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作《大道至简》中多处论及圣人及王者境界,现将散见诸处的相关文字捞出来,编缀成文,名之为《圣王境界》:
1.圣人之圣,不在立言高明,而在广开言路;不在穷真究理,而在使可穷真究理。
2.王之为王也,不在成己,而在成人,不在自成圣贤,而在使圣贤可成。
3.天下之大,人才辈出。各领域皆有精英,皆有顶级精英。王者不必事事通晓,也做不到事事通晓,何不垂拱而治?垂拱而治者,实法治也。良好制度和法治体系,可自我循环、协调运转,又何须人治劳劳焉?
4.天下如江河湖海。水自择流而行,流自择形而东,无需刻意安排。王也者,随形就势而导之,使顺焉,使利焉。
5.善王者,体民性而治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能,勿要于人。
6.生于斯,长于斯,民谁不爱其土?民谁不爱其国?民谁不爱平安生活?非不得已,民谁乱之?王者信其民,爱其民,顺其民,福其民,融入其民,而不折腾其民。
7.不仁,何以为圣人?圣人不可以以百姓为刍狗。残民而兴国,不亦远离兴国之本由乎?
8.圣人不得已而行霸道,其心无时不在王道焉。条件一具备,则践行之;稍有窗口期,则推进之。
9.执两用中则道宽,两端之间皆为道焉,人可各行其道而不觉逼仄也。执其一端,则道为一线,若千军万马之过独木桥,摩肩接踵而落水者必众。故善王者,善留广裕空间。执其一端,则另一端旋踵而至。何也?物极必反耳。故善王者,不走极端。人皆知盛极而衰,故不可登峰造极。亢龙必有悔也。三人同行,即有左中右,王者促其共处,而不激扬其矛盾。
10.驭国之法,有道焉,有势焉,有术焉。术者,手腕也,圣王耻之。
11.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故王者示人以中庸。
12.不求感恩,故为尧舜;不邀令誉,故为周召。圣贤无自崇声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