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汉学|中国儿童文学海外传播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长期以来国内的儿童文学市场不断被西方儿童文学所垄断,比起《三毛流浪记》、《皮皮鲁历险记》,孩童更熟悉的是《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西方童话故事。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内容占了较大篇幅,报告提出,讲好中国故事,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儿童文学的创作、阅读折射着未来的中国,中国儿童文学的输出对世界重新看待中国、认识中国、理解中国,有着重要且无法取代的意义。本文基于目前中国儿童文学走出去现状,对儿童文学走出去之路进行概述分析。

中国儿童文学走出去之成果

正如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泉根教授所说:“开放的中国需要融入世界,世界需要认识中国。别具特色的现代性中国儿童文学需要走向世界,世界不同肤色的儿童也需要认识和感染中国儿童文学。”近年来国务院相继印发《文化产业复兴规划》、《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等文件,表明文化产业的发展已上升到我国国家战略层面。与此相应,近三年国家社科课题指南中频频出现“文化软实力”、“文化”、“文学”“走出去”等关键字眼,显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研究已经引起政府和学界的高度注重。而儿童的健康成长不断遭到党和政府的高度注重,“儿童”一词也频现于国家社科课题指南中。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只依赖物质之富庶、商品之输出,更重要的是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能为世界所认同。图书,作为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无疑是“走出去”进行文化交流的最好方式之一,少儿图书又是最适宜“走出去”的图书品种。在“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全力推动下,中国童书出版“走出去”也由自发进入盲目,引进与输出比差逐年缩小,很多出版社在年度选题出版计划中都有针对海外市场需求专题策划的产品,开始注重儿童文学向外传播。在这其中,成绩尤为斐然的当属海豚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作为全国唯逐个地方级的以对外出版中国儿童读物为立社使命的中国外文局海豚出版社, 20多年来,海豚出版社秉承“童趣、童真、童心、童年,小海豚携手全球孩子畅游书海”的出版理念,出版了包括“小海豚蒙学经典”“小海豚动物童话经典”“小海豚双语童话”“幼童文库”“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精品书系”“中国儿童文学经典复古系列”等众多优秀少儿读物,遭到少年儿童的广泛好评以及成年人的肯定。

针对中国儿童文学国内繁荣、国外遇冷,在国际市场份额小,难以进入主流以及方式分散、易形成“一知半解”的情况,社会俞晓群与高洪波、王泉根达成出版专门系列精品丛书的共识。海豚出版社于2011年初开始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合作,共同组建“中国儿童文学海外推广基地”,借助专家的力量与科研优势,与出版实践结合起来,全方位向海外推广中国儿童文学。海豚出版社依托当下中国儿童文学的强大作品优势,调动儿童文学创作界、理论界、出版界的多种资源,以及中国翻译协会的专业翻译家优势,由中国外文局组织、统领,并在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的大力配合下,特事特办,高质量地选编,终于2012年1月正式出版了集合当今中国具原创力、影响力、号召力的儿童文学代表性作家作品的《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精品书系》第一辑。这既是中国出版史上第一次成规模地向海外推介中国儿童文学,同时也承续了海豚出版社60年以推介中国儿童读物为己任的外宣传统。出版伊始,《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精品书系》引起了十多家重要媒体的关注、报道,其中《中华读书报》《文艺报》以整版篇幅予以宣传。作为一项国家外宣工程,启动才一年,就已推出四个版本:中文简体精装版、中文简体平装版、英文精装版以及台湾繁体字版。此外新加坡、美国、泰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版权输出也正在洽谈之中。

中国儿童文学走出去存在的妨碍

虽然国内已经有许许多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走向了海外,得到了认同。但是,就总体而言,儿童文学进入欧美主流社会的还不多,与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比,目前的成绩是远远不够的,“走出去”之路任重道远。

一,国内童书市场缺乏次序

在我国出版业格局当中,童书出版的分量占绝对优势。在大众出版领域,儿童文学读物占七成。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明显的。

首先,童书出版格局缺乏以资本、人才、市场为导向的集约型的童书童媒出版集团。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全国580家出版社中(含副牌出版社),有519家上报了少儿类图书选题,占出版社总数的89.5%,已构成整个出版行业参与少儿图书出版的新格局。社社都在出童书,“满天星”式的“散沙”型结构,使得全体格局力量太散,不尽合理,不尽科学,未来必然面临重新洗牌。

