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二十大代表风采丨张珍:匠心独运 妙解工法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张珍。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李健 摄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亚新

【档案】

张珍,党的二十大代表,湖南建设投资集团六公司施工技术员,先后在张家界人民医院工程、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等项目担

【故事】

“未来,通过技术创新迭代升级,我们的建筑会‘呼吸’。”9月29日,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施工现场,面对记者采访,张珍决心满满。

张珍是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2015年进入湖南建设投资集团。她放弃留在机关工作的机会,选择到工地一线当起了施工技术员。

2016年,刚工作不久的张珍被派往张家界市人民医院一期工程项目担任施工技术员。该工程是张家界市当时最大的民用医疗建筑工程,工期紧、质量要求高、任务重、管理复杂。

其时,公司正探索使用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与传统的二维绘图技术相比,BIM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绿色环保方面更具优势。

张珍迎难而上,决心利用新技术,啃下这块“硬骨头”。她结合实践摸索,日夜研究,终于吃透了技术。借助BIM技术的辅助,将模板管理难、项目管线复杂、大型专业设备多、净空要求高、协作难等难题逐个攻克。

张珍还将项目中高难度技术明了化,并借助BIM技术对工人进行三维可视化交底。工友们惊喜地赞道:“这个好,一看就懂了。”

最终,这一项目节省施工成本约40万元,成为项目精细化管理典型。

2017年,全省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启动。其中,慈利县26个安置点分布于17个乡镇,大部分安置点处于山区,地质复杂、条件艰苦,技术难度大。

张珍自动请缨,到条件最艰苦的项目担任技术员。她每天到工地与班组施工人员细心核对完成的工程量与进度,在零散的项目点中来回穿越,有时一天就要跑几十公里。住工棚、吃泡面是常态。

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张珍创新利用无人机航拍还原场地三维模型并进行三维坐标校正,优化BIM技术运用,减少土石方开挖量2万多方,极大降低扶贫项目建设成本和施工难度,缩短工期15天。

这样的摸爬滚打,为张珍在技术上的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让她屡创佳绩,拿下行业多个大奖,凭仗实力博得了业内认可。

张珍还无私地把新技术教授给更多同事同行。如今,项目在哪,张珍就把“项目新技术学习小组”建到哪。她协助现场人员掌握基础技术,运用BIM技术协助工人们优化施工,累计培训500余人。

现在,张珍在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担任施工技术员,同时担任省级课题“建筑施工过程碳排放计算及控制研究”。

张珍告诉记者:“未来将在技术攻关方面愈加努力,提高工程质量,助推建筑领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