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孩子厌学怎样办?家长只看表面,忽视了心理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国教育网做了一项全国性调查数据,震撼了很多人。

结果显示全国,有70%的中小学生有厌学的情绪,这意味着厌学为一个普遍的问题,而且年龄也越来越提前。很多孩子刚上小学,就出现了厌学的情绪

你可能会说我家孩子没有这种情况,从来没跟我说过,讨厌上学,不想上学。我想告诉你的是,不一定非要说出讨厌上学才叫厌学。

轻度的厌学:孩子发牢骚,抱怨学习太累,偶尔不写作业,上课开小差等。

严重的厌学:孩子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晕、发脾气、摔东西、哭闹,早上赖床,怎样叫都不起床,以至于错过上学的时间,那么这种已经属于严重的厌学情绪了,会极大的影响孩子的学习。轻度厌学情绪通常是短暂的,但是如果不及时调整听之任之,也有可能会变成严重的厌学情绪。

那么你家孩子出现过厌学情绪吗?

小学就厌学的缘由处理办法。

缘由一、对次序的不顺应

刚开始上学的孩子,对次序感很不顺应。孩子在幼儿阶段的学习,即便有文化课的渗透,基本上还是以玩为主,次序感不强。但是学校里的生活就很不一样了,每天要准时上学,不能像以前一样和妈妈撒个娇,就能不去幼儿园。上操、上课都要严格的,按照作息时间执行。

一节课40分钟,休息时间只要10分钟,一系列的要求让孩子受到了制约,感遭到了不自在。尤其是那些上幼儿园时,非常调皮的孩子会愈加不习惯。再加上学校的老师上课比较严厉,让孩子感觉到学校生活和幼儿园的生活构成了强烈的反差,很多孩子在这时候开始想要逃避,产生了厌学情绪。

那你该怎样做呢?

有句话叫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在上学之前的过渡期的培养非常重要,要让孩子对即将到来的学校生活有一个基本认知,构成从心态、习惯、能力等多方面的过渡。

在能力方面的预备,孩子上学之后,要开始识字写字了。为了应对这种不顺应,可以在过渡期多训练孩子的手指,精细动作。比如搭小积木、系鞋带、打绳结、挑绿豆等。

在时间观念上的预备协助孩子调整作息时间。例如晚上按照学校的上学时间起床,让孩子练习集中精力做一件事儿。看书20分钟,渐渐过渡到40分钟让孩子慢慢地习惯学校的作息规律。

在心态管理方面,孩子在家比较受宠,凡事以他为中心,但是上学后,老师和同学不会特意让着他。这样很容易让刚上小学的孩子遇到点不顺,就情绪失控、摔书、发脾气。

那么在过渡期,你要渐渐地让孩子认识到,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要学会理解别人的想法,调整本人的情绪。这些方法都有助于学生愈加顺利地顺应小学生活,充满兴味猎奇地参与到学校活动中去。

缘由二、学校生活学习目的性,加强任务量添加

幼儿阶段的学习,孩子更多的是边玩边学或以趣味性学习为主,没有明确的任务要求。学习方式以游戏、绘画等方式展开,次要是培养孩子的兴味。但是在学校学习的模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每节课的时长变长了,中途不允许随意走动,内容也不再是写写画画做游戏了,而是要掌握更高要求的知识量,学习的任务量明显添加了很多,需要孩子去努力顺应。此外上学后,对学习成果的测量标准也变了

上学之后,有了考试和成绩,横向比较更量化了。成绩的评定方法不是说孩子有了什么新发现,学会了什么,然后累加分数,而是在评定孩子学的能否有问题。

孩子学的有问题了,老师为了督促家长在班级微信群里会把孩子的日常学习表现发出来,有表扬、有批评、这些都容易让你悄然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有的孩子内心还会质疑本人自信感明显比幼儿阶段降低了

所以对于刚刚上学的孩子来说,学习任务量的添加,目的性的加强,也是一个形成孩子厌学情绪的重要缘由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该怎样做?

首先、你要清楚考试成绩和学习的关系是什么关系呢?成绩是检测孩子对过去一段时间所学知识掌握情况,查漏补缺的工具。

现实生活中,当考试结束后,很多家长直奔主题,拿成绩说话。孩子还没进家门,先问成绩高低。

成绩好,家长就很开心。成绩不理想,又是批评,又是责问

所有的这些行为都表明很多家长非常看重考试结果,而没有理解和运用好考试这个工具。实际上你应该关注的不只是孩子的成绩,而是成绩背后的东西以及孩子学习的过程。

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对分数要注重,但是不要过于纠结分数这个结果。如果经常拿分数与其他同学比较。不但会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限制孩子的发展,也不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培养。只要你先做到了,孩子会理解考试是一个工具,是让我们更优秀的工具,而不是一件令人恐惧的事情。这样孩子才会把留意力放在怎样学上,保持对万事万物的猎奇,用平常心面对学习和。

第三个原因、家长心态的转变,引起孩子情绪紧张继而厌学。

上学之前,怎样看孩子都可爱,就算犯了错误也觉得不是什么大事儿。

上学之后,评定标准一下就变了,内心希望孩子是全班最优秀的。

所以对孩子犯错不能忍耐会过度关注并放大问题。比如你纠结孩子现在能不能熟练拼读字,写得好不好看。跟其他孩子比排名在什么位置?一旦发觉有比本人孩子更优秀的,就会焦急,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然后用强硬的方式教育孩子。这种焦虑会传递给孩子,让孩子的情绪也崎岖不定,孩子会为本人的表现担忧,会出现惧怕上学的情绪。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越来越优秀,如果不留意方式方法,反而会把问题扩大,严重影响孩子的自决心

那么你应该怎样做?

在孩子刚刚上学的时候,不要总是去放大孩子的问题,唠叨说教孩子。也许你很焦急地想要告诉孩子,学习的意义。任凭你说得再多,低年级的小学生,并不太明白学习的意义,对他们来说,学习这件事很简单,如果风趣那么就值得做。无趣那就是被动着去做的。

对于孩子的教育呢,目光一定要放长远,不能总是纠结孩子现在会多少拼音、会写多少个字,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培养保护孩子对学习的兴味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