其次,大量的中外传统儿童读物因版权不再受保护,反复印制,众多

再次,优秀原创蒙受双重打击。一方面,大量欧美童书的引进,占据国内童书市场的重要位置。2004年,当当网童书销售榜的前100名单中,国外和境外图书所占比例高达85%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原创难以突出重围。另一方面,凤毛麟角的优质原创不断蒙受盗版的侵害,维权困难,不断削弱着优质原创者创作的动力。

二,翻译研究现状尴尬

国内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才刚刚起步,学界对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关注迄今为止还很不够。我国是儿童图书出版大国,众多儿童书籍里有很大一部分涉及图书的引进与输出。然而与儿童图书出版、翻译的热度相比,国内对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却甚为滞后,国内学界对儿童文学翻译领域还未给予应有的注重。国内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研究方面的著作屈指可数,有份量的文章甚少,更没有对中国儿童文学作品海外翻译的系统性研究。

好的翻译是作品传播的基础,国内的出版界不断性和艺术性方面的要求也更高。目前我国大多数文学作品的外译工作由本国译者担任,但在这种情况下非常容易遇到文化差异的妨碍使作品得到在特定语境下的幽默和文化底蕴。同时翻译如何找到真与善、异化与归化的平衡点,也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三,出口途径过于单一

我国的图书进出口依然还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官办的图书进出口公司为主体,无法使更多的出版社自主进出口。正如学者胡野秋所说,(政府主导图书进出口)既违反了文学规律,也违反了出版规律,更违反了市场规律。虽然也有一些中介机构会在图书出口中给童书留下一席之地,但就总体而言,尚缺乏体制化、机制化、系统化的“走出去”,更难以构成无效的规模。

四,缺乏核心内容建设

中国儿童文学想要屹立于世界儿童文学之林,离不开作品的内容建设。一是强调原创性,即在传承的基础上,实现内容创新。二是强调核心价值观的塑造,这是中国儿童文学目前最为缺乏的一点,要么模仿西方,要么是政府行为的宣传,文学性不高。在国际文学中,文学创作的个性次要归于其本土性,文学的本土性次要指作品所包含的独特的民族文化精神和民族审美个性。在中国文学的国际传播中,获得成功的往往是那些具备浓厚本土性的作品,。儿童文学方面,获得国外认可的也大多是有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的作品,小说如《草房子》,《青铜葵花》,动画片如《大闹天宫》、《三个和尚》、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山水情》等。但目前市场上却广泛流传着“西方化”的儿童文学作品,而这样缺乏本土性的作品在世界儿童文学之林中是站不稳跟脚的。

儿童文学“走出去”之瞻望

2016年4月,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凭仗着其代表作《草房子》、《青铜葵花》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上荣获国际安徒生奖,成为第一个受此殊荣的中国作家。曹文轩的获奖说明了中国儿童文学已经开始被世界所关注。随着时间的发展,更多优质原创的产生,中国儿童文学“走出去”之路虽任重但仍可期。

国力加强,国家稳定,以及文化发展,是儿童文学“走出去”的三个重要支撑点。中国已经是儿童文学创作与出版的大国,虽然目前我们的儿童文学作品真正进入世界主流市场的还不多。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原创儿童文学的繁荣面貌已露端倪,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必将实现。文学的“走出去”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不是人为的预设。只需有适合儿童心理的优秀内容, “想像力”、“价值观”、“好的故事”的输出输入机会是均等的。讲好儿童文学的“中国故事”,“走出去”将指日可待。

本文参考材料来源:

罗贻荣《“马小跳现象”的跨文化传播分析》

孙宁宁,李晖《中国儿童文学译介模式研究:以《青铜葵花》为例》

朱璐《编辑之友:中国儿童文学图书“走出去”的现状、妨碍和解决之道》

王宪《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现状及中国儿童文学的“走出去”》

童眼《中国儿童文学 “走出去”之路》

潘启雯《中国阅读周报:寻找中国儿童文学“走出去”的文化密码》

眉睫《中国童书走出去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以海豚出版社《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精品书系》为例》

转自:文明互鉴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