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诗意绘本——《黎明》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你有没有体验过黎明?能否曾全身心地感受过一天开始的那个精彩霎时

《黎明》这本图画书,描绘了山中湖边的黎明以及黎明到来的过程,令人回味无穷。体验黎明,你会被大自然所特有的力量和美所震撼,感遭到自然的壮观,生命的活力和美好

它通过画境来表达诗意,将绘本“图会说话”的魅力展示得淋漓尽致。作家彭懿曾评价说:“如果说图画书可以是一首诗,那《黎明》绝对是最好的例子。”

作者是生于波兰的犹太人乌利·舒利瓦茨,他对东方文化和美术有些浓厚的兴味听说《黎明》的灵感源于唐朝诗人柳宗元的《渔翁》。精炼简约的文字内容,水彩画和水墨画晕染的技法相融合,与四周丰富的留白空间相呼应,呈现其影影绰绰的轮廓与朦朦胧胧的美感,使画卷中的黎明更有化境写意的神韵。

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尝的书,细细品读,会带给你一种清澈澄身心通透的宁静。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和我们的孩子,都太需要这样的图画书了。

佩里·诺德曼在《儿童文学的乐趣》一书中说:“在开始阅读一本书之前,封面是影响读者期待的最重要的因素。封面或护封上的图画通常涵盖了故事中最关键的要素。 ”

我们来看《黎明》的封面:蓝色的边框,黑色的背景上的一个椭圆形好像一扇窗,呈现出一副绿色山水画。与很多色彩鲜艳而夸张的绘本风格截然不同,让人感遭到包含其中的深沉与神韵

环衬是横向的色带:灰黑色、蓝靛色和绿色,你会从这些色带中接遭到什么样的信息?它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翻开第一页,一个椭圆形横亘在画面的地方,里面出现的就有环衬中看到的色带,只看到灰黑色和淡蓝色的横条交替着,不晓得是什么,整副画面上只要一个字——静。一个椭圆、几根线条、一个字,呈现出黎明前的黑暗和静谧。

随着第二页和第三页椭圆形逐步地变长变大,画面一步步变得清晰起来,我们也终于发现灰黑色的横条是一座逶迤连绵的山和岸,蓝色的横条是天空和湖水。就如美国《父母杂志》评论所说:“色彩和光线是如此真实,读者几乎可以感觉到本人的瞳孔随着光线的加强而缩小。这是一次精准而又极富感染力的艺术之旅。”感觉本人恍然伫立在故事中万籁俱寂的湖边一样。

随着光线和色彩的逐步明亮,近景、近景等镜头的不同变换,我们看到树下睡着的老人和他的孙子。微风轻抚,湖水轻颤,雾气慢慢升起。一只蝙蝠在空中盘旋,两只青蛙在腾跃,鸟儿在鸣叫。老人叫醒孙子,提水生火,卷起毛毯,然后,推船下水。

接下来,页面设计由大跨页转为大跨页,使读者感遭到水面的广阔和视觉的张力,一望无际的水面上只要小船划过的水痕。镜头拉近,老人用力摇动着手中的船桨,你能否已听到水花翻起的声音?

小船渐行渐远,故事到此是要结束了吗?可页面上“突然间”三个字已让人心生猎奇和期待:会有什么惊喜呈现呢?

一个辉煌壮阔的跨页猝不及防地映入视线,山和湖变得一片翠绿,色彩明艳,赏心顺眼,体现出自然的壮观和蓬勃的生命力。

最初一幅图:太阳出来了,画面色彩愈加丰富,光辉夺目,绚丽多彩。此时,那山峦湖水、那片翠绿、那金色的朝阳、那空气中的夺目光辉,都昭示着黎明是美的、充满希望的,代表着簇新的开始。我们每个人,都将带着从大自然的苏醒中汲取的活力与能量,迎来美好的一天。

从黎明来临的第一抹微光开始,到黎明的充分迸发,这些精彩而又富含诗意的图画记录下了氛围和颜色的每个微妙变化,引领我们感遭到黎明的光与色、气与声、静寂的天与地,感遭到自然的神奇力量。这真是“一次精准而极富感染力的艺术之旅。”

静下心来,和孩子一起体验黎明,感受诗与画的力量吧。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