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儿童节了,祝愿大小朋友们节日快乐!学会理解和尊重孩子,进而引导教育好孩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实难。幸亏还有书籍,可以给想要成为好父母的朋友们提供理念和使用的指引。在婴幼儿完全不能自主和理解我们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坚持这十项尊重准绳?
▲ 家庭指点实践与儿童在校反应的对照表3.《儿童文学经典手册(第9版)》[美]丽贝卡•J.卢肯斯、[美]杰奎琳•J.史密斯、[美]辛西娅•米勒•考甫尔 著;李娜 译豆瓣评分8.5给孩子选书的一些准绳。终于读完了,不错的儿童文学理论入门教科书。经典教科书,分类详尽,概念清晰,提供了丰富的阅读书单和阅读指点。——豆瓣读友《儿童文学经典手册》是难得的图书资讯和文学理论集大成者,它不同于其他儿童文学选集或儿童文学简介,不是简单地把儿童文学作品汇集成册,而是教你挑选高质量的儿童图书。本书使用的文学评判标准与其他类型的文学一样,通过解读儿童文学经典作品来阐释文学评判标准、判断一本书能否适合儿童阅读。本书作者带领读者深度解读一些文学概念,如情节、角色、主题、背景、视角、风格、语气等,为评判儿童文学作品提供了无力的评判标准。书中提及图书审查机制,还探讨了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把阅读兴味保持到成年时期。4.《爱弥儿——论教育》[法]卢梭 著;李平沤 译豆瓣评分8.7在我的孩子出生前,有必要再专门重读一遍。反思本人的教育,为教育下一代做预备。好书,这本书是子女教育和自我教育最好的书。我很喜欢作者对人的认识和不同阶段的指点。推荐上册,如导语所言,有些观念不喜欢,但是很多理念还是很不错的。难怪从不误时的钟表康德在看这本书时欣然忘我,以致忘记了准时散步的时间!——豆瓣读友人们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的孩子,这是不够的。应该教他成人后怎样保护他本人,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奢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马耳他岛的灼热的岩石上也能够生活。你劳心费力地想使他不致于死去,那是枉然的,他终归是要死的。那时候,虽说他的死不是由于你的操心照料而形成,但是你所费的这一番苦心是可能被误解的。所以,问题不在于防他死去,而在于教他如何生活。生活,并不就是呼吸,而是活动,那就是要使用我们的器官,使用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才能,以及一切使我们感到我们的存在的本身的各部分。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本书共分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准绳、内容和方法。在第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而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次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次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次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卢梭提出的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无疑是个严重的进步,它对后来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发展,特别是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极可贵的启示。但是应该指出,这种分期以及把体育、智育和德育截然分开施教的方法,是不科学的。扫码加购5.《家庭教育》陈鹤琴豆瓣评分8.4关于儿童心理方面的一些原则,配合对我家娃心理的认知,感觉基本适用。使用性非常强的一本书,内容也很丰富,没有危言耸听或是制造焦虑的废话,而是通过各种实际案例对理论的可操作性进行佐证,吸引人阅读。但很难想象100年前就有这么好的育儿总结,但是现在的大多数父母对于家庭教育还都是“一意孤行”,不是没有好的东西,而是传播的效率太低,很多知识前人都给总结好了,真的一定要多学多看。——豆瓣读友家庭教育中的100个小贴士 | 《家庭教育》陈鹤琴小孩子该当不该当受体罚呢?这个问题实不容易解答的。有人主张小孩子非受体罚不会弃恶从善的,也有人主张我们成人绝对不宜施行体罚的。我所忧虑者就是一般做父母的不晓得怎样责罚小孩子以损害小孩子和本人的人格,所以我特地把责罚小孩子的条件,在上面详细一条一条的说出来做,以期做父母的不会滥用他们的威权。现在我再把总起来写在下面,责罚小孩子的条件。1.“诱导”比恐吓、哄骗、打骂都来得好。若能以诱导法得到良结果的,我们千万莫去打骂我们的小孩子。2.未责罚小孩子以前,做父母的该当探索小孩子作恶的缘由;不要一味地瞎打瞎骂。3.做父母的在未打骂小孩子以前,还要详细调查他的过失,要深知他所犯的究竟是什么过失;不要不分皂白,乱施鞭笞。4.即便要责罚小孩子,做父母的不要在众人面前去责罚他以保存他的羞恶之心。5.即便要打骂小孩子,早晚不应该打骂他,若是早上打骂他,他一天要不舒服,若是晚上打骂他,他一夜要不得安睡。6.做父母的不可迁怒于其子女。7.还有做父母的责罚小孩子的时候,该当重责其所做错的事情而该当轻责其人以予他自新之路,以保存他的人格。8.打骂的时候,旁人不宜来帮着说:“可怜!可怜!”等话免使小孩子相信本人是对的,相信打他的人是错的。9.不宜痛打小孩子以致打后懊悔不及。10.做父母的不要常常去打骂他们的小孩子,因为常常施行打骂,那打骂就失其效力。若能履行以上所说的条件,那打骂是可以行的,否则不若不施行打骂之为愈。《家庭教育》系中国家庭教育研究中最有价值之著作,作者为著名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全书分12章,立家庭教育准绳101条。前两章述儿童心理及普通教导法,为提纲挈领之讨论;后10章都是拿具体的现实来解释各项建议之涵义。延伸阅读:《儿童心理之研究》这是我国首例关于儿童心理的长期个案研究。被誉为“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陈鹤琴,彼时第一次做父亲。刚从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学成归来的他,用当时“潮”的方式,给新出生的长子一鸣,拍了86张照片,并逐日记录下孩子在身体、动作、言语、心理方面的种种发育。由此,展示了一个孩子从婴儿到幼童再到儿童的成长历程。书中全方位聚焦儿童心理教育问题,分阶段探讨儿童的心理发育特点。本书也被誉为“中国儿童心理学研究奠基之作”。
6.《日常生活心理健康50问》陈祉妍 / 王雅芯 / 明志君 / 刘亚男 / 翟婧雅豆瓣评分9.5每个问题都有例子,通俗易懂,儿童心理健康占比很大,更适合家长看
父母的行为对孩子影响有多大?
