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助力孩子成长的基石。步入小学的孩子,已经经历过图画书启蒙和阅读桥梁书的阶段,开始进行文字量较大的阅读。大量阅读赋予孩子的不只仅是超强的表达能力,还有好的文笔以及广博的知识。
“麻辣教师”蔡朝阳曾这样描述阅读:
阅读如呼吸,它给予心灵养分,是一个人的精神初乳。
因而,在关注孩子阅读数量的同时,也要特别强调阅读的“质”。在整个中小学阶段,只要保证高质量和持续性的阅读,从小打下坚实的阅读基础,孩子才能在日后的写作中真正做到从容不迫。
随着这几年大语文教育概念的提出,以及中小学教材的改版,老师深知阅读对孩子们的语文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及影响。童书内容能否优质,是老师在阅读教学中的首要选择标准。
优质的童书可以协助孩子获得更好的身心发展,让孩子更好地进行言语表达,构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美好健康的情感与心理认知、完善和提升本身人格与人文修养。
这样的要求,无疑对书的质量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我们经过精心筛选,给老师和爸妈们挑选了一套值得珍藏的经典书系《中国儿童文学百年百篇》。
这套书共6卷(21册),囊括了小说、童话、散文、童诗、儿童故事、儿歌、戏剧、寓言等各种体裁的经典作品。
由任溶溶、高洪波、金波、海飞四位分量级的业界领袖担任顾问,主编老师既是一线教育工作者,又是深知儿童及儿童文学创作的专家,了解语文教育的精髓和根脉所在。
最特别的就是时间节点,这套书选了1917~2017这100年间的作品,童话100篇,小说100篇,所以叫百年百篇。
这100多年来的作品,是扎根于我们的社会环境与发展步伐而创作的,其中的情、其中的魂,能提供给无益于孩子成长的精神养分。
而且我发现整个系列在紧贴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基础上,还以此为中心充分发散,满足孩子对阅读广度与深度的要求,让孩子一览百年以来的名家名作,打开眼界格局,提升语文素养。
上面是其中一本的部分目录,看得出这套书的作家阵容可谓相当奢华,共集结了海峡两岸具代表性的现当代儿童文学作家174位。
书中遴选的作品,大多斩获过儿童文学大奖,篇篇经典,但篇幅却很轻巧,都是情节简明、考验作家功底的短篇,短的5页左右,长的也就20多页,孩子很快就能消化完整个作品。
其中约有50位作家的作品曾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切合课标,又高于课标,让孩子高效地打开思维视野。
比如,在小说卷第2册中,收录了香港作家何紫的小说《别了,语文课》——
它是作为一篇习作范文在六年级语文教材中出现,内容上略有改动和删减——
而这套书中,则原汁原味呈现了整个作品,让孩子深入体会真情实感的流露。
再如语文课本的“常客”——鲁迅先生的作品。
《社戏》就是八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课文,课本内容有删节,要求孩子课后自己阅读完整的原文并思考——
课本中要求补充阅读的“两段经历”,孩子在这套书中都能慢慢品尝了。
另外,在这100年的佳作中,有许多作品契合孩子的生活或成长环境,能引起更深层次的共鸣与思考。
像是童话卷第4册当中,有一篇《“追星族”奇遇记》,就与时下的“饭圈”现象息息相关,孩子读的时候一定会有共鸣。
能引导孩子去领悟追星的尺度,留给孩子深刻隽永的思考。
还有《进入城市的牧犬》这部短篇小说,反映了飞速发展的城市、与被遗忘、挤占的原生态环境的矛盾。
▲来自小说卷第3册
故事中勤恳工作、顺利退休的老牧工,带着骁勇又听话的牧犬回到城市,却连人带狗都遭到了包括儿子儿媳在内的,所谓“城里人”的冷眼相待。
很多细节设定令人揪心,在钢筋混凝土筑成的城市中,明明多了更多的人,却少了以前憨厚真诚的情。
这样选出的儿童文学作品,将名家名篇的范围拓展开来,能很好地添加孩子的阅读量和素材的多元性,也省得我们家长只能在脑海中的固定列表中选书了。
另外,这些经典之作,思想性、文学性与可读性兼备,对提升孩子语文各方面综合素养很有协助。
不同类型风格百花齐放
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首选
这套“百年经典”书系,其实共有6卷,囊括了小说、童话、散文、童诗、儿童故事、儿歌、戏剧、寓言等各种体裁的经典作品,我们本次开团的是最先推出的小说卷和童话卷,共14册。
