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太康县支队长宋秀启,个别人揭发被定罪,十一届三中全会才昭雪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豫皖苏军区建立后,豫东情势逐步氏县、洧川县的革命斗争一直没有间断,达生县四区武装不断

会,李紫明任书记,并由通许县大队抽出一个班为基础建立革命武装。

1947年5月,中共尉氏工委改为中共尉(氏)清(川)县委,同时建立县政府和县大队,县委书记和县大队政委由华野八纵援助地方的肖伯韬担任,县长和县大队长由李紫明担任。尉消县委和县政府、县大队建立后,领导群众搞土改,斗地主、分田地,并拿起武器开展革命武装斗争,使解放区逐渐扩大。

开辟了平汉路以东,贾鲁河以西地区,解放区进一步扩大。1947年10月,豫皖苏区党委建立了豫皖苏区五地委、五专署、五分区,辖通许、尉洧、长(葛)洧川、西华等县。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王其梅、副书记施德生、专员管寒涛、分区司令员王建青(八纵某师副师长)。五地委建立后,尉消县分建尉氏县和洧川县。尉氏县委书一记仍为肖伯韬、县长李紫明,洧川县委书记兼县长赵一心。

尉氏和洧川县委、县政府、县大队建立后,领导两县人战役中,县委书记赵一心和肖伯韬壮烈牺牲,给两县的工作带来了损失。

在五地委、五专署二五分区建立的同时,其他解放区也得到了扩大。1947年7月,经鲁西南地委批准,兰封县委、县政府、县大队建立,县长徐锡鹏、县大队长刘文奇。1947年9月,经一地委批准,建立了开(封)陈(留)县委、县政府、县大队,副县长石玉波、县大队长董兆祥(1948年10月改为开封县)。1948年8月,建立了陈留县委、县政府、县大队,书记耿化五、县长兼大队长许友义。1948年10月,建立了长(葛)洧(川)县委、县政府、县大队,书记兼县长韦荣环。至1948年10月,开封市及所辖各县区全部解放。

1946年7月下旬,中共冀鲁豫第六地委、六专署在杞南傅集镇召开各县领导干部会议,贯彻中共地方《五四指示》和晋冀鲁豫地方局邯郸土地会议精神,部署土地改革工作,提出“一手拿枪,一手拿算盘”,要求各县抓紧时间,利用和平空隙,搞好土改试点工作,随后再全面开展。

豫皖苏边区恢复后,中共豫皖苏一地委及时贯彻《五四指示》,总结土地改革的经验教训,提出下步土地改革的意见,于1947年元月15日发出了关于迅速开展土改的指示,指出:“集中一切可能集中之力量,用高度之工作热情迅速地开展土改工作,务于春耕前完成平分土地之光荣而伟大之任务。”之后,中共豫皖苏地委副书记郑华亲身率队到杞县大李庄村摘土改试点。

各县的土改工作由县委组织部长和民运部长具体担任,首先进行土改试点工作。各区也都确定了本人的试点村。土改运动很快在老解放区开展起来。2月,地委在祀南竹林召开全地区土改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议。会上引见并肯定了中共祀县县委安桥土改试点工作的做法和经验。会后,各县土改工作由点到面,逐渐推开。其具体做法是:按斗、倒、献、分四步进行。即斗倒地主的威风,按二五减租倒回多交的租息,要地主献出部分土地浮财,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在中共豫皖苏一地委竹林会议之后,各县都迅速开展土改工作。

杞县县、区领导在韦庄、杨庄村指点试点工作。起来,在四周村子里将会产生积极影响。于是就把韦庄村的工作放在了几个试点村的重点。

土改试点从发动基本群众入手,从扎根串连开始,一个一个地进行思想发动,算地主的剥削账,讲解“土地回老家,合理又合法”的道理。在思想发动的基础上,把群众组织起来,由贫农小组到建立贫农团组织。在建立贫农团之后,由其领导农民同地主进行面对面的牛争,次要是斗地主阶级的当权者、大地主、恶霸地主、有血债的地主。通过撕破脸皮的面对面的斗争,提高农民的阶级觉悟,扩大农民的阶级队伍,把贫农团发展成农民协会,中农也参加进来。

