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朱元璋提拔小舅子郭德成,郭德成连忙磕头告罪:我有毛病不能当官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在封建的古代社会中,皇帝就是最大的,他的赏赐也是对臣子的认可,也是在官员中至高无上的荣耀。

可是在明朝时期,朱元璋想要赏赐郭德成,却没想到郭德成并不想要赏赐,甚至为了避开故意装聋作哑当时人人都认为郭德成错过了好的机会,只会惹怒皇帝,但是郭德成的做法反而挽救了本人的性命。

大智若愚的郭德成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史书上都是称赞他的,能够从一个乞丐一路做到皇位,如此能力其他人是比不了的。

更何况战乱年间,无数英雄迭起,这也导致朱元璋在打天下的时候非常困难。历经千辛万苦以后,朱元璋终于成立了明朝。

能够打下天下容易,想要守住人心却十分困难,朱元璋为了彰显本人的仁义,同时犒劳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将领。在朱元璋当上皇帝的时候,就大肆封赏。

但是郭德成却并没有和其他将领一样,官职升高。他的妹妹还是朱元璋的妃子,在后宫非常受宠。

无论是郭德成本身跟随朱元璋,还是他妹妹的妃子身份,都值得让郭德成的官职再升高一点,可是郭德成并没有提出这个要求,他只是安安心心做本人的小官。

朱元璋自然也是记得郭德成的,正因为郭德成的小官让朱元璋觉得对不起他。于是朱元璋召见郭德成,想要给他个大官。

但是郭德成并没有同意,反而直接把本人的缺点全部告诉皇帝,郭德成声称本人爱好喝酒赌博,每天都会寻欢作乐。本人要是小官还好,即便耽搁事情也不是大事。但是做大官就不一样了,他这种只会危害社会国家的。

一开始朱元璋只当作郭德成的推托之词,可是郭德成一再请求,期望皇帝别给他大官做,这才让朱元璋打消了提拔郭德成的想法。

对此很多人都觉得惋惜,毕竟官场上凭仗本人的努力升值,可是十分的困难。但是现在郭德成面前摆着一个机会,尤其是朱元璋亲口许诺的,但郭德成没有把握住。

很多人都觉得郭德成傻,其实郭德成十分聪明,他之所以不断拒绝也是有缘由的。而且郭德成本身也十分聪明,有头脑。

已经他进宫面见圣上,朱元璋直接赏赐了郭德成黄金,并且告诉他不要张扬。结果没想到郭德成转头就故意把金子显摆给众人看,还装作一副喝醉的样子。

在士兵拿到黄金以后就交给朱元璋,当时朱元璋表示,“吾赐也。”面对这件事,也有人埋怨郭德成,认为他没有头脑,明明皇帝都说了不要张扬,他还装醉故意漏给大家看,这不是明显的得罪圣上吗!

郭德成看着大家对他的误解,也对本人的做法进行了解释,毕竟本人是在皇宫中,无论是进还是出,都会有人检查的。

在如此森严的地方本人藏黄金,要是被查出来若是被认定偷走皇宫的黄金,到时候岂不是百口莫辩,更何况郭德成还有一个妹妹在后宫当妃子,难保不会被人认为后宫干政,以金钱当作买卖