篇幅体量适宜,篇篇皆为短篇,每册字数约5-10万,满足中小学阶段不同年龄段的课外阅读量需求。
以优秀作品为甄选标准,但在风格和写作方法上形形色色,类型丰富,让孩子感受中国原创文学的斑斓多姿,很有可读性。
其中童话卷有6册,适合7~12岁孩子阅读,涵盖了幽默童话、哲理童话、科普童话、古典童话等类型的作品共100篇——
从丰子恺的《猎熊》、巴金的《能言树》、严文井的《南南和胡子伯伯》——
到任大星《某甲和某乙》、洪汛涛《狼毫笔的来历》、宗璞《总鳍鱼的故事》——
再到管家琪的《捉拿古奇台风》、安武林的《老蜘蛛的一百张床》、张弘《霍去病的马》——
老中青作家的100篇童话呈现出温情暖心、诗意想象、搞笑幽默等悬殊多元的风格。故事新奇,情节饱满生动,想象天马行空,引导孩子在阅读的同时开启快乐思考。
比如《一片槐叶》是著名教育家、作家赵景深创作的哲理童话,告诉孩子们:离开枝头的渴望未必就是值得追逐的自在,追梦的人要明确梦想的方向。
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高士其的《散花的仙子》,角度新颖,以幽默风趣的科普童话的方式为孩子们讲解了关于苍蝇的科普知识。
除童话以外,还有小说卷,共有8册,适合8~14岁孩子阅读,涉及的作品类型有校园小说、成长小说、动物小说、科幻小说、童话小说等。既体现了各个时代儿童的精神风貌,又符合当下孩子的审美趣味,关注孩子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从多个维度给予孩子心灵滋养——
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戏》、《大鼻子的故事》、《手》——
▲萧红《手》
到八九十年代的《谁是未来的中队长》、《我要我的雕刻刀》——
再到新世纪以来的《野蜂飞舞》、《红裙子,白裙子》,都包含着一种明朗昂扬、奋发向上的力量。
比如,刘心武的小说《我可不怕十三岁》荣获第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主人公渴望独立、表达,渴望获得认可,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这类小说与孩子心灵相通,更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协助孩子加强自我认知,渡过叛逆关键期。
作品细腻地描绘了刚跨入青春期和叛逆期的孩子的心理活动,是一篇文学性和教育性俱佳的小说。
科幻小说类型也涵盖其中,比如青年作家范先慧的《宿命》,曾荣获《儿童文学》第二届小说擂台赛铜奖。
情节悬疑重重,启发孩子思考科学与伦理等问题,揭开生命和爱的谜底。
阅读这些优秀的儿童小说和童话,孩子会往来于现实与幻想之间,在充满灵性空间和情感张力的故事中,慢慢体验丰富而隽永的人生况味。
感受言语大师、典范作品的熏陶
体味言语之美 提升写作能力
除了作品类型以外,言语风格也多姿多彩、各具特色,或温润诗意,或幽默风趣,或质朴自然,是中国言语之美的绝佳汇集范本,有很强的文学性。
比如这篇《小巷木屐声》,以物托人,通过描写清晨小院清新静谧的氛围,来烘托主人公与好友阿芒愉悦的心情,读来很有沉浸感——
童话卷中的《月亮花园》,描写假日的夏夜之景,美轮美奂,言语优美考究,非常适合孩子积累的好词佳句——
让孩子在学习如何运用言语的起始阶段,加强母语体验和语感培养,在高质量的积累中,提升写作能力。
正能量的暖心主题
在阅读中养成良好的意志质量
另外在思想性上,这套书也充分体现了儿童文学温暖的特质。书中的作品将孩子的小天地与人生、自然、社会、历史等做连接,传承真善美,引发孩子对当下成长和未来人生的种种思考。
著名文学家宗璞的《总鳍鱼的故事》,通过一个生物进化的故事,揭示出文明进化以及个体生命价值的本质,鼓励孩子要拥有坚忍不拔的毅力。从立意到想象都很大气,有着广阔和深邃的内在空间,值得孩子反复品读思考。
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三度得主汤汤,创作了童话《到你心里躲一躲》,这是一个诗意、善良、温暖人心的“鬼”故事,一点都不可怕,反而令人动容。让孩子用心感悟“心才是最温暖的地方”,懂得人与人相处的真理,学会爱本人爱他人。
这些经典作品,经过了百年的时间洗礼,依旧熠熠生辉,它们陪伴了几代少年儿童的成长,成为了无数人快乐童年的美好回忆。相信其中不变的精神内核,也会给这一代的孩子,带来高质量的阅读体验与深度思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