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音字。
弹:dàn弹弓 tán弹琴
吓:hè恐吓 xià吓人
二、近义词。
清贫——贫穷 朴素——俭朴
奢侈——奢华 矜持——谦虚
善良——凶恶 威吓——恐吓
企望——希望 齿冷——耻笑
舍己为公——大公无私
三、反义词。
清贫——富有 朴素——奢侈
善良——和蔼 威吓——安慰
企望——失望 怀疑——相信
四、理解词语。
【清贫】生活清寒贫苦。(旧时多描述读书人)。文中指贫穷清廉,贫苦而不失节。
【朴素】(生活)节约,不奢侈。
【奢侈】花费钱财过多,享受过分。
【款项】为某种用处而储存或收入的钱(多指机关团体等进出的数目较大的钱)。
【筹集】筹措聚集。
【矜持不苟】严肃认真而不随便。矜持:严肃;严肃。
【舍己为公】为了公共的利益而牺牲个人的利益。
【威吓】用威势来吓唬。
【企望】希望。
【山坞】山间平地;山坳。
【齿冷】耻笑(笑则张口,时间长了,牙齿就会感觉到冷)。
【热望】热切的希望。
【猜疑】起疑心;对人对事不放心。
五、句子解析。
1.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
这句话是自我表白。“一向” “从没有”强调了革命多年一向过着清贫的生活。
2.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都用之于革命事业的。
这句话表现了方志敏面对金钱,毫无私心,数百万的款项一点一滴都用于革命事业,体现了方志敏甘于贫穷的伟大人格。
3.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观
为获得钱财是人的本性,经手巨款而不贪几乎是不可思议。
4.所以,如果有人问我身边有没有一些积蓄,那我可以告诉你一桩趣事。
这是一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联系全文,这件趣事指的是本人的事,作者把它当作趣事来谈,可以看出他被捕时毫不畏惧,表现了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清贫廉政的高尚情操,恰恰也是对敌人强烈的讽刺和蔑视。
5.哪晓得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
革命事业。
6.
主旨,不为个人谋利益,要为天下谋幸福,无力赞誉赞誉
7.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8.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打败许多困难的地方!
打败困难、克敌制胜的关键
六、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从事革命十余年,从没有奢侈过。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写被俘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写“我”家中也只要几套旧汗褂裤和几双缝底的线袜。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写清贫、洁白、朴素是革命者打败困难的缘由。
(线索:清贫是美德——被俘搜身——传世宝——清贫打败困难)
七、课文主题。
本文用简约朴实的言语,叙述了本人信心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的革命情操。
八、问题归纳。
第一段运用了什么手法?不同的人对清贫分别有什么看法呢?贪婪,几乎为发财,必须把无限
2.
热望——激怒——企望——失望——怀疑而惊异
爱财的本性。同时从侧面印证了方志敏清贫的人生信心现实念的人。
3.作者为什么要补叙第9自然段的内容呢?
这一段交代方志敏的全部家当只要“汗褂裤”和“缝上底的线袜”,而且还被秘密地保藏着,被方志敏称作“传家宝”,进一步说明方志敏的清贫,表现了他的革命乐观主义
4.
言语的描写,不只刻画了他们贪婪无耻的丑恶嘴脸,更重要地是侧面衬托了方志敏同志清贫廉洁、舍己为公的美德。
5.被捕当天明明是一个“最不幸的日子”,方志敏为什么却说成“一桩趣 事”呢?
答:(1)方志敏身无分文,敌方士兵却想借机发财。他们的急迫、善良、失望和迷茫,在方志敏看来十分可笑。
(2)一个“趣”字表达了方志敏对敌人的蔑视和对本人献身革命事业的骄傲。
九、课外拓展。
1.关于清贫的名言
君子忧道不忧贫。——孔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释道原
2.作为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孩子,不愁吃穿,生活富足,你认为还有必要保持一种“清贫”的生活态度吗?
“清贫”不只是指物质生活贫困,更是指淡泊名利的精神。只要保持“清贫”的生活态度,才能不为物质利益所引诱,清正廉洁,坚守节操。在物质生活富足的今天,我们没有必要去过贫穷的生活,但这种不以物欲为尚的清贫精神却不能摒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