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01
前天(3月1日)的方方封城日记里,特别提到了在这次疫情中得到了至亲人的孩子们,他们急切需要心理的建设与抚慰。
方方三月一日的“封城日记”相关截图
确实,对于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里,得到了本人的亲人,特别是爸爸或妈妈,甚至父母双亡的孩子来说,真的是一场巨大的灾难,无比心痛这些孩子,过早地需要面对生命里最沉重的告别。
1948年匈牙利心理学家Maria Nagy曾以378名3至10岁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儿童对于死亡的看法,推断出儿童对死亡理解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3—5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认为死亡是暂时的、可逆转的现象。认为死亡仅仅是一种离去,他们相信死者还会回来,认为死者会像活着一样进行各种活动:吃东西、想事情。第二阶段(5—8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晓得死亡是生命的终止,并且是永世不可逆的现象。但他们认为死亡并不是普遍的、必然的,他们也不希望本人会死。他们会将死亡拟人化,认为死亡是一个叫“死亡”的先生来把人抓走了形成的,认为只需跑快点便不会被抓到而死亡,他们开始试图逃避死亡。
第三阶段(9—10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对于死亡有了愈加成熟的理解,他们认识到死亡的普遍性、真实性和不可避免。他们不再将死亡拟人化。
人的一生
而作为一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很想借助不同的绘本,给不同阶段的孩子,来解答关于生命与死亡的困惑。
现实上,关于生命教育的绘本非常多,前段时间也特别推荐过几本,经过简单的梳理与个人的感受,我挑出八本有代表性的绘本,希望能够借助这些绘本大师们的文字和图片,以及他们所创造的一个个经典的故事,和这些得到亲人的孩子聊一聊死亡与得到,以及等待与希望。
No.1 《活了一百万次的猫》:要为本人活着。
本书适合5+孩子阅读。
“一只要着老虎斑纹,很气派的猫。它死过一百万次,也活过一百万次。有一百万人疼爱过这只猫,也有一百万人在它死去时为它伤心哭泣。但是,这只猫本人却从未掉过一滴眼泪。
最初一次,这只猫竟然哭了,而它也再没有活过来,这是为什么?”
推荐理由:
在这样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里,关于生命的意义,以一只猫的独特体验,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1、没有真正爱与被爱的生活,即便活了一百万次,也是不甘心的。
2、要为本人活着,并且要好好爱本人,长大才能更好地去爱别人。
3、活成本人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努力去寻找,珍惜每一天,就一定可以学会爱与被爱。
No.2 《小伤疤》:裂开的伤口总会愈合
本书适合4+孩子阅读。
“如果妈妈不在了,生活就跟以前大不一样了。要怎样做,才不会忘记她?
为了留住妈妈的味道,我捂住耳朵,闭上嘴巴,关上家里所有的窗户。为了藏住妈妈的声音,我跑到精疲力尽,还弄痛了本人……
外婆来了,她可是妈妈的妈妈。外婆说,孩子,我们都爱你,但就像宝宝总要长大,妈妈也总是要远离。然而无论怎样,我们彼此的爱都不会消逝,永远永远在一起。”
推荐理由:
这是一本坦诚得到与悲伤的书。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会在身上或心上,留下各种各样的小伤疤,其中最伤痛的那一道莫过于亲人的不测离去。
1、忘记没那么容易,而且也不可能忘记,因为那是对每个孩子都无比重要的妈妈。
2、诚实地面对亲人的离去非常重要,将本人的所有悲伤情绪发泄出来,安然地表达本人的难过与困惑,裂开的伤口总会愈合,因为还有爱你的人在你的身边,就像爸爸和外婆。
3、悲伤也可以是红色的,得到共同的亲人,会让活着的人愈加懂得珍惜与与陪伴。
4、只需你摸摸本人的心,妈妈就不断在那里。——那是永远不会消逝的爱。
类似主题的绘本还有《安德烈的愿望》,同样是一个寻找妈妈的故事,同样讲述了离别、思念和成长。
No.3 《有生之年》:每个生命都有独一无二的历程
本书适合6+孩子阅读。
“蝴蝶以蝴蝶的形状只能活几个星期。
当它们由蛹成蝶,翅膀干了,它们便在绿叶和鲜花间飞舞扑闪。
起初,它们鲜亮、敏捷,但随着时光匆匆,它们的动作渐渐慢下来,最初,再也飞不动了。它们停栖在枝头……
这是蝴蝶的活法,是它们的有生之年。”
推荐理由:
这本书用极其诗意的言语讲述了生命的开始与结束。作者用各种不同的生命体,反复举例,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不停地陷入思考:在生与死之间,如何才能活出意义?