从绘本到故事,如何给孩子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籍?
什么样的书,能让读者发出“在我的孩子出生前,有必要再专门重读一遍”的感叹?父母如何恰当地惩戒孩子?为什么说儿童初次撒谎其实是一种能力?今天为大家分享6本高分好书,在儿童节来临之际,读一读,学会理解和尊重儿童。1.《婴幼儿及其照护者:基于尊重、回应和关系的心理抚养(第11版)》[美] 珍妮特·冈萨雷斯-米,[美] 黛安娜·温德尔·埃尔 著,张和颐,张萌,冀巧玲 译豆瓣评分9.3教育就是促进儿童处理问题——书中提出的这一理念揭示了教育的本质,也指出了很多家长存在的育儿误区。挺全的,聚焦幼儿这第二部分写的挺好的,算是家庭指点用书。读过之后才发现,本人很多时候觉得做得很称职,实际上根本就违背了孩子的心理发育过程,真的推荐所有的父母都读读这本书!新手奶爸一枚,读这本书很是受益,它讲了如何在日常互动中渗透进心理抚养,比如如何喂饭、换尿布、摔倒后怎样办、孩子哭闹想表达什么,直观化的呈现,很具有实操性。——豆瓣读友全球130多所院校使用美国幼儿教育协会(NAEYC)推荐用书剑桥大学、罗格斯大学心理学博士翻译一本有理论、有实践、有深度、无方法的婴幼儿心理抚养经典之作连续再版十余次,豆瓣评分9.2分著名心理学家李玫瑾作序推荐完全适合初为人之父母的家长们是养育孩子的绝佳“顾问”和“参谋”本书对婴幼儿照护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念,即尊重理念。同时,作者还以大道至简的方式提出照护的十项准绳,让所有的婴幼儿照护者有了举动的参照和纲领。很多人难免会疑惑:在婴幼儿完全不能自主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判断,如何选择,如何给他(她)尊重呢?本书提出的十项尊重准绳可以贯彻到生活照护的每个具体场景中,极富启发性:01
让婴幼儿参与到他们感兴味的活动中。不要敷衍了事,或者转移和分散他们的留意力,以求快速完成某项任务。
02
当你可以完全与个体儿童独处时,请保证优质时间。不要只满足于管理群体儿童,更要关注个体儿童。
03
了解每个儿童独特的沟通方式,并教给他们你的沟通方式。请不要低估儿童的交流能力,哪怕他们不具备或者只要十分无限的言语能力。
04
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只注重儿童的认知发展,或把认知发展从全体发展中剥离出来。
05
将婴儿视为值得尊重的人。而不是把他们视为可以随意摆弄的物件,或者脑袋空空的小可爱。
06
诚实地向儿童表达真实的感受。不要刻意伪装本人的感受。
07
教育儿童时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要进行空洞的说教。
08
将问题视为学习机会,让婴幼儿努力本人去处理问题。不要溺爱,不要总是帮助他们处理一切问题,致使他们碰不到一丝一毫困难。
09
教会信任以建立安全感。不要有不可靠或经常不一致的言行,那样只会教会儿童不信任。
10
注重儿童每个阶段的发展质量。不要拔苗滋长,急于让他们达到发展中的各个里程碑。
《婴幼儿及其照护者》(第11版)的作者在婴幼儿教育先驱艾米•皮克勒和玛格达•格伯的教育理念基础上,基于最新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将她们40多年的经验总结成书,一直强调尊重和回应式的照护,并关注各种关系。作者以大道至简的方式提出婴幼儿照护的十项准绳,涵盖了托幼机构及家庭中照护孩子的各类场景,为专业机构的照护者提供重要指点、标准和参考。内容深入浅出,特别适合初为父母的家长们,是养育孩子的最佳“顾问”和“参谋”。 2.《儿童生活中我是谁》(第9版)[美]斯蒂芬妮•菲尼、[美]伊娃•莫拉维茨克、[美]谢里•诺尔蒂 著洪秀敏 李晓巍 王兴华 译豆瓣评分8.7深受喜爱的学前教育扛鼎之作学前教育领域权威的“百科全书”风靡世界各地40年一直关注学前教育领域最新的教育理论和研究成果自称“幼儿园专业看门20年的”乔智大叔以专业的视角、温情的笔触为本书配插图你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家长在家可能做的儿童在校的可能行为反应发布指令,不鼓励或禁止提问要求无条件服从当要求他们做选择时表现出困惑不情愿表达个人想法测试常常受限期望孩子提问鼓励孩子独立决策质疑成人的决策及其缘由积极自动,倾向于“掺和每件事情”使用严厉的纪律,包括打屁股或其他方式的体罚倾向于忽视或不理睬口头要求对小孩子几乎没无限制或期望当被成人告知“不可以”时,会感到困惑或痛苦把小孩子看作“宝贝”并喜欢用这种方式与其互动与家人分离时,感到紧张和难过自理能力无限当老师希望儿童独立穿衣、吃饭和(或)如厕时,抗拒或沮丧希望(孩子)独立难以(与其他儿童)分享空间、材料或参与活动擅自举动(如离开教室、打开冰箱取食物等)
