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绘本里,有着我们异想天开的童年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5月4日,瑞士插画家阿贝婷·祖洛荣获2020年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奖。国际安徒生奖被誉为儿童文学的诺贝尔奖,设立于1956年。阿贝婷和作家丈夫已创作了近30部绘本,他们希望这些作品能带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特别是孩子们,即便合上绘本也可以继续在思考的旅程中飞翔。

《摩天大战》

杰曼诺、阿贝婷夫妇合作的《摩天大战》曾荣获《纽约时报》十大最佳儿童绘本奖。除封面外,绘本内页全部为黑白两色,搭配简约精彩的对白和批注,幽默地讲述了一个关于嫉妒和愿望的故事。

从阅图开始

“绘本”一词来自日语对图画书的汉字写法,这类书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是国际公认的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也有成人看的绘本)。

绘本起源于欧洲。1844年,德国心理医生海因里希·霍夫曼博士想为3岁的儿子选本童书作为圣诞礼物,可在书店选了好久也没挑出一本称心的,于是决定亲手为儿子绘制一本,起名《蓬蓬头彼得》。这本书由5个小故事组成,以明亮、活跃的图画为主,配上少量朗朗上口的文字,既充满趣味,又极具教育意义。第二年,在朋友的推荐下,霍夫曼博士将这本书交由出版社发行,首印1500册,没想到5周内就售罄。再版时霍夫曼新增了两个故事,到1850年第5版时确定了现在普遍流行的10则故事。如今,《蓬蓬头彼得》已被译成30多种言语,在100多个国家销售。

《蓬蓬头彼得》是德国家喻户晓的儿童绘本

可以说,《蓬蓬头彼得》开启了儿童绘本时代。随后,德国画家威廉·布什( Wilhelm Busch) 于1865年出版了《马克斯和莫里茨》(又译《两个捣蛋鬼》),各种版本畅销全球几十年,被认为是德国儿童绘本的经典、世界绘本的鼻祖之一。1898年法国作家本杰明·哈比耶(Benjamin Rabier)的插画故事《小鬼丁丁》塑造了一个有着圆脸和飞机头的淘气小男孩丁丁,也一起开启了绘本创作大幕。30年后,比利时画家埃尔热(Herge)从这个故事和画风中获得灵感,创做出比利时国家级文学瑰宝《丁丁历险记》。1902年英国女作家毕翠克丝·波特(Beatrix Potte)的《彼得兔的故事》系列,在英语世界作为现代绘本的开端而广为人知。

《彼得兔的故事》系列一个世纪以来畅销不衰,它所体现出的美感、质量、活力及经典令人赞赏

20世纪30年代,绘本的主流传向了美国,后从美国传入亚洲,大约2000年以后逐步在我国大陆地区流行起来。我们所熟悉的小人书和儿童连环画与绘本的差别还是很大的。连环画的图文比重基本是1:1,而且通常是客观视角叙事,难以描述复杂的事件和刻画丰满的人物,以及引领读者情绪。绘本则不同,它是“画出来的书”,以绘为本,文字是一幅精干短打的身形。优秀的绘本往往将深刻的人生哲理赋予其中,通过孩子能够接受和喜爱的方式传递出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另外一些以图为主的卡通类幼儿图书,也不能称作绘本。它们虽然绘制精美,但画面只能算是卡通片的固化,更多是引发卡通情节。还有一些图文并茂的书,虽然图画十分风趣,但只是对文字的补充,而不具备图画言语的功能,也不能算是绘本,比如绘图丰富的教材和教辅类图书。

总之,对不识字的幼童来说,图画就是他们天生的阅读言语。他们通过视觉和想象去阅读绘本,使大脑组织、分类能力、动手能力,特别是留意力和想象力得到锻炼,即便还没有开始说话,却也可以自由地通过“阅”来“读”书。

