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读书丨杨浪浪:阅读教会我“猎奇”、“英勇”和“责任”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编者按:10月22日,党的二十大代表、重庆市人民小学党委书记、校长杨浪浪亮相“党代表通道”,接受中外媒体记者采访时谈到了“猎奇”、“英勇”和“责任”。2016年,杨浪浪曾因“阅读”的话题接受过几次采访,同样也谈到了这几个关键词。

杨浪浪:阅读教会我“猎奇”、“英勇”和“责任”

陈泰湧

对杨浪浪校长的采访一共进行了三次。

第一次是我和诗人李元胜在书店里偶遇了杨校长,她是第一次见到李元胜,拿到了一本签名的新诗集。杨浪浪高兴得像个得到礼物的孩子。

第二次是时隔半年,在人民小学的会客室,那是一个四壁都是书架,并且堆满各种书籍的房间。杨浪浪带着歉意地说:“有关阅读的话题这次我们聊得还不够,我们能再约时间多聊聊吗?”杨浪浪热情得仍然像个孩子。

第三次是一周后,在她的办公室,虽然时不时被电话和找上门来的教师打断对话,但这次聊得很透彻。杨浪浪说,“你们来问我有关阅读的事情,我也不晓得你们为什么这么关怀阅读,但我觉得你们的关怀是对的。”杨浪浪真诚得像个孩子。

当校长,我凭仗的是勇气

“教育就是埋种子!”这是杨浪浪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重庆市人民小学的学校精神就是猎奇英勇、责任和荣耀。”杨浪浪引见说,相对于阅读的话题,可能大家对我如何“当这个学校的校长”更感兴味吧?杨浪浪笑了笑说,重庆市人民小学是有悠久历史的一所学校,诞生于解放和平时期的邯郸,当年是从马背上搬迁到重庆的,这是一所英勇的学校,第一任校长更是一位勇敢的人。

卓琳就是人民小学的第一任校长,她是云南省第一个考上北大物理系的女生。在访谈中,杨浪浪多次提到这位首任校长,多次提到她的“英勇”。

“我个人的性情是比较内向的,很多事情都是不情愿冲到前面去的。我是搞教学出身的,教英语,七年前我被放在这个位置上时,面对不曾接触过的财务、基建等工作,心里是惶恐的。或许是敬而生畏吧,特别是面对在各自专业领域几成翘楚的学生家长们,这是多么大的挑战呀!但‘勇气’让我学会了去承担,去学习,去欣赏。所谓的英勇,就是不断的挑战。卓校长不断是我们学校的楷模。”

杨浪浪真的不是一个怯懦的人,当她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因为读课外书,就“挑战”过本人的老师。

刚上初中,第一节语文课,老师在上面讲课,同桌无意间一瞥,对着杨浪浪压低嗓门吼出一句:“你好大的胆子!”

杨浪浪正把一本从书摊上租借过来的武侠小说放在语文课本下面。同桌的“帮忙”,让老师把目光转向了本人,不过,老师什么都没说,继续讲课。

“直到本人当了老师后才明白,站在讲台上面,孩子们在下面做任何小动作,有没有走神,老师都是看得一清二楚的,”杨浪浪说,“感激语文老师对我的宽容。”

杨浪浪说,其实我也不怕语文老师说我,因为我认为金庸就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你看他在武侠小说中,其人物设计个性鲜明、线索环环相扣、场景描写身临其境……比课本上的文章有意思多了。

“你看六神磊磊读金庸,他把武侠读出了很多层次:江湖、人生、爱情、社会、政治……”

“我的儿子现在看的是’新武侠’,比较魔幻,我看不懂,但也不反对他看。”杨浪浪说,“武侠小说真的可以教会人们什么是勇气。”

“很多家长在小孩回家后问,‘你在学校快乐吗?’我是很不喜欢家长们遭到这种心灵鸡汤式的理念灌输,学校是人类传承知识和文化的次要场所,无论怎样进行课程改革,学校都不会是一个玩耍的地方。既然是学习,就一定会是痛苦的。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在老师的协助下,发现兴味点,或者挑战本人所不能,这才是在痛苦中寻找到的快乐。”

杨浪浪说,本人已经选拔有特长的小孩参加表演,而现在,她更喜欢老师们把畏惧舞台的孩子们请上舞台,哪怕这对节目而言是一种失败,我们也要为这种失败鼓掌。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因为孩子们获得了勇气,教师们也需要一种英勇。“勇气是内心的一种感受,英勇是一种举动,任何事业,从学校的发展到共和国的成长,哪一样不需要英勇?”