1、每个活着的生命,都有起点和起点。在这之间,便是有生之年。
2、人们做着本人能做的各种事情,比如长大,比如,做一个成年人。而做一个成年人,就意味着需要去承担生命所赋予的一切,美好的,艰辛的,曲折的,平缓的。
3、因为每种生命都会面对死亡,所以我们每个生命的有生之年,才显得那么重要。
No.4 《獾的礼物》:记住生命里那些美好的遇见
本书适合6+孩子阅读。
“充满智慧的獾离开了这个世界,也离开了所有朋友。
在寒冷的冬天,没有獾,大家实在太难过了。
直到春天的来临,所有的动物聚在一起怀念獾,说着獾以前与大家相处的种种,大家的悲伤才慢慢抚平。”
推荐理由:
这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关于一位乐于助人的好朋友的离去,以及朋友们留念他的方式。
1、獾从不害怕死亡,他告诉朋友们本人将去下面一条深邃的隧道,如果这一天到来了,大家不要太悲伤。如果把生死比作一条隧道的两个洞口,那么从隧道这头到另一头的旅程,就是我们由生及死的过程。死亡和活着一样,都是联合不同生命站点的隧道。
2、獾所留下来的“礼物”像矿藏一样,永远都在协助有需要的人。当我们不断惦记着已经的好朋友,这位好朋友也就会以另一种方式永远存在于我们的生命之中。
3、在书中,獾在想象中重新获得了生命的自在,无拘无束的向前奔跑着,对于一个美好的生命,死亡从不会是起点。
No.5 《爸爸的围巾》:爱会让我们英勇
可惜的是,这本经典的绘本,目前中文版已绝版。期待能有出版社重新引进版权进行再版。
本书适合3+孩子阅读。
“爸爸的围巾是一条暖暖的绿色的围巾。妈妈说这围巾很适合我。
于是,我戴上了爸爸的绿围巾。
从星期一到星期六。我围着爸爸的围巾,经历了很多事情。
可是,在星期日,大风刮走了爸爸的绿围巾,围巾找不到了。
原来爸爸的绿围巾会魔法,变成了春天的绿树绿草。我看着满眼的春天绿色不再哭了。
所以,爸爸,你不要再担心,就在天上看着我和妈妈吧。“
推荐理由:
一本温暖的关于爱的力量的书。一开始可能会觉得平淡无奇的故事,但最初的转机会让你恍然大悟,继而感遭到淡淡的忧伤之下,令人安慰的快乐。
1、父爱如山。爸爸活着的时候一定很爱“我”,爱过与被爱过的人都不会彼此忘记。
2、生离死别并不可怕,拥有过代表爱的绿围巾,会带给我们坚强自信与勇气。
No.6 《小小的她的来访》:和死神做好朋友
本书适合4+孩子阅读。
“死神其实是一个穿着黑袍的小女孩,大家都非常害怕见到她,因为只需她一出现,就会带走将要去世的人。但是有一天,小死神碰到一个小女孩艾尔斯薇兹,她开心地说,你终于来了。小死神感到非常诧异,小薇兹和小死神成了好朋友,她教会了小死神各种她会玩的游戏。
后来,小薇兹死了,她变了一位穿白衣的小天使。从此,那些即将逝世的人,看到的不止是小死神,还有她手拉着手的艾尔斯薇兹小天使,这样他们也不再害怕死亡了。
推荐理由:
一本描写死神的故事,却异常温暖。像艾尔斯薇兹一样,提前预知死亡,安然接受,回到天上重新做了一位小天使,相信这种温柔的想象,一定会给孩子很大的共情和安慰。
1、通过孩子的视角去描述想象中的另一个世界,生与死,原来可以成为相生相依的好朋友。