高规格的嘉奖

德国少儿图书网主页上有这样一句话:“什么是好的童书?好的童书首先要带给孩子们乐趣,激发孩子们阅读的兴味,具有阅读价值和一定的教育意义。”也就是说,优秀的儿童绘本是图画、文学、育人三者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其中图画在童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只仅是追求画面的漂亮、可爱、萌,还会在很多方面从现代艺术中吸取养分,再通过绘本的创作,把现代艺术的许多美学与创意传递给孩子们。

为了鼓励绘本的创作,国际上每年都有很多绘本评选,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有:美国凯迪克大奖、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奖、德国绘本大奖和国际安徒生奖。

被称为“绘本奥斯卡”的美国凯迪克大奖创立于1938年,以19世纪英国插画家伦道夫·凯迪克的名字命名。每年由美国图书馆协会下属的儿童服务协会组织的评审团,从当年出版的数万本儿童图书中评选出金奖1名,银奖数名,但所有获奖者必须是美国公民或居民,作品必须是原创且已在上年出版)。

《你好灯塔》

苏菲·布莱科尔创作的《你好灯塔》荣获2019年美国凯迪克大奖金奖。这本书讲述了自动化还没有取代人力的时代看守灯塔一家人的故事。作者采用她最喜欢的中国水墨画方式创作了这本书,并在书中运用了很多圆形元素,让人感到温暖。苏菲·布莱科尔曾3获《纽约时报》最佳图书奖,并凭仗《寻找维尼》荣获2016年凯迪克大奖金奖。

《给小星星的大月饼》

格蕾丝·林创作的《给小星星的大月饼》荣获2019年美国凯迪克奖银奖。作者通过小星星和妈妈一起烤月饼的故事,给小朋友们讲述了月亮阴晴圆缺的月相变化。崎岖、曲折离奇的故事,次要在于妈妈和女儿之间自然纯真的互动与情感。全书以黑色为基底,突显了金黄的月饼及衣服上的星星图案,让整本书看上去格外灿烂夺目。

此奖评选的重点是看该书的图画能否使用了优秀的艺术技巧;能否能巧妙完整地呈现出此书的故事、主题或概念;能否能透过图画,完整传递出书中的故事情节、角色、气氛与讯息,等等,所以该奖项是美国最具权威性的绘本奖。如今,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凯迪克大奖获奖绘本版权引进到国内正式出版,并遭到广大家长和孩子们的好评,如《如果你想当总统》(2001年)、《三只小猪》(2002年)、《这不是我的帽子》(2013年),等等。

《这不是我的帽子》

《这不是我的帽子》是第一部同时获得美国凯迪克大奖(2013年)和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奖(2014年)的书。凯特·格林纳威奖评委会评价这部作品:“这本书以非常新颖的方式展示了一个生动的水下世界,图文配合巧妙,营建出幽默诙谐的气氛。大鱼眼神的细微变化、鱼儿游动时水中一串串的白色气泡,都描绘得活灵活现,充满戏剧性,令人叹赏。”

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奖是英国图书馆协会为留念19世纪伟大的童书插画家凯特·格林纳威女士于1955年创建的奖项。它可谓“最挑剔绘本奖”,对绘本的艺术风格、格式、图文整合、视觉印象等多个项目有着严格的评分标准,而且获奖绘本必须是在英国出版且用英语书写(作者不限于英国国籍)的。获奖者除可获得奖牌外,还被赋予了一项殊荣——为图书馆挑选总价格500英镑的图画书,而且从2000年起,获奖者还可获得5000英镑的奖金。

2019年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奖颁发给了英国作家罗伯特·麦克法兰和插画师杰基·莫里斯共同创作的《消失的词汇》。书中用生动的插画细节描绘了20个淡出人们视野的动植物词汇。《企鹅》评价这本书“充满丰富色彩和金色树叶的神奇绘本⋯⋯自然词汇正在从儿童的词典中逐步创造的魔法”。