斗争首先是政治上的斗争,把地主阶级的威风打下去,使贫农、雇农和中农扬眉吐气,站起来当家做主。斗争会一般有两种方式,即说理斗争大会和诉苦、控诉斗争大会。在斗争中,党政领导经常对群众进行政策教育,对斗争对象不得打骂。但群众一发动起来,难以控制,常有戴高帽子的现象。这种斗争会都是贫农团或农民协会掌管,民兵维持次序,县、区、乡干部当参谋。

在政治斗争的基础上,进行经济斗争,即分浮财,分土地。开始群众不敢举动,经过唱工作,逐步有少数群众被发动起来,他们当中有三种人:即民兵、村干部;军属、烈属、干部家属;少数英勇分子。多数贫农基本群众持观望态度,中农更是在一边看。杞县韦庄村有一户姓王的中农,他的大儿子在解放区学校读书,县、区工作队进村后,在思想感情上与工作队非常亲近,也跟工作队讲真情实话,但对参加农民协会斗地主犹疑不决。随着斗争的深入,特别是经济斗争的开展,群众发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添加,那户姓王的中农和许多基本群众也都参加了农民协会,加入了斗争的行列。土改工作的进行,打垮了韦庄村地主阶级政治上的威风和经济上的优势,贫下中农站起来,当家做主了。

1947年6月17日《人民日报》第一版显著位置报道了豫皖苏边区的土改运动,指出:“从2月至现在,豫皖苏土地改革运动,在蒋军连续扫荡与反复清剿的紧张情况下,已获显著成绩,大部分地区已据点式的突破,部分地区已形成热潮。一据不完全的统计,4个月来,豫皖苏睢县、祀县、太康等老试,已有335个村庄进行了彻底的土地改革,农民收回土地48569亩,得地农民19700人。”

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发展,不只唤醒了广大农民群众,同时也震惊了地主阶级;他们不甘心得到本人的“天堂”,纷纷将浮财转移到贫农家里代为“保存”,有的乘机卖掉土地,转移“视线”,逃避斗争。地委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通知各县区,先分地主浮财,再分土地,以保障农民在土改中能获得物资利益。

地委决定全区党政军干部和部分武装集中起来,参加土改工作组(队),以武装斗争保卫土改。同时,各区确定本人的重点村,点面结合,全面铺开,互相启发和推动,掀起土改热潮。

以“擒”为主的“急性”土改极大地鼓舞了广大贫下中农的革命热情,提高了阶级觉悟,打垮了地主阶级的经济基础,摧垮了封建剥削制度。

这次以“擒”为主的“急性”土改,范围较广,面积较大,仅杞县、克威两县就有400个行政村,贫苦农民11233户、44833人分得了土地。在土改中涌现出了一批新的积极分子,建立了县农会和5个区农会,建立健全了行政村级民主政权98个。实现了村村有农会、民兵组织和基干民兵队,民兵发展到1500余人;有各种枪支500支,妇女、儿童组织也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

1947年10月,中共地方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废除一切祠堂、庙宇、寺院、学校、机关及团体的土地所有权。还规定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在土地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使全乡村人民均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个人所有。《中国土地法大纲》具有严重的反封建的革命意义,对土地改革运动起着重要的指点作用,为豫东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后,豫皖苏解放区的一、五地委和冀鲁豫边区五地委及所辖各县委、政府,为进一涉搞好土地复查和深入的进行土地改革,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土地法大纲》,分别召开会议,举办土地改革积极分子和农村干部训练班,认真学习领会《中国土地法大纲》,总结交流土改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学习和培训后,将土改积极分子和农村干部充实到区、乡、村各级领导班子,为深入地、全面地开展土改复查和进行新区土改加强了力量。各县委、县政府结合本县土改实际情况,在土改复查中,全面贯彻执行《中国土地法大纲》。对上段土改中出现的不彻底和贫富不均等间题,本着抽多补少,抽肥补瘦,抽远补近、填平补齐的原则,进行认真细心地核查和调整,存在问题基本上得到了处理。经过一个多月的土改复查和贯彻《中国土地法大纲》,全解放区土改走上了稳步发展的道路。