2、死亡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人们平静地离开这个世界,进入到另一个未知的世界。但是在那个世界,其实也可以有朋友,也可以很快乐。
类似主题的绘本还有《当鸭子遇见死神》,同样是一个看似可怕实则温柔的故事,同样讲述了与死神敌对相处的主题,就像鸭子那样,放下心中的恐惧,全心地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
No.7 《一片叶子落下来》:离开,代表了另一种重生
本书适合4+孩子阅读。
故事中的弗雷德问:“如果我们反正是要掉落、死亡,那为什么还要来这里呢?”
它的朋友,另一片树叶丹尼尔回答:“是为了太阳和月亮,是为了大家一起的快乐时光,是为了树荫、老人和小孩子,是为了秋天的色彩,是为了四季,这些还不够吗?”
推荐理由:
这是一则关于生命的童话。作者用一片叫做弗雷迪的叶子和它的伙伴们经历了四季的变化的故事,来讲述一段生命的历程,以及生与死的对应关系。
1、死亡并不是代表结束,而是另一种方式的重生。
2、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美好的事物,并且能给别人带来快乐。
No.8 《爷爷变成了幽灵》:死亡不是起点,遗忘才是。
我们熟知的很多关于生命教育的绘本,都和孩子的祖辈或外祖辈有关,比如《外公》、《楼上的外婆与楼下的外婆》、《外婆住在香水村》、《长大当个好爷爷》、《再见了艾玛奶奶》、《爷爷有没有穿西装》……
这大概是因为在大多数孩子的成长中,往往最先体会的就是年纪大的亲人的离去,而隔代之间的爱往往也有更多的故事题材。
而《爷爷变成了幽灵》无疑是向孩子解释隔代亲人离去的最好的一本。
本书适合3+孩子阅读。
“小男孩艾斯本最喜欢的爷爷,突发心脏病不测去世了。他很伤心。晚上,死去的爷爷变成幽灵,再次出现在艾斯本面前。书上说,如果一个人去世时忘了做一件事,就会变成幽灵。爷爷不断没想起那件遗忘的事情,他和艾斯本一起努力地回想,忆起了很多令人开心难忘的事情。最初,爷爷终于想起,原来是本人忘记和小艾斯本说再见……”
推荐理由:
这是一个既能安慰孩子,也能协助成人豁然的故事,那些我们来不及见上最初一面的亲人,总让我们无法放心。
1、死亡并不可怕,只需还有美好的回忆,那个爱你和你爱的人就不断还会活在你的心里。
2、没有“死”的沉重,也就没有“生”的喜悦。一个人逼真地活过,才能拥有闪光的记忆碎片和宝贵的人生体验。
3、书中的爷爷在最初对孙子说,你要乖一点(但也不用太乖),要时不时地想着对方(不过,不用不断想着)。——你还是个孩子,不需要太乖太听话,你可以想念爷爷,但也不要总是难过,你要每天过得好好的,相信爱你的人即便离开了这个世界,他还是爱着你的,同样你对亲人的爱,也不会因为他们的离开而变少。
(注:文中配图来自网络)
阅读点亮生活!让我们一起成为孩子心中的那道光!
欢迎关注我,我把喜欢的童书,一本本说给你听。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