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隔代亲的话题,举不胜举,祖辈对孙辈的期盼、牵挂、祝福和疼爱,如江水滔滔,奔腾不息。童真、童趣、童乐,清纯如蓝天白云,令人回味,挥之不去。如此背景如此心境,我与外婆一同来到重庆,偕大小外孙,朝夕相处,耳厮磨鬓,亲密无间。重生一代的茁壮成长,让我们惊喜和欣慰。于是,便有了一些片断性格感记录和情景回放。作为生活的收藏当然溢满幸福,然而,演化为儿童文学的抽象,必然另当别论了,会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非常感激我们的谢总和梁总,能够俯身相助,都给予我热情的鼓励和关怀,从切身感受升华到艺术境界,于细微之处见著大爱,进行引导和指点。梁总是资深的儿童文学刊物主编,他的指点,字字玑珠,令人受益非浅!特别谢总,作为著名的儿童文学大家,带着那份火热的情怀,真诚的关爱,用丰厚的作品和文学成就,引领和影响着千千万万的爸爸妈妈和小读者,上下好几代人,这其中包括我,我的女儿和我的外孙子。不断以来,谢总待我亲如兄弟,三十多年的情义,我铭刻在心!
感激两位刘主编,小馨星公众号的创始者,她(他)们尽心尽力,从文字修改,言语表述,排版设计,插图创意,等等,殚精竭虑,很是辛苦!
感激知名散文大家肖书记和大诗人窗外女士,他(她)们用专业的眼光,审视作品,去芜存菁,呵护美好!
感激广州市杨老师,佛山市陈老师,高沙镇蒋老师,她们的金玉良言,会激励《金色童年》快快成长!
感激我的学生尹镇长、弟弟廖校长,他们一直关注,用心祈福。感激特殊部门工作的侄女小关,她不只建言无力,而且为我们这个群,保驾护航!
还要感激大洋彼岸我的亲姐,她来到这个群,让我无尚荣光。她默默关怀着我,就像小时候,深更半夜起来,给我盖好被子,生怕弟弟受寒着凉。血浓于水,哪怕万里迢迢!
感激青年新锐小王老师(南纬九十度),她的评述和小结,令我感动和感激!这位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的一等奖获得者,湖南纪录片大赛金奖得主,湖南师大和华中科大的高材生,目前是《湖北日报》的编辑记者。小王老师的成长经历,给好学者以启迪,给奋斗者以鼓舞,给励志者以楷模。我由衷地为她感到骄傲和骄傲!
童心永驻,童趣无限!的确,我们行走在红尘中,能够在心灵最纯净最柔软的偏静一隅,栽种一棵净莲,当我们在喧嚣世俗迷入歧途时,她会给我们以最后的来路指引方向!
感激童年,感激儿童文学!
感激交流群里所有的人!感激群外那些关怀爱护《金色童年》的文友!
给你们鞠躬啦!
谢谢,再见!
《金色童年》作者 廖军·(2023.7 于重庆 )
…………………………………………
青年学者小王老师(南纬九十度)评论《金色童年》:
“每当你与孩童凝望时,你凝望到的是纯粹的天真、猎奇和想象力,而你也会从中获得久违的愉快与真实,开始想象和这个世界的另一种相处方式。”
感激廖叔叔的记录。当一件日常小事被镌刻成文字,“日常”本身就变成了一段可反复回味的私人历史。它闪烁着微小的光辉,那是参与者们——想想、当当、外公,还有外婆和妈妈爸爸,在共同陪伴中孕育滋养的爱的光辉。
它也有了可传播的、可影响读者的力量。作者记录的是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而读者从作者真诚而愉快的文字记录中,或身临其境,或见人思己,也一并乐之。
而孩童永远是成年人最好的老师。我们习惯了生活和社会设定的种种规则,日复一日在不同的处世之道中穿越往返,总是太容易忽视身边最简单可得的快乐。于是想想一个天马行空的想象,当当一次“不懂世故”的小小脾气,让我们从那些虚设的规则中短暂抽离,重新思考我们和世界的关系。
很荣幸成为这些“日常”小文的读者。和“在座”的各位读者一样,我在26篇精彩可爱的对话里,感遭到他们的幸福,也隐隐从他们的幸福中,获得一些关于“何为生活”的小小思考。
资深儿童文学刊物主编梁总评论《金色童年》:
廖部长心有大爱,书写童年和亲情,这是人生最美的记忆和最珍贵的财富。
每一篇都充满童趣,处处折射出了孙子和外公相处的有爱日常以及外公对孙子的爱意,让人心生百感交集的温暖,让人看到呼之欲出的能量。
外公和孙子的互动对话,也实质性的凸显出了当下外公陪伴孙子的现状,更是孙子拔节成长的一份纯粹反思。
正如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所言,“生命的真理并不在于你活得有多精彩,而是你能否记住并描述它。”每个故事看似粗放却细腻传神,不只拥有独一无二的情感号召力,让人不由得沉醉在孩子们的奇思妙想里,还传递出大爱、大美、大智慧的力量。
廖部长守护童年、礼赞童年、回归童年,书写眼中所见、心中所念,不但无力地表现了孩子纯真的心灵,弘扬了人间大爱与真情,更凸显了流淌在人们血脉里的家国情怀。这是《金色童年》魅力之所在。
故事简约、流畅、质朴,感遭到火热的生活气味扑面而来,击中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感激廖部长带来最强烈的阅读体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