孩子们在学习中遇到波折时,就看他能否有“勇气”,成年人在职业转换时,也要看他能否有“勇气”。

《双城记》是对杨浪浪影响最大的书,毛姆的作品,则给了杨浪浪对于人生和勇气更好的诠释和引导。

阅读经典阅读美

“我是一个爱阅读的孩子”,杨浪浪想了想,补充了一句:“《世界博览》、《海外文摘》、《少年科学画报》、《儿童文学》,这几本杂志直到现在我都还在订阅着。”

“当然,我还订阅了《三联生活周刊》、《商业周刊》和《快公司》。”

我问她:“您最近在书店买了什么书呢?”

“最近我买了很多连环画,就是那种以前我们会把里面的小人剪下来,放桌子上吹着比赛的。我最喜欢拿大刀和大锤的,挺厉害,在玩游戏的时候我经常赢我们班上的男同学。”

一下子,我们就被杨浪浪带回了她的童年时光。

杨浪浪的童年阅读记忆起始于小学四年级。

她出生于教师家庭,父亲是大学教师,母亲是中学教师,对于买书,本人喜欢什么书都可以买,父母从不干涉,默默的给予最重要的“资”持。

杨浪浪最初悔的事就是当时忽略了视力的保护,到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本人就已经有700度的近视了:“那时是不分时间场合的读书。”

杨浪浪说本人一到半夜就撒谎躲午睡,跑厕所去读书。“天天这样,每次都那么长的时间,当然会被妈妈发现哟,结果妈妈就到厕所里来把我逮回去了。”

“以前读了什么书我都忘了,记忆中最深刻的还是四年级的时候,我的阿姨是华西医科大学的口腔科医生,她送了我一套《红楼梦》。”

“美!”

杨浪浪说,对于《红楼梦》,那里面复杂的家族关系当时根本就看不懂,但吸引本人的是美丽的丫鬟和美丽的诗词。“那里面的丫鬟们一个个被写得真美,美得读的时候我就不由得把本人代入到那种场景中,幻想本人也成了一个穿着漂亮衣裳,带着各种发饰的美丽的丫鬟。然后我就拼命的背那些诗词,那些诗词也是很美很美的。”

“我本人经历过这样的童年,所以,我是很鼓励孩子们读经典,读名著的。”

阅读是应该有场景的,不应该是碎片化的。杨浪浪认为,本人很感激童年的那个时代,没有过多的引诱,一本书得来不易,拿到手里的都是经典,而这些经典名著所具有的“精确”和“优美”是很难被替代和超越的,而目前的一些现代书籍和阅读工具,是比较“孤立”的,很难让人找到那种美的感觉。

“现在的孩子们是‘含着平板和手机出生的’一代,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了他们身体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家长更应该让孩子们去读经典,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人,而不是成为‘阿尔法狗’。”

但是,我们现在的经典阅读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缺乏好的老师和好的指点,无法摆脱碎片化的阅读。“幸亏,目前社会已经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包括我本人,也在反思。”

据了解,重庆市人民小学有一个开展了很多年的“大师开讲”活动,定在每周四下午,全校老师都将参加,是一个教师的素质提升培训活动。今年整个“大师开讲”活动就聚焦在了“阅读”上——每次由三个老师上台,每人20分钟,就讲他们最近在读的书。“并不是所有教师都爱读书,但教师不读书,怎样去影响孩子们爱上阅读呢?这个活动是要求每个教师都要上台的,谁都不敢糊弄,你若敷衍,台下面的其他教师也有读过这本书的,他再上来一讲,那是多么的尴尬呀。这就逼得我们的教师们都会静下心来认认真真的去阅读。轮到我去讲的20分钟,我也会紧张,也会格外认真的去阅读,去感悟,然后才敢上台去分享。”