而且要是赏赐都会是大大方方的,为什么朱元璋如此小心翼翼,甚至不让告诉他人。再结合郭德成的身份和他妹妹的身份,这不明显的表示,是皇帝的试探吗。

无论哪一种结果,对郭德成都不利,为此郭德成只能装作喝醉显露金子,只要这样才能打消皇帝的疑虑,也能解释本人身上的黄金由来。

听到郭德成的解释,众多人才明白原来这里面还有更深刻的含义,只是本人当时没想到。让人最惊讶的是,每日喝酒找乐子的郭德成,竟然能有如此头脑。

心,对于皇帝的心意也多加揣测。

君权的不可动摇

在明朝官员中,郭德成才是最聪明的那一个,他推卸官员成功的保住本人的身价性命。要是贪图一时的荣华富贵,最初的下场自然不会很好。

其实我们纵观历史,能够发现君权才是最不可动摇的那一个,很多皇帝对于本人打下的江山十分注重,更不能容忍任何人觊觎,哪怕是权利危及到君权,也会被安一个莫须有的罪名。

宋朝皇帝赵匡胤武将出身,他同样也是平定叛乱,夺得皇位。“黄袍加身”的选择让赵匡胤直接成为皇帝,但是与此同时,他也十分忌惮和他一起打天下的众人。

“杯酒释兵权”更好的避免了政治上的和平,但是也从侧面反应出来,皇帝的心是站在利益方向的,从来不是偏向感情。

只需能够要挟到皇权的存在,无论是出生入死的兄弟,还是手足之情的血缘亲族,他们的下场最终不是流放抄家、就是砍头入狱。

好在赵匡胤还是不忍心,通过酒席传达出本人的思想,改变了众多将领的命。他们虽然没有了权势,但是最最少保护住了性命。

“伴君如伴虎”也是同样的道理,在战国时期的王翦可是非常有名的将军,他的能力无人能比。

嬴政一心想要统治整个华夏,为此专门找到几个大将军商讨对策。在军事方面,王翦比其他将军都厉害,可偏偏嬴政并不情愿听从王翦的话。

面对这种情况,王翦并不敢多言,只能听从皇帝的安排,甚至在开战的时候,多次向皇帝索要物质上的东西。

已经也有很多人不能理解,但是王翦的做法就是为了装作很贪婪,让皇帝误以为本人有弱点,从而打消皇帝的疑心。

自古以来聪明的臣子都会在功成身就的时候退隐,比如商圣范蠡,还有张良。无论在哪个朝代,他们都是皇帝身边的智多星。

可是天下打下以后,他们都选择了退隐,更不贪恋繁华富贵,这才保住了他们的性命。反观韩信等人,误认为本人有功劳在身,皇帝更是拿本人是出生入死的兄弟,于是心安理得的当上大官。

结果却是被人暗害,成为皇帝去除的一块绊脚石。由此可见君权是不容挑衅的,更不允许任何人权利能够超过他。

况且皇帝都是生性多疑的,就拿朱元璋说,他固然明白这个江山能够打下不是全靠本人,还有和本人一起打拼的将领们。

可是在绝对的权利面前,朱元璋也决不允许别人动摇。“胡惟庸案”让多少人看到了朱元璋的狠辣,虽然胡惟庸的做法也是自找的,但是也让我们看到君权的绝对性。

胡惟庸身为丞相,眼看着皇帝老去,仗着本人有能力有功劳,在野廷中结党营私,甚至不断的扩张本人的势力。

这个时候的朱元璋开始明白,胡惟庸的权利大过本人本人肯定要出手整治。况且他现在年纪已经大了,太子性情不如朱元璋强势,到时候这个江山很有可能换人做了。

为此朱元璋开始着手调查胡惟庸的案子,结果没想到竟然牵连出来3万多人。眼看着这么多人,大家都认为朱元璋可能会手软一些。

结果没想到,朱元璋宁肯错杀也不肯放过,直接把三万人都处置了。震惊朝野的“胡惟庸案”确实震慑了大批官员,自此以后,朱元璋就开始疑心疑鬼。

可是肃清了一个胡惟庸,还有其他臣子,于是朱元璋决定继续查下去,结果这一查,没想到和胡惟庸一样的蓝玉竟然出现了。

“蓝玉案”的发生没有让朱元璋收手,同样也是牵连甚广,一同连坐的人多达上完,这导致朝廷上下一时寒蝉若禁。生怕下一个被牵连的就是本人,更担心本人不明不白的被人拖累。

这个时候就不难看出来郭德成的聪明之处了,他虽然爱好玩乐,但是从来不结党营私;他虽然和胡惟庸、蓝玉等人都是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人,但是他安心做个小官,从来不奢求高的官职,而且面对皇帝的赏赐也敢拒绝。