回答了很多让人关怀的问题,很适合作为家庭心理健康自助手册
从老师家里借的,简单易上手的科普,非常nice!!!——豆瓣读友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团队执笔张侃院士、李松蔚老师强力推荐以全国大规模心理健康素养调研为依托50问覆盖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困难情境和误区中国家庭的心理健康科普读本1.幼儿撒谎就是道德质量有问题吗?2.要培养孩子的自决心,应经常表扬孩子聪明,对吗?3.儿童被性侵犯的次要危险是来自于陌生人吗?4.不管怎样说,维持婚姻总比离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要好一些,真是这样吗?5.在青少年阶段,随着年龄增长,心理健康问题会越来越多吗?……幼儿撒谎就是道德质量有问题吗?判断一个孩子的行为是不是正常的,需要考虑到他的年龄。以说谎为例,在六岁左右,儿童说谎的发生率大约是50%,也就是说一半的孩子都会出现这样的行为,这种普遍行为大多不是因为心理异常,而是因为儿童在这个发展阶段开始具备了撒谎所需要的“能力”。为什么说撒谎是一种能力呢?因为要想撒谎,你首先需要明白你所晓得的事情别人可能不晓得,因为那个人不在现场或者无法掌握相关信息,所以你并不会被拆穿;还有,你晓得如何给出错误的信息,引导别人对现实构成错误的认识。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观察和推理过程,通过观察外界环境、情境和他人的行为,猜测出他人的心态、意向,并预测对方下一步的行为。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只要到达一定年龄的人和极少数具备社会行为的动物才可以做到,如黑猩猩。通常孩子刚开始具备说谎能力的时候,他的道德发展水平也处在相对晚期的阶段,不能充分理解说谎的危害。所以,低龄的儿童撒谎其实与品德无关。到达青春期后,孩子说谎的发生率会降低到10%以下,意味着说谎在这个年龄段不是一种普遍现象了,但仍不能把说谎简单地等同于道德败坏。有时候孩子说谎是为了回避某种不良后果,比如不让妈妈生气;或者为了满足某种心理需要,显示本人是很特别的。如果孩子比较容易向家长说谎,那么家长则应该反思,是不是因为本人不具备听真话的能力。但是在上幼儿园的低龄儿童中,即便家长看到说谎,也可能不是孩子有意欺骗或隐瞒。因为在这个年龄段,很多孩子对于什么是现实中真正发生的,什么是本人脑海中幻想和希望的分不清楚,所以有时候孩子说出与现在情况不相符的描述,也许只是在表达他的想象或者他的愿望,并非刻意要误导别人或者歪曲真相。小婴儿出生后成长在本人客观幻想的世界里,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越来越能够意识到还有一个现实世界,也越来越能够服从现实世界。如果过于严苛地用道德来判断低龄孩子的各种行为,可能对幼儿的“撒谎”小题大做,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带来不必要的伤害。本书是依托2018年全国大规模学术调研,经过题库编撰、专家审核和多轮编写讨论构成的科普手册。该手册面向普通大众,通过故事引入和专家解说的方式向读者呈现,涉及心理疾病、心身健康、危机干涉与他杀预防、儿童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与原理,覆盖大众群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困难情境或误区,通过了解背后的知识及应对方法,能无效协助大众掌握心理健康知识,从而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素养,提高工作与生活的幸福水平。end
每日一书
《中国工业化经济分析》
每日一词
《新华典故词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