阅读经典感受善

“教育,是越做越敬畏。因为这是独一的一个能用生命去影响生命的职业”。

但是,杨浪浪也很明确的表示,她是反对“教育万能”这一观点的。

“人性有善的一面,当然也就会有恶的一面,对于恶,我们怎样去完成自我的救赎?”杨浪浪说,“我将《双城记》读了很多遍,每次我都能从这本书的阅读中去重温到爱的光辉,从而安静内心,平静内心。”

“我特别喜爱《双城记》这本书。但我和这本书的结缘确是因为狄更斯的另外一部作品,那时我在上初中,在电视上看到了《大卫·科波菲尔》这部剧,这部剧深深的吸引了我,然后我就去找这本书来读。看这本书比看电视还要让我震撼,不只是它的结构生动曲折,情节跌宕崎岖,更吸引我的还是将朵拉、贝西姨婆等角色塑造得有血有肉,惟妙惟肖。我当时第一感觉就是‘这个作者好牛’!于是我就关注这个作者,晓得他叫查尔斯·狄更斯,然后我就去找他的更多的作品来读。”

很显然,杨浪浪找到了《双城记》。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蹩脚的时代;那是睿智的年月,那是蒙昧的年月;那是决心百倍的时期,那是疑虑重重的时期;那是阳光普照的季节,那是黑暗笼罩的季节……”杨浪浪随口就背诵出了这开篇的段落。

杨浪浪说,那是本人的中学阶段,也萌生了一点点朦朦胧胧的感情,所以,对书中露西的温和和仁爱之心,马奈特的以德报怨,达尔奈的真诚和善良,她常常看得噙满泪花。

而结尾部分更是让杨浪浪唏嘘不已,卡顿深爱露西,不求任何报答,甚至选择用生命为所爱之人换来幸福,用本人的鲜血和生命去化解残忍的暴力。

“我现在做的,是我一生中做过的最好、最最好的事;我即将得到的,是我一生中得到过的最安宁,最最安宁的休息。”杨浪浪也对整本书的结尾随口诵出,“这本书的结尾让我尤为感动,卡顿临刑前还宽慰着素不相识的难友裁缝女,庄严的互相祝愿。”

“我在工作中也会遇到很多人际关系方面的困难,但我会用这本书中所感遭到的普遍的‘爱’去处理这些问题,我会妥协,卡顿能用牺牲本人的生命去成全别人,我还有什么不能妥协的呢?”

杨浪浪说,“既要有英勇,又要会妥协,这是一种平衡和协调,这就是我从《双城记》中感遭到的人性的光芒。”

那么对于书中的德发尔热太太呢?这可是一个可怜又可恶的人物,阴冷、凶恶冷漠无情。对于这样的“恶”,杨浪浪也很感激书中描写的这样一个角色,她说:“看到了书中的这个恶,移情到现代,具有一样的普遍性,我也就更能理解这个社会,只要各种人性纠缠在一起的,才是真正的人性。看到这个恶,我也就更能理解和完成本人内心的救赎,也会变得更宽容,更平静。”

杨浪浪认为,对人性理解得越深刻,对教育的理解也才更深刻。她说本人在刚刚走上校长岗位的时候,有教师会找到本人办公室来,抱怨工作中的不愉快,那时,她也会跟着抱怨。而现在,本人不会再作任何抱怨了,因为本人更懂得接受各种不同的思想,面对各种不同的情况,理解各种不同的学生。

“我会给来抱怨的教师推荐这本《双城记》。”杨浪浪笑着指了指办公桌上放着的这本书。

“我还很喜欢毛姆的作品,喜欢他那种以幽默来对待人生的态度,”杨浪浪说,“我们的人生有很多痛苦,可以用幽默去处理它,处理不了,也可以自嘲一下,这样的人生就会变得快乐。”

“读这些经典的书籍是有好处的,它们能处理人生的很多问题。首先是可以处理学习所需,其次是提供思想感悟,然后还能寻找到人生的依据。”

不止于艺和生命的趣味

杨浪浪说,本人的青春期也是用书籍完成的“自我教育”。“高二那年的寒假,我就没有下过楼,整整一个假期,我都在家,把家里所有的书籍和杂志全都读了一遍。这也是我的一个观念,读书既要专,更要泛,因为我们的价值观是需要很多方面的知识来支持。正是因为我阅读了大量各种不同的书籍,所以我对很多事物,特别是教育方面,更能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