战略进攻开始后,由于情势的好转,土地改革全面深入地开展,解放区的逐渐扩大,使党的组织、尤其是党的基层组织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基于革命和平的需要,党地方决定进行整党整风。

1948年春,在中共豫皖苏边区委员会统一部署下,一、五地委和所属的克威、杞县、尉氏、通许、洧川、开陈等县先后开展了整党整风。这次整党整风的次要内容是:三查三整,即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整理组织、整理思想、整理作风。整党整风的方法是:在党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彻底揭发批判离开党的路线的错误思想和表现。同时邀请党外群众参加会议,征求他们对党组织和党员的意见。整党整风的基本目的是:对犯错误的党员,采取“小惩大诫,治病救人”的方针,坚持教育挽救。对于混入党内的坏人,则坚决清除出党。

整党分二批进行。第一批是在 1948年2月进行,由地委次要领导和各县委书记参加。上级领导宋任穷、章蕴、吴芝圃、刘子久、杨一辰、纵汉民等亲临指点

这次整党首先学习毛主席在华北地方委员、候补地方委员及晋绥边担任同志会议土的讲话——《目前情势本人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并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通过学习和整理,与会领导干部遭到了深刻的教育,加强了阶级观念、政策观念和纪律观念。但整党整风中受“左”的影响,处分面较宽。参加整党的第一批同志大部分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处分。虽然以后绝大部分都平了反,但伤害了一些好干部。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对太康县支队长宋秀启仅凭个别人的揭发材料就定了“罪行”,予以枪杀,在豫皖苏解放区群众中和党领导的武装部队中形成了不良影响。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宋秀启才得以平反昭雪。

1948年三四月份,进行了第二批整党。第二批整党次要地方的电报、地方地方分局关于纠正“左”倾错误的指示,讨论了对纠正“左”倾错误的安排和部署。各县委分别召开了区以上干部会议,结合本县实际情况,认真查找和纠正土改和整党工作中“左”的错误。

当时,“左”的错误在本地的:表现与危害是:杀人过多,无严格控制不只基本群众不同情,而巨把地奴才党政军民对抗,杀害地方干部和土改积极分子。组织路线过“左”。在土改中建立贫农团等组织时,把中农排除在领导班子之外,甚至提出中农不得扛枪当民兵,把多年的中农出身的积极分子、村干部统统踢开,一律换成贫雇农。

贫雇农出身的干部多半与老干部关系密切,看老干部无罪受治,很不满意,工作中顾虑重重,放不开手脚。一些新出现的英勇分子,一时又形不成核心,使党在农村中的威信有所降低,影响土改进行。土地分配政策上表现过“左”。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侵犯中农利益,有些地方不只“均”了中农的土地,而且分了他们的浮财,扩大了打击面。侵犯了工商业者的利益。对他们按土地算剥削账,浮财被分,还打击了一部分大的工商业者。如驰名全国的杞县莫家酱菜作坊被捣了,几百条酱缸被打烂。整党中认为,出现上述问题的重要缘由在于处于和平环境,党的政策不够完善,在小农经济基础构成的农民平均主义思想在县、区、乡各级干部中还严重存在。

在整党中,为了纠正“左”的错误,地、县委逐级传达贯彻上级纠“左”的文件和指示精神,次要担任同志作检讨,自动承担责任,不上推、不下卸,并向被错误批判受伤害的干部和群众道歉。5-9月间,又先后进行几次整党,查挖地富思想、注意克服工作中“左”的情绪,纠正前段土改中侵犯中农利益,打击工商业者,杀人过多等“左”倾错误,消除“左”倾错误影响。虽然因和平频繁,使整党工作时断时续,但通过整党统一了认识,纠正了工作中的问题,加强了党的建设,推动了参军参战、支前及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