德国绘本大奖虽然在中国的知名度不如凯迪克大奖和凯特·格林纳威奖,但在欧洲,却是最具权威的绘本大奖,在每年的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上颁发。其隶属的德国青少年文学奖于1956年设立,由包括4位青少年在内的13人评审团评出当年最佳绘本、最佳童书、最佳青少年文学及最佳专业类书籍四大奖项。在它的获奖和提名图书中,几乎一半是翻译作品,体现出德国最高儿童图书奖项的文化开放性和国际化水准。附设的德国青少年文学特别奖项,对象是专题图书和优秀的作家、插图家和翻译家。获奖者除了奖金外,还会获得一个以德国著名童话人物毛毛(Momo)为原型的青铜雕塑。

国际安徒生奖由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于1956年设立,每两年评选一次,是世界儿童文学的最高奖项。其最后只设有作家奖,后因绘本的蓬勃发展,从1967年起增设插画家奖。国际儿童读物联盟有80多个成员国,面对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绘画风格各异的候选人的作品,评审团必须对世界各国的儿童文学和艺术发展有着深入广泛的了解,并在评选过程中不断讨论、筛选,最终选出名副其实的大奖得主。虽然评选过程有些冗长,但夺冠者一定是实至名归,所以这个奖项也被视为绘本界的“诺贝尔奖”。

能被这些奖项认可的绘本,无论言语、情节还是图画质量,都是童书中首屈一指的。作为家长,可以从中选择一些与孩子一起阅读,但也不必盲目推崇经典,毕竟孩子感兴味,并能从中享遭到阅读的乐趣,才是最重要的。

呵护孩子的想象力

一只红脑壳、绿身子的小毛毛虫来到“大开本”的斑斓世界,每页就像它的每一天,就一两句话,说它饿了,说它星期一吃了1个苹果还是饿,星期二吃了2个梨还是饿,星期三吃了3个李子还是饿,后来吃了4个草莓、5个橘子,还有黄瓜、蛋糕、香肠、棒棒糖⋯⋯还是很饿很饿。当毛毛虫终于吃饱了,也大了,壮了,就把本人裹起来睡着了。这一睡就是两星期。当它醒来,伸个懒腰,竟已是一只美丽炫目的蝴蝶了!这本《好饿的毛毛虫》可能在许多成年人眼中是“无用”的,可自它1969年初次出版以来,至今都是世界各地最受欢迎的“幼儿第一读物”,特别是那带给孩子们无限想象的梦幻般蜕变的结尾,印证了德国少儿图书网主页上那句话——好的童书首先要带给孩子们乐趣,激发孩子们阅读的兴味

30多年来,这条从艾瑞克·卡尔手里“爬”出来的红脑壳、绿身子的毛毛虫,已经俘获了世界上数千万孩子的心。它那带给孩子们无限想象的梦幻般蜕变的结尾,印证了“好的童书首先要带给孩子们乐趣,激发孩子们阅读兴味”的真理

绘本就是将一个个连贯的图画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幼儿需要借助一定的想象力、观察力、记忆力和推理能力,才能顺利进入绘本讲述的世界。它也是幼儿获得口语、使用书面语言的重要基础,所以美国心理学家E.J.吉布森指出,“图画书是儿童通向独立阅读过程中一个不可跨越的阶段”,阅读图画书,就是他们阅读旅程最开始的摸索爬行,也正是绘本的价值所在。如果想让孩子从小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不是认字越早越好,而是看图越多越好。

不只如此,生动风趣的图画也大大突破了文字的约束,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儿童更多的想象。“图画的抽象决定了儿童想象力的质量。”日本“现代绘本之父”松居直如是说。松居直先生也是位绘本理论的研究者,曾多次担任绘本奖的评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文化中心的评议员,也曾指点过许多年轻家长如何培养孩子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在这些家长中,有的担心绘本的文字量太少,孩子学不到什么知识;有的想急切晓得读哪些绘本对孩子上学后写作文有协助;也有的问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看绘本时,顺带把认字、数数也结合在一起,等等。松居直先生坦言道,绘本不是拿来学习新知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一部出色的富有艺术性的绘本,既挑战读者的理解,又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图画书是想象力的一个重要起点,在读绘本的年龄不要急着开始读文字,是对儿童珍贵的想象力的贴心呵护。所以,大人要做的是如何让孩子从小就喜欢阅读,享受阅读。至于阅读的严重意义,待他们长大后自会领悟。

