得到几十年的尊严。

这位父亲创造了一种荧屏新抽象——作(Zuo)爸。

长子斯坦福毕业,IT行业高端人才,在旧金山拥有一栋独栋别墅。看起来一路顺遂,春风得意。

却在中年的时候,因为一个不小心,突然被裁退了。

整个家庭压力急剧添加,不敢接爸来美国,外出不敢打车,不敢选高档餐厅。

偏偏他又愚孝,死要面子活受罪,非要本人出钱给父亲买大房子住。

二儿子是个被母亲溺爱的啃老族、妈宝男,从父母身上“借”走20多万,不断没还过。

间接导致母亲舍不得花钱治病,心梗身亡。

小女儿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从小被父母忽视,甚至得到了考取清华的机会,和家人断绝了关系。

现实上,她又无法完全切断和家人的情感联系。在母亲过世之后,这个家庭的深层矛盾再次浮上了水面...

这部剧前面30多集,不断在讲小女儿怎样应对这一团乱麻的原生家庭。

我经常听到一个词叫扶哥魔、扶弟魔——

本人很努力、很上进,但在整个大家庭里,兄弟姐妹都过于不给力。

久而久之,构成一种悲剧的惯性:以本人无限的人生,去无限贴补原生家庭。

而亲人也习惯了这种“吸血”式的照顾,甚至认为理所当然。

甚至如果本人明显过得更好,兄弟姐妹还会嫉妒、甚至仇恨...

《都挺好》里的小女儿苏明玉就是这样。

像苏明玉这样的,现实中也有很多的原型。

我的读者中,有许多身家、能力挺好的人,其中一些人也面临着同样的情况。

记得有人曾留言——

夏夏,我今年31岁,单身,计划两年内结婚。

现在我名下有一套小公寓,是6年前买的;还有一个商铺,是3年前买的;手上攒了100万现金。

现在烦恼的是,我要不要再买套房?

我家里有一个哥哥,已经在家待业几年了,嫂子生了孩子后,也没有去上班,在家里照顾宝宝。

父母心疼哥嫂没地方住,就把本人的房子让了出来,搬出来和我同住。

我也心疼父母,就把本人的公寓租了出去,租了一套大的。

现在就很犹疑,要不要再买一套房以备结婚自住,毕竟房价太高了,月供压力大。

后期的压力我害怕。

...

二十多岁买公寓、买商铺,现在又有100万的存款。

这么优秀的女孩,真的是苏明玉本玉了...

我记得稍微回复了一下,重点说了一句——

有时要心狠一点,不要让哥哥嫂子啃老啃到本人身上;虽然家人是你人生的一部分,但付出要有度。

一定程度内的付出,是可以承受的,是必要的责任。

就当作每年花钱买保险,保障本人先天情况的不足。

但,一旦超过了上限,必须坚决打住,绝不可以无尽头的付出。

经济学的角度,有一个认知是普遍接受的——同样的钱,在不同的人手中,是有不同的价值的。

好像样的1万块,如果留在你身边,它产生的价值,会远远胜过一味拿去贴补弱者。

只因一样的资源,在能力强的人手里,会创造出更大的利益。

如果你短期无限帮扶家人,导致你本身资源短缺、损害你长期现金流。

——那总体的效益反而会更少。

只要维护好本人的核心竞争力,不过度消耗,才能够更长远地,照顾好家人啊。

短期有度了,才能长期更有保障。

ps.

最近两天,股市又涨起来了。

有人问我,能不能经常性的,聊点对股市的看法呢?

推荐一下不同的股票。

不是吖...我「看法」不断没变嘛,天天说你们不烦嘛?

要是我换个思路,一天一想法,天天“惊爆”、“大消息”、“冲锋信号出现了”。

那就没劲了,对不对?

其实我观点还是那样——

去年我说,股市想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需要两点:

一是毛衣战出现大的转机;

二是企业环境有根本性的改善,比如大力度的降税减负什么的。

今年这两点,都有转机,所以大家比以前乐观了,钱也敢进股市了。

就涨起来了。

只需环境持续的向好,或者至多不要变坏。

股市就很难再回到去年底那种形态了——

但不意味着,未来不断会涨涨涨不停。

肯定得有振荡的时候。

时不时的,就要跌一跌、荡一荡。

我们已经买了不少的,别被吓到,耐心拿着就行,未来可期~

一点都没买的,或者觉得前期买少了的,现在也不算太贵,可以适当买一些低估的指数,建个底仓,再慢慢定投。

虽然肯定没有去年那时便宜了。

当然如果觉得确实已经赚够了,钱烧手,那卖掉它,落袋为安也可以,本人舒服最重要。

总之不用为个股市,过于焦虑或浮躁什么的。

现在这个位置,真不至于。

淡定点呗~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