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激您的支持。引言
引言
言语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言语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言语的内涵。人类认知世界离不开空间、时间、数量这三类范畴。在不同的言语中,这三类范畴的表达采用不同的语法手段。单就现代汉语来说,人们用来表达这三类范畴最为常见的语法手段是使用方位词。
方位词,代表着一定的方向、位置、时间、条件、范围,表现出一定的概数,甚至折射出一定的传统文化意义。方位词在人们日常表达和学习交流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方位词背后的文化意义源远流长,代表着我们中华五千年文化的一个分支。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地掀起空前的“汉语热”。由于汉语历史悠久,汉字文化影响深远,很多词语不能单纯从字面上去理解,必须联系汉民族的心理因素、传统习惯和历史文化方面去求解。
一、名词虚词描述词,什么才是方位词
方位词自诞生以来,多数观点将其归为名词。方位词不是一个独立词性,它属于名词大类下的一个小类。或者说是名词的附类,从属于名词。也有观点认为方位词是描述词,方位词具有描述词的相关特征,认为它是描述词的一个小类,从属于描述词。他认为“上、下”等词属于静字,“静字”用于描述事物形状或形态,相当于今天的描述词。
愈加不自在,名词比方位词愈加灵活。他认为方位词是体词性的,方位词属于体词类,方位词与名词、处所词、时间词并列,有着相同的体词地位。随着言语的发展演变,方位词的搭配对象范围越来越广,方位词的意义逐步虚化,方位词更趋向于虚词。
虽然方位词的词性认识有分歧,但对方位词的认识基本一致,即:方位词是表示方向和位置的一类词语,不能单独在句中作语法成分。方位词在和实词性成分组成方位短语时,一般要无方位参照点。对参照点的依赖性,是方位词区别于其他词类的重要特征。
广义方位词观,将方位词系统视为开放性、非穷尽性的系统。方位词是一种处所方位名词,这些词的词义更突出其位置义,不强调方向义。持狭义方位词观的学者强调方位词的语法特征,按照结构主义和方式主义的严格特征,将方位词系统视为可穷尽性的封闭系统。
无论是广义方位词观还是狭义方位词观,在方位词分类上仍有某些共同之处,如他们在方位词分类上,都根据音节将方位词分为单音节方位词、双音节方位词和多音节方位词三类;都根据语素的构成将方位词分为单纯方位词、复合方位词和派生方位词三类。
二、东南为尊,西北为卑
《礼记·王制》记载:“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虞庠在国之西郊。”
古人尊东方为尊,西方为卑。再结合“东”的方位意义来看,“东”是太阳升起的方向,而太阳是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的意味,同时古人认为太阳首先是照亮东方,东边是古人恭敬和朝拜的地方。由此可以衍生出,古代皇帝、皇太子身份地位最为尊贵,所起居上朝的的地方为东边,所居住的宫殿为东宫,皇太子也由此称为东储、东宫太子。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于是有缚广陵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向坐,西向对,师侍之。”
古人认为是地位最为尊贵的人坐次在东向,座次在西向是地位相对卑微。且在古代社会,皇帝上朝分配的是文官在东边位次,武官在西边位次,体现出当时古代社会的重文轻武的理念。西方是太阳落下的地方,太阳落下标志着黑暗来临,所以西方就是黑暗与冷肃产生的源头,因而也意味着死亡、恐怖以及不祥。
南方是阳光充足之地,阳光照射的地方相对万物生长,枝繁叶茂,而枝繁叶茂就像人追求的荣华富贵一样,寓意着人们的事业家途有享不尽的安富尊荣,因而就有“南柯一梦”的说法,古人用南柯太守做享受荣华富贵的梦来隐喻本人愿生活和他一样,是富贵尊荣的意味。
“南”中“南面”是帝王之称, “北”即是“南”的对立面,因而有南面称帝,北面称臣之说,“北”表示卑。北方又有幽都之称,是幽暗黑暗之地,与死亡息息相关,“北”主死亡。“南”是太阳直射的地方,阳光充足,谓之阳;“北”是极寒之地,幽暗荒芜,谓之阴。从阴阳来看,男阳女阴,因而女子就与“北”有了联系。
“左”,从方位意义上来说与“右”相对,指的时右边。从地理意义上来看“左”指的是东方,东方是太阳升起的方位,因而“左”也谓之“阳”。古代社会把“左”留给身份地位最尊贵的人,所以“左”在此表示尊贵。但某些方面,“左”还有卑下、降职的寓意。比如,退职位升降方面,“左”就表示的是贬官降职。
从地理意义上来看,“右”指的是西方,西方是太阳落下的方位,代表黑暗即将来临,因而“右”也谓之“阴”。列次“右”方是身份尊贵且地位较高的贵族,而“左”方即是地位相对卑微的士族。所以有“豪右”一说。这样一来体现出古代社会富贵与贫贱构成了鲜明的对比的观念。
“上”在古代社会里表示对帝王、统治者的尊称,表示的是皇权的至高无上,因而有“尊贵”的寓意。且对于身份尊贵地位较高的人也称之谓“上等人”,对尊贵的宾客也谓之“上宾”,因而这是等级观念的一个体现。另外“上”还表示对上级、尊长、社会最高层的一个尊称,如现代汉语中出现的“上级”,都逐个显示了对方地位的崇高与尊贵。
“下”表示谦卑有三种含义。第一种文化意义表示的是地位低下,是卑微轻贱的意思。在古代社会中有“下等人”“下人”的说法,延伸到现代社会即是“上级”对应的“下级”,表示等级不同。第二种文化意义表示一种谦称,即臣子士大夫对比本人等级辈分和身份地位高的人谦称,谓之“下官”、“在下”、“下臣”由此而来。
三、中国人的精神内核,方位词的价值意义
传统文化作为国民的根基,中华人民赖以发展的精神支柱,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方位词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领域,背后代表的文化意义有着深厚而稳固的历史痕迹。他与我们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尊卑制度等都息息相关。方位词无论作为言语的一个分支,还是作为文化传承的一个领域,都是对文化与言语的传承。
以方位词中出现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为例,它不只仅表示单纯的方位词,还寓意着古代社会的尊卑,古人以东位尊,西位卑,以南位尊,北位卑。除此之外,还掌控着生死,与阴阳息息相关。古代人就认为“东”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万物复苏,代表着生机;相对应的“西”面是太阳落下的地方,即是代表黑暗与死亡。
从远古神话来看,“南”也是与长寿星有关,属阳;“北”相对而言,即是背阳,属于蛮荒之地,因而“北”与死亡有关,属阴。所以深究起来“东、西、南、北”背后的文化意义源远流长,同样其他几个方位词“前、后、左、右、上、下”等,相较而言都不只是单纯的方位词,都含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蕴的丰富道德情感、道德准绳、道德理想,方位词不只表示一个单纯的方位概念,它背后含有的文化意义渊源流长,它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背后所包含的文化意义,与我们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都息息相关。
结语
从探究方位词背后的文化意义来看,方位词文化与古代社会尊卑、生死、阴阳五行等息息相关,这些都是对于文化的一种正确判断,正确的审视。因而选择传统文化,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助于承继和发展传统文化的过程之中得到启示,构成正确的道德标准和道德判断,最终体现出完善的教育道德原则。
了解方位词的文化意义的过程中,能够抓住到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方位词中体现出的不同思想,这样不只能够对文化承继和发展,还能遭到文化的熏陶,训练后人感受美的能力。除此之外,通过诗词美、文化美的淋漓尽致地展示,也能从中感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的美学标准和价值观念,有一定深远而有意义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