绘本可以告诉你更多

友谊、探索、思考、英勇等成长主题,不断是深受孩子和家长们喜爱的绘本主题,如比利时1929年问世的《丁丁历险记》、1951年丹麦推出的《派奇》、德国绘本大师雅诺什创作的《小老虎和小熊》系列(其中《噢,美丽的巴拿马》获1979年德国绘本大奖)等都是经典之作。而年轻的德国绘本作家英果·西格纳(Ingo Siegner)在2002年开始推出的《神奇小火龙》系列,围绕同样的主题,依然可以出新出彩:在追踪偷窃埃及金字塔文物的盗贼时,深陷危机的小火龙和小伙伴们用卫生纸把本人全身裹起来打扮成木乃伊,对盗贼突然“诈尸”说话⋯⋯机灵、英勇、充满猎奇心的小火龙奇特的系列冒险故事至今已有28本,大都是德国兰登书屋畅销榜上的常客,每年底的各种图书排行榜,能否入围已不是悬念,具体哪一本登榜才是热议的话题。2020年5月,《神奇小火龙》系列新鲜出炉了第29个探险故事,给遍及世界各地的小火龙粉丝带来的是一股强烈的中国风——小火龙遭遇中国龙。

在《神奇小火龙》系列最新故事中,小火龙遇上了中国龙。

在大多数成人的观念中,儿童绘本所呈现的画面和内容就应该是快乐、美好、幸福的,市面上售卖的近90%儿童绘本也都是本着这个主旨创作的。但是,德国奥登堡大学青少年儿童文学研究主任延斯·蒂勒教授认为,孩子们有必要通过阅读得到其他方面的经验,如孤单、悲伤或恐惧等,因为这些也是生活的一部分。“绘本还可以协助孩子们理解生活,他们需要有讲述生活中美好、愉快的绘本,也同样需要有讲述窘境、恐惧和忧虑的。绘本理念的多样化非常重要,这样才能让孩子们觉得,儿童绘本可以成为生活中的忠实伴侣,无论是在好日子还是坏日子。”

的确,社会发展到今天,随着单亲家庭增多、重组家庭复杂、全职母亲减少,图书正在演变为孩子们课余时间的重要伴侣之一。如何关注、协助孩子面对这样的日子,正在成为绘本创作与出版的关切,儿童安全感、预防抑郁症等话题也开始走进儿童绘本。父母争持不断、家庭环境紧张的孩子,是瑞典绘本《小小》的配角。大人失态,让幼小的小小在本人的家里都害怕,出了家门也是胆怯、孤僻、不快乐。这个很现实的绘本告诉小朋友,“你还小,谁都不许让你恐惧害怕,谁都不许打你恐吓你,就是这么回事。”同时也告诉大人,“所有的大人都应该照顾那些幼小者,就是这么回事。”绘本里,小小给在家里感到害怕的小朋友做出了榜样——向其他大人寻求协助,不要一味地本人忍耐。

《小小》

瑞典绘本《小小》告诉孩子们面对父母争持不断、家庭关系紧张时,如何更好地保护本人,同时也提示家长不要忘记本人的职责——照顾好孩子。

曾获得德国青少年文学奖的《宁要愤怒也不要忧虑:乌尔丽克·迈因霍夫的故事》立足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就像书名那样鲜明地鼓励儿童自尊和自爱,积极向上。蒂勒教授也提示大人关注孩子这种“看不见的童年”,从而更多地帮助他们处理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窘境和难题。

本文选自2020年6月刊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