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从一张图表看台儿庄大战中,中日两军编制配备之悬殊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引子:

1986年,反映抗日和平正面战场的电影——《血战台儿庄》在国内公映,立即引起巨大反响。后影片传至宝岛台湾,蒋经国先生观后,沉思良久,他感遭到了来自卑陆的善意。随后,两岸开始“三通”。当年跟随国民党政府逃台的老兵,纷纷回大陆探亲,两岸隔绝形态随之结束。

当年,我看《血战台儿庄》后,深感震撼,中国军人以血肉之躯抵挡日军,至今难忘。皖北鲁南相距仅一百多公里,但多年来无缘实地访查。上周末,有友自驾前往旅游,邀我同行,遂了夙愿。闲话少叙,直奔主题吧!

台儿庄大战留念馆内,有一张图表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这是当时中日两军编制及配备对比图表。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军队以调整师为单位,日军常设是师团。从人数看,日军的一个师团是国军一个师的两倍。

从兵种编制看,日军比国军多骑兵一联队,坦克兵一中队。国军虽然也有炮兵、工兵、辎重兵,但每兵种仅是一个营,而日军则是炮兵、工兵、辎重兵各一联队。真是不比不晓得,一比吓一跳!这悬殊可大了。

从图表可以看出,日军步骑手枪、掷弹筒、轻机枪、重机枪配备数量皆为国军两倍以上。国军炮兵营通常配备16门(有的是12门)75毫米山/野炮。日军则是64门,是前者的4倍。日军少数师团战时还可加强数门105毫米口径重炮。团营炮一项,日军约是国军1.5倍。

至于马匹,国军配备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日军则有约六千匹。其余各项,如坦克、车辆、自动货车、马拽车,国军皆为空白。对阵日军一个师团,国军要集中三至四个调整师才能匹敌。如果是地方系军队,配备就更惨了!根本无法和日军相比。

曾有材料透露,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三日,淞沪抗战时,地方军嫡系参战,日军炮火猛烈。国军炮兵火力弱小,几乎不能还击,只能以游动方式打击日军,打了就转移阵地。更何况日军还能用大口径舰炮援助陆战部队。双方火力差距之大,令人扼腕。连地方嫡系部队火力都不敌日军,地方系部队就难了。

台儿庄大战中,守城的是西北军孙连仲部(第二集团军)。该部有两个军的番号,辖三师(第27师、30师、31师)一旅(第44旅),约14个步兵团及各部直属队。以该部实力最强的第27师(调整师)为例,该师有步枪3000支、手枪263支、轻机枪271挺、重机枪62挺,迫击炮22门,但无山野炮。

第30师和31师,因不是调整师,轻重机枪少,而且步枪质量也较差,但每师各有4门山/野炮(75毫米)。

抗日战场上的国军部队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中日双方单兵配备悬殊不大。日军用三八式步枪,国军用七九式;日军用歪把子轻机枪,国军用捷克式等;日军用九二式重机枪(野鸡脖子),国军用马克沁重机枪。轻武器功能差不多,但同等编制下,国军火力压制不住日军。并且编制单位越大,火力悬殊越大。

更何况,日军还有飞机、坦克助战。国军战士完全凭一腔热血,用血肉之躯抵抗日军的飞机、大炮、坦克。由此,也就容易理解抗战之艰难了!

台儿庄大战中的日军坦克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