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青山埋忠骨 史册载功勋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熊锐故居俯瞰图。梅江区史志办供图

熊锐旧照。材料图片

熊锐任中山中学校长时的笔迹。材料图片

瞩目的现象。一个在国外建立的晚期组织中,涌现出了周恩来、聂荣臻、刘伯坚等一大批杰出领袖人才,为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难以估量的巨大贡献。这个组织就是中共旅欧晚期组织。

中共旅欧晚期组织从1920年开始酝酿,独一的广东人。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原馆长黎显衡这努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为培养革命干部作出了很大贡献。”

赴法留学

建立中共旅欧党组织

在梅江区地方志中,有着一段对熊锐人物记载的描述:1894年生,原名新寿,又名维新,号君锐,城南白土乡(今梅江区三角镇新塘尾村)人。

小时候,熊锐聪颖谦虚。学校的老师对他十分称赞。当时,省政协原委员古直在熊锐所读的学校担任老师。古直先生爱生如子,对他更是悉心栽培,循循教导。而熊锐也不负众望,读书勤奋,求知欲强。

1988年出版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第三十六卷中这样记载熊锐读书的勤奋:“课余时间攻读古文、经史,对于不懂的问题,决不马虎放过,或查词典或向古直等前辈请教,学识日渐广博。”这为他以后研究马克思主义、探索革命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学毕业后,熊锐在桂里小学任过教,还与杨雪如等组织读书会;到汕头《大风日报》任编辑,并为《真言日报》撰写进步文章。“他以学到的理论来观察时局,撰写文章,抨击时弊,其文章或褒或贬,都是言之有据,以理服人。”《中共党史人物传》中如是评价道。

1920年5月,熊锐和赵世炎等130人,乘上海杨树浦的“高尔提来”号轮船启程赴法,开启了“旅欧”历程。当时,中国赴法的勤工俭学生达到1200多人,但能找到正常工作的只要400余人。

不久,北洋军阀政府就以“国库奇绌”的借口,拒绝对中国的勤工俭学生赞助,并令驻法公使馆将在法国的无工无学的学生遣送回国。华法教育会也先后发出两次通告,拒绝给留法学生发放生活维持费。

社会就是大课堂。社会上的不平,现实的教育,促使一批留学的青年们从“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的幻梦中醒来,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像烈火一样在广大勤工俭学生当中燃烧起来。

赵世炎、周恩来等为了更好地带领旅欧勤工俭学生和华工开展革命活动,决定组织统一的共产主义者团体,经过讨论决定,他们决定推选周恩来为旅德代表,前往巴黎开会。

1922年6月间地方批准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

“熊锐不只者之一,他还是中共三大时期的党员之一。”梅江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江文秀说。据查,中共三大代表全国共有党员420人。

25年1月召开的常年大会上,当选为执行委员。

回国报效

奋斗革命宣传第一线

右派领导人邓演达被迫辞去黄埔军校教练部副主任的职务,前往欧洲游历。邓演达在德国研究政治经济问题时,与熊锐结识。邓演达发现,熊锐是有才学、有抱负的青年,便极力请他回广东工作。

就在那一年,熊锐和他的德籍夫人海薇带着许多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以及他翻译的《唯物史观》《人类进化史》的手稿来到了广州。因为学识渊博,熊锐得到了尊崇,许多学校和团体都请他演讲或作兼职教授。

地方建议开办政治讲习班,以安排湘军改组为国民革命军后的编余人员学习,为即将进行的北伐和平培养干部。地方党部开办后,熊锐兼任教授,作为其中的一位讲课老师。

据记载,由于熊锐曾在日本、法国、德国留学,熟悉欧美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发展历史;又在柏林的华工、勤工俭学生中做过许多宣传工作,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而讲课时能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深受学员欢迎。政治讲习班的400余学员,结业后到湖南、广东等地开展革命斗争和参加北伐和平。熊锐为培养革命干部,作出了一定贡献。

期间,熊锐还兼任了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和国民革命军第3军政治教官和中共广东区委宣传部委员,以及国立广东大学专修学院教授,继而担任广东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副主任兼教授。

1926年7月,广东大学改名中山大学。戴季陶接任校长后,将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划出来,单独成立中山中学。戴季陶接受何香凝的建议,聘请熊锐任中山中学校长。熊锐遂辞去广东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的职务,执掌中山中学。

他锐意革新,任人唯贤,聘请了郑伯奇、穆木天、刘侃等阵线政策,使学生思想遭到很大启发。”

因为身兼数职,熊锐每日从晨至暮,工作非常忙碌,因而积劳成疾,患了猩红热病,日夜咳嗽,难于安寝,身体日益消瘦。当时,张太雷、萧楚女、熊雄都曾去探望他,劝他到鼎湖山、罗浮山、西樵山等地休养。熊锐以斗争十分尖锐,革命工作繁忙,婉言谢绝了出游的建议,仍扶病在家工作,分秒必争地翻译德文版《唯物史观》。