例如对待财富,杨浪浪认为,她会让孩子们晓得两个观念:财富并不代表可耻,孩子们应该学会赞誉和享受财富;我们身边有各种贫困的缘由,但没有因为特别勤奋而仍然贫困的。“特蕾莎修女值得尊崇,但不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去学习她。”多年来,学校坚持对薄弱学校予以扶持协助,但杨浪浪每次都会和校长同仁强调“我们不是帮扶的关系,虽然是因为出生地和工作的地理位置等缘由存在着现实上的不平等,但我们是一种平等的交流,你学我的技术,我同样要学你的精神。教育,本来就是一群人的精神交流。教育,本来就是最大的慈善。”

杨浪浪还说,教育是很严肃的,但却不能是沉重的,一定要风趣,因为我们不应该泯灭掉老天给我们最好的礼物——猎奇心。

“与我们年轻的时候相比,这个时代好像是更风趣了,看看微信朋友圈,调侃的、搞笑的,段子越来越多,但我觉得这并不是真正的风趣。”杨浪浪说,当年她们喜欢交读友,交笔友,“那才是真的好耍!”

“我有一个很好的书友,平常我们经常聊的就是我读的书和她读的书,然后还会互相交换着看,后来我还(贪)‘污’了她的一本书。”杨浪浪说,“你们可能没有看过这本书吧?叫《千江有水千江月》,作者是台湾的萧丽红。”

“那是一本称得上’前琼瑶’时代的书,从古朴的文字中能感遭到浓浓的台湾传统民俗民情,比起他们的爱情,更打动我的是那些夏日的捉蝉,端午的粽子,蟾蜍的肝叶,七夕的汤圆,台南的凤凰花……”

杨浪浪感慨到:“那时我们没有接受过青春期的教育,但我从这本书中自我感悟到了古典的和委婉的那种青春期感情。这本书是1981年出版的,我个人认为确实是一部当代爱情文学的经典。二十五年过去了,我们老了,故事没老;故事外的我们丢了纯真,故事里的他们依然紧握爱情……”

“杨校长,您对这本书记得这么清楚?”

“当然,这本书我现在还珍藏在家里的。”杨浪浪说,“那时我借到这本书,看得爱不释手,又没地方买去,她找我还时,我就说是不小心搞掉了,就这样(贪)‘污’了这本书,不断珍藏至今。”

杨浪浪还吐露了她已经的一点小秘密——在学校图书馆干一点破坏规则的事——在图书馆发现几本好书,又不允许都借走,下次去又担心被其他同学借走了,于是就把书藏在一个隐秘的角落。

或许就是这种最值得回味的童年经历,杨浪浪当上校长后对本人学校的图书馆干了一件特别惬意和特别“解恨”的事——取消了学校图书馆的借阅制度,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不管你需要几本,你都可以借回家去看,不用进行任何登记。

“那你们的图书馆不是会被‘拿’空吗?”我有些疑惑和担忧。

“教育不是驯化和驯服,而是引导。我们刚刚推行这个制度时,拿出了70本书来试点,一天的时间,一本都不剩,全被小朋友们拿回家去了。我们一看,这样确实不行,这不是小朋友们的问题,而是我们教育引导的问题,于是,我就在晨会上给孩子们讲分享,这些书最大的价值是让你读了之后其他小朋友也能读到。第二天,这些书一本不少的全都还了回来。”

“偶尔也会少一些书,有什么关系呢?我觉得这种‘无制度’的制度不只是可控的,而且是正常的,孩子们喜爱这本书难道有错吗?我们还有很多孩子也会把本人家里的图书拿到学校图书馆来。我们的校训还有‘责任’和‘荣耀’,这是孩子们都晓得的,我们做教育的,不就是要唤醒人性吗?我们要教孩子们的,不就是从读书到读人生吗?”

童年记忆最深的一本书:《红楼梦》

最想给孩子们推荐的一本书:《时间简史》

最想给家长们推荐的一本书:《傅雷家书》

(成稿于2016年)

(作者单位:上游旧事

编辑:罗雨欣

责编:陈泰湧

审核:王 成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