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之后,常常会面临这样一个请求:
“妈妈,你给我讲个故事吧?”
“妈妈,你给我讲一个关于小狗的故事吧。”
“妈妈,你给我讲一个做梦的故事吧。”
······
妈妈也很想给你讲,可是很多时候真的是不晓得该怎么讲。
对于孩子来说,童话故事是他们成长路上的必需品。一个美好的故事,能带给他们一段奇妙的旅行,甚至教会他们丰富的人生哲理。但是,关于童话故事,孩子也常常有本人的奇思妙想,也常常期待着妈妈能将他们心中的这份美好讲述出来。
因为,为了能给孩子们讲述他们心中的童话,妈妈们需要留意这几点:
减少叙述,情节紧凑
在儿童文学的艺术特征上,引人入胜的情节是最重要的一个。
跟成人比起来,儿童对事物的认知次要靠直觉,因而,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情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就像你给孩子讲一箩筐的道理,都不如给他讲一个包含哲理的故事来得无效。
儿童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可以带领他们进入一个充满幻想的艺术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们会跟随情节的发展而产生情绪的波动,同时感遭到生活的真实意义,并本人领悟多许多道理来。
因而,妈妈们在给孩子编故事的时候,首先要留意的就是情节要紧凑,故事性要强。这一点大概是我最容易犯的错误。
很多时候给孩子讲故事,我会不知不觉地大量描述景物以及人物的心理,以至于情节的发展十分缓慢,好像整个故事讲完了,小主人公还啥事也没发生。这也导致孩子多次听不下去,打断我的讲述,要求重新讲一个。
产生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儿童的留意力不容易集中,也不容易持久。当情节缓慢,或者叙述太过冗长的时候,他们就很容易没有耐心听下去。特别是那些过长的景物描写,还有松散的叙述,都会使得孩子感到厌烦,然后放弃。
这一点来说,也是在告诉妈妈们,在给宝贝们讲故事的时候,一定要尽量做到情节紧凑,让整个故事看上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而不断吸引孩子的留意力,让他们紧跟着情节走。
围绕中心,思想明确
有了引人入胜的情节,接下来儿童文学作品更重要的一个艺术特征便是有层次清晰的结构。而结构最根本的问题是明确中心思想。
当孩子说:“妈妈,你给我讲一个关于小狗的故事吧!”,他其实已经给出了一部分他想要听的故事的信息,那就是他要的故事主人公必须是一只小狗。至于小狗发生了什么事情,故事到底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这就都是妈妈需要本人想象和思考的问题。
对于妈妈来说,中心思想的确定是我们讲故事的核心,也是我们期望孩子听完故事后收获到的最大益处。
比如,孩子可能不爱分享,那么我们便可以借助这个讲故事的机会,将他期待的小狗故事变成一个爱分享的故事,如此一来围绕中心的情节也能更好安排了。
无论我们的主题是“分享”、“爱”、还是关于“生命”,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将所有的故事情节,围绕着这个主题进行,由始至终都保持着这一核心主题的输出。那么当故事结束的时候,孩子对这个思想也会产生本人的思考,也就能轻松达成我们讲故事前确立的目标。
童言童语,深入浅出
大多数时候,我们给孩子讲故事,都是随口而来,这也就导致我们在言语的运用上,可能愈加偏向于口语化。
口语化的言语对于孩子们听故事来讲,是很有利的。因为这种言语是他们平时熟知和运用的,所以听起来就非常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故事的言语太过口语化,甚至出现那种含糊不清的娃娃腔,反倒会弊大于利。
儿童文学作品不只是给孩子们讲故事,也是促进孩子言语启迪和发展的重要工具。因而,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我们要学会适当地选用不同难度和复杂度的词汇,来进行创作。尽可能选用新的词汇来丰富孩子的言语。
专家也曾建议父母在给孩子读绘本或者故事的时候,尽量按书中的原文来读,不要为了方便孩子理解,而将内容“翻译”成口语化的言语。
从这一点来说,也是告诉妈妈们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充分调用我们的词汇库,学着借助对事物的外形、声音和色彩的描摹,进而使我们故事的言语变得抽象而生动,以扩展孩子们的言语范围。
拟人反复,多用技法
卢梭曾说:“现实的世界是无限度的,想象的世界是无涯际的。”
儿童的想象更是如此。特别是幼儿,他们常常会把身边的一切事物都想象成和我们一样生活着的,有着鲜活生命力的人。这也是为什么幼儿文学中,那些动物植物都拥有着人一样的生活和感情。
因而,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充分利用拟人的手法,既是对孩子想象力的扩展,也是在无形中呵护他们的纯真心灵。
此外,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反复”这一手法的运用也是极为常见的。这种反复包含了情节的复杂和言语的反复。
言语的反复,在幼儿绘本中极为常见。它多是一句话反复出现,甚至有的绘本,全文就是这一句话。
比如绘本《抱抱》,整本书就是在讲述小猴子看到各种动物抱在一起,然后哭着找妈妈抱抱的情节,书中从头到尾都在反复的就是“抱抱”这句话。
其次,从情节上来说,《抱抱》也是处在复跌之中,每一次反复,都是抱抱,只是这些反复发生在了不同的动物身上。
由此来说,拟人和反复手法的运用,是儿童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艺术特征,也是我们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最好用的一大要点。
好的文学作品,不只影响人的意识,而且影响人的情感。儿童文学作品较之更甚,好的儿童文学作品,不只让孩子们学到知识,收获道理,还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
对于妈妈们来说,给孩子们讲一个好听的故事,可能比我们唠叨几十句道理,更无效,也更能让他们愉悦接受。
未来,学做一个会讲故事的妈妈,带着孩子在曲折动人的情节中,拓展言语,丰富想象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