在朱元璋开始疑心大多数人的时候,郭德成并没有被列入其中,也让他保下了本人的身家性命。

说他装聋作哑也好,说他大智若愚也行,无论哪一种,郭德成都成功的保护了本人,更保护了家人。

皇权不可侵犯

别看郭德成保住了性命,但是经过这些事以后,人人自危,生怕触怒皇帝,况且郭德成已经就多次惹怒皇帝。

面对赏赐不要,甚至在喝醉了以后,直接公然说出“光头”两个字。要晓得光头可就代表着和尚,朱元璋在是皇帝之前就是和尚,为此朱元璋最忌讳的就是有关和尚的词语。

可是喝醉以后的郭德成并不晓得本人说了什么,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认为长发碍事就想要个光头。

可是等到郭德成酒醒以后,才明白本人说了什么胡话,面对这种情况,很多人都认为本人必死无疑,但是郭德成十分惜命,他直接剃头去当和尚了。

在郭德成说出光头的时候,朱元璋就已经十分生气了,但是看到郭德成喝醉了才没和他计较。后来听说了郭德成出家当和尚,连忙派人去勘察。

郭德成依旧照常饮酒作乐,没过几天就去剃发在庙中念佛,但是郭德成依旧没有改掉本人爱喝酒的习惯。

得到正确情报以后,朱元璋才算是彻底放心了,不在疑心郭德成,认为郭德成是个酒肉和尚,不能对他的江山形成要挟。郭德成也凭仗本人的聪明才智捡回一条命。

朱元璋别看已经是皇帝了,但是他十分小心眼,尤其是对于本人的出身,更是决口不能提的,更不能有人暗讽。

而且朱元璋对于大权放在臣子身边,并不放心。加强地方集权是朱元璋当上皇帝就不停努力做的事情,甚至为了监察臣子,专门成立了“锦衣卫”

在电视剧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锦衣卫”可是有着先斩后奏的权利,锦衣卫的作用就是为了协助皇帝盯紧每一个臣子,防止他们谋反。

而且在涉及到皇权的问题上,朱元璋心狠手辣。在朝廷上如果有的大臣触怒朱元璋,甚至都有可能被当庭打死,这也导致很多人不敢触怒朱元璋。

而且朱元璋的狠戾不只仅是在臣子身上体现,在本人的亲人身上也表现的淋漓尽致。已经有个李善长,他可是开国功臣,而且他还是朱元璋的亲家。

无论是从功劳上还是关系上来讲,朱元璋都应该网开一面,可是朱元璋为了加强本人地方集权,直接杀害了他们一家。

后世之人平定朱元璋,褒贬都有。他却是做到了很多人都做不到的事,但是他滥杀无辜,为了加强地方集权牺牲众多人的生命,或许朱元璋也没有想到,他的做法是为了震慑臣子,守护明朝江山。

结果因为他的雷霆手段,导致后期明朝发生了不可挽回的事。作为大臣理应也有本人的觉悟,一时的荣华富贵只能让他们在皇帝的内心中得到信任,从而招致杀身之祸。

已经人人都嘲笑郭德成,他错失机会,在官职上不能再进一步了。但是看到胡惟庸和蓝玉等人的事迹,让我们不得不看开,郭德成这一次的错失机会,反而保全了本人的性命。

在朱元璋的故事中,尤其是电视剧的撰写中,人人都称赞他和马皇后的唯美爱情,在人老珠黄的时候朱元璋依旧深爱着马皇后。

可是无论朱元璋已经多么友善,在他登上皇位的那一刻,他就变了。他的内心只要江山和权利。

纵观中国历史朝代,皇帝的疑心难道在史书上写的还不够吗?或许是一时的富贵蒙蔽了双眼,可是这也导致他们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人人都清楚皇帝的疑心,但是却依旧有不少人选择触碰权利中心,这也导致他们的生活并不能如意。

况且他们的荣耀都是皇帝赏赐的,他们的性命也尽在皇帝的一念之间。“狡兔死,走卒烹”只要张良、范蠡、郭德成等人听进去了。

参考材料

《明史》

《胡惟庸党案考》

《草根的逆袭》

《甘肃记忆中的历史人物》

《智囊诠释》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