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儿童文学的诺贝尔奖”的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日本作家角野荣子(Eiko Kadono)她曾说:“打开一本书就像打开通往不同世界的门。但是,一本书的结束带给我们的不是一扇门的关闭,而是其他门的打开,因为当我们阅读一本书时,我们会看到不同的世界,而它们,又成为开始。”
01
儿童不是“缩小的成人”
在尼尔·波兹曼的代表作《童年的消逝》中,他认为童年的诞生,是因为印刷媒介在儿童和成人之间强加了一些分界线,而在电视之类媒体的猛烈攻击下,这个分界线已变得越来越模糊,成人的性秘密和暴力问题转变为随处可见的文娱。
身处电子化媒介越来越普遍的时代,“童年”被成人世界超前侵蚀。我们的阅读,包括儿童的阅读,被图片与影像全面覆盖,构成了图片与影像结合的景观社会。
在这个景观社会中,视觉超越文字和言语,具象再现代替了笼统表述。但其危险之处在于,被图片与影像喂养的一代,其审美反应可能超越认知反应,进而形成非理性和反智主义。要培养儿童建立理性思考和逻辑化沉思的能力
周作人的回答或许最符合现代人的认知:儿童不是“缩小的成人”或者“不完全的小人”,他们即便在生理、心理上与成人不同,仍然是“完全的个人”。因而儿童教育该当在顺应儿童本性的基础上进行。
02
孩子人格是怎样构成的
家庭教育在身教、言教之外的阅读教育于是也成为一种日益被注重的内容。
儿童经典文化读物被强调在美学与方式上对儿童想象力和自主创造性的影响。
协助孩子认识到人生经历和人类品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不光有爱、温暖、悲悯、同情、善良、真诚和美,也有恨、黑暗、冷漠、暴力、邪恶与丑陋,这有助于陶冶和磨练心性。
协助孩子认识中国人的基本世界观。儒道释和各类杂家知识都包含在这个里面,并且能够培养孩子一种反抗固化次序和顺从道德次序的质量。
最近连大人都爱看《朗读者》和《见字如面》,可见听书的吸引力,何况孩子呢?亲子阅读”时间不是能省就省的,最好陪孩子一起读,对日后爱上阅读、养成阅读习惯极其重要。在商定的睡前时光,爸爸妈妈陪听陪读,便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候。
03
腹有诗书气自华
有个妈妈跟我说
孩子6岁,从五个月前读声律启蒙,每天睡前听几遍录音课,然后本人跟读几遍。
现在出去玩看到桃花,他说:桃花流水武陵溪。
看到行人慢吞吞走过,他说:闲骤玉骢游绮陌。
听到乐器声,他说:笙箫鸣细细,钟鼓响㧿㧿。
看到漂亮的女孩,他说: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
看到水塘,他说:夏日池塘,出没浴波鸥对对。
这大概就是孩子身上腹有诗书气自华最好的体现吧。
04
为什么是《声律启蒙》
需要家长督促的,都是假性阅读习惯。
每次说起看书,孩子就以各种借口抗拒,就算被架在书桌前,他们也只是选一些简单的图画书看。全身都发出他们拒绝文字的信号,更别谈什么阅读习惯了。
你会怎样办?
想破家长们脑袋的大难题,答案其实很简单──在开始阅读的年纪就得接触经典文学读物。“
为什么是《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是一本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由康熙进士车万育撰写,按韵分编,包罗万象。
其文字中隐含着的规则:词性相同,平仄相异,仄起平落,内容契合,是古代教小孩吟诗作对的启蒙读物。
从低幼儿到十三四岁的少年,按目录循序渐进地阅读,认字以后孩子可以独自阅读后面的内容,可以说是一本陪伴整个童年时期的大全读本。
短小精悍却寓意深厚,抽象化地用解释世间万物的个性,以及物质世界存在的规则。为孩子解开复杂事物的谜团,孩子从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到相关的道德意识或生活经验。从中学会人生的道理,学习做人应有的品格。
如果说中国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那么声律知识就是登堂入室的敲门砖。
05
如何选择收听产品课程
市面上《声律启蒙》那么多,如何选择一个适合孩子听的呢?
百家讲坛名师推荐,快乐国学随听随记。
《又又·声律启蒙》上部45集限时免费收听,下部仅需要19.9元。一共90期,建议每天在不同的场景下给宝贝儿收听。
搜索关注“又又国学堂”,同步学习更多国学课程
还可以参与更多线下国学活动哦!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