《中共党史人物传》这样评价熊锐:他不只是教育家,而且是一位理论家,一位无畏的革命战士。他为贯彻党的国共合作政策,宣传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对于左派分子分裂反帝反封建统一阵线的胡作非为,进行无情揭露,严肃批判。他针对“孙文主义学会”歪曲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撰写了《如何留念左派可以凭空煽动得起的”,革命是“大多数被压迫者对少数压迫者的一种急剧的阶级争斗”。

英勇就义

梅州籍牺牲党员第一人

在梅江区三角镇新塘尾村凹子岌,有一座典型的三堂两杠的清代客家民居依旧保存完好。村里的老人告诉记者,这座古屋距今约有300多年历史。它便是熊锐故居。他在这里出生,直至1918年留学日本,在家乡度过其青少年时期。

“我是在研究林风眠先生时,循迹发现林风眠之所以能走向世界艺术之林,成为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一代宗师,离不开一位十分关键的渡手,正是他在上海将留法勤工俭学的消息告知林风眠的好友林文铮,随后林文铮再写信给当时刚从梅州中学毕业的林风眠,这才有了林风眠之后赴法、德游学的留学经历。这位渡手就是晚期革命烈士——熊锐。”梅州市林风眠研究会会员林勇军说。

梅岭山青丰碑传千古,先辈脚印闪光励后人。为深入了解熊锐烈士的革命事迹,林勇军曾先后向省、市、区委党史研究室和省革命历史留念馆等专家学者了解,查阅有关史料。他认为,熊锐故居是具有较大历史研究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文物遗存。

列为待拆建筑物。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由梅州市林风眠研究会和梅州市古民居研究会共同建议,2018年9月,由梅江区和当时的梅州市文广新局提出申请、经梅州市政府同意,熊锐故居最终被保留了下来。

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邓文庆告诉记者,经证明,熊锐是历史上第一个牺牲的在册梅州籍党员,牺牲前最高职务为中共广东(两广)区委委员。

1927年4月上旬,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从武汉来电,请熊锐到武汉地方军事政治学校担任政治教官。熊锐经组织同意,为了革命工作需要,决定立即北上,请熟悉英文的黄干甫,以英文版《唯物史观》为蓝本,继续翻译此书的最初两章。安排好这件事后,他预订了4月20日的船票,预备偕海薇一起去武汉。

4月16日上午,熊锐作为死囚被押到南石头监狱,与萧

在狱中,种种严刑折磨、诈骗、要挟

不断隐瞒真初次

人物经历

●1920年

◎赴法留学

●1922年

●1923年

●1925年

◎在广州开办的政治讲习所任教授

◎任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专修学院教授

◎任广东大学附中校长

◎任省港罢工委员会主办的劳动学院教授

◎任妇女运动讲习所教授

◎兼任中共广东区委宣传部委员

●1926年

◎任中山中学校长

●1927年

◎调入黄埔军校,任入伍生部政治部和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教官

●1927年4月

◎在南石头监狱被敌人秘密杀害

知多D

什么是旅欧共青团?

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不只开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阶段,而且也揭开了中国青年运动史的新篇章。

电视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便是以二十世纪初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为时代背景艰苦寻求救国之道并最终走上共产主义革命道路的故事。

周恩来、蔡和森、赵世炎等是旅欧团组织建立的次要奠基人和领导者。他们赴法的次要目的,在于寻求改造中国的正确途径。在旅法的新环境中,他们一方面抓紧本人的理论学习,另一方面又在四周群众中尝试建立共产主义的青年组织。这些,为后来构成统一的旅欧共青团奠定了一定基础。

当时,周恩来等在法国发起成立了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影响了一批进步青年。每逢周末,周恩来等共青团成员还到近郊的大学区、工厂区、华工区和勤工俭学学生集中地的小咖啡馆演说,揭露留学生中那些猖狂攻击马克思主义的反动分子的真面目,宣传共产主义思想,以带动旅欧学生转变信仰。

据了解,周恩来既是旅欧团的总支部书记,也是旅欧党的总支部书记。旅欧青年团组织的团员数量发展很快,最多时曾达到400多人,成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重要力量。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青团组织在海外建立最早、人数最多的青年团分支组织,在中国党、团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欧共青团活跃在广大勤工俭学生和旅欧华人中。他们的日常工作有:设立共产主义研究会,专门担任内部训练,中心内容是组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共产主义的教育。设立学生运动委员会,专门担任对勤工俭学生的工作。

周恩来、赵世炎等还在共青团组织的基础上发展党组织,他们吸形态,在1925年之前,党团组织领导的活动均是以旅欧中国共青团的名义出现的,组织领导旅欧进步青年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

更为重要的是,旅欧共青团为中国革命集中地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骨干力量,如周恩来、陈毅、聂荣臻、

黄思华 林勇军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