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2010年11月16日,一位83岁的老人因为身体机能衰退于香港浸会医院去世。
“爸爸临走前见了所有亲人、徒弟和最好的朋友,老人家有福,没有太多遗憾。”丧礼的灵堂中,老人的儿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回答。
这位老人家叫王天林,他的儿子就是导演王晶。
当年天林叔的葬礼极尽哀荣,我们熟悉的几乎半个香港演艺圈都曾前往吊唁。
丧礼也特别印制了一本《王天林留念特刊》派发给前来悼念的来宾。
而为老人扶灵的八位圈中人,分别是四位导演:杜琪峯、林岭东、陈木胜、游乃海,四位演员:谢贤、曾江、刘松仁、黄日华。
虽然我们不会否认王晶在香港演艺圈的地位,但老人葬礼的这份哀荣,其实是他本人足以应得的身后事。
因为在五六十年代的香港,王天林是最好的商业片导演之一;因为在八十年代的TVB,他是八三版《射雕英雄传》的总导演。
当然,老人最得意的应该还是培养了儿子王晶;以及杜琪峯、林岭东等等这样的大导演,和汪明荃、黄日华等等这样的大明星。
“非常感激我师父,他很照顾我,从我小孩的时候。无机会提携我他也是第一个讲的,我就不断跟着他从助理变成导演。我们师徒的关系就像父子一样,他对我的影响很大。”——杜琪峯
“没有天林叔,就没有今天的汪明荃。当年我多少成名角色,像是《千王之王》、《书剑恩仇录》、《京华春梦》、《杨门女将》等等,都是多得天林叔给予的机会和提携。”——汪明荃
“王天林是师父,当时我和杜琪峯一起跟他拍了很多电视剧,印象最深的是《书剑恩仇录》,在他身上学到了很好多东西,电影技巧,怎样拍电视剧和电影。”——林岭东
“当年拍《射雕英雄传》,天林叔叫前辈谢贤、刘丹照顾我,要我放松做回本人的角色;是他让我演了这个角色我才有今天。”——黄日华
“我爸爸小学毕业后来香港,后来因为打仗逃到桂林等地,和平后再回来。他整个少年时期都是在押难中度过,回港后做学徒后来入了电影这行。”王晶后来这样回忆早年颠沛流离的父亲。
上海出生的王天林本来家境还算小康,但是因为十岁的时候时候父亲去世,母亲带着他们三个兄弟很快就难以维持生计。
十二岁的时候,王天林做电影买办的叔父王鹏翼把他带去了香港,他后来不断记得当时叔父给妈妈说的那句话:“我带走你一个儿子,你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然而因为太平洋和平迸发,王天林在香港读书不到一个学期之后,又被迫回到内地开始辗转桂林等地大后方。
在贵阳叔父朋友的一家戏院,他开始做电影带位员,老人后来回忆:“我进入电影行,这应该算是个开始了。”
王天林再次回到香港,已经是他十七岁香港光复之后;当时因为已经错过读书的年纪,他就开始学做冲印、录音这类与电影相关的工作。
当年在片场,一位叫梁洪的摄影助理提点他,学录音总归没什么前途,应该从场记开始做,才可能走导演的路,从那之后,他开始转做场记。
“我记得第一次做场记时什么都不懂,跟着一个叫洪叔云的导演,他可以说是我的开山师父。”
天林叔口中的洪叔云,就是洪金宝的叔爷爷,当时洪导演在片场拍累或者拍烦了,就会把有些戏份交给王天林,所以他很快就对导演工作也开始熟悉。
王天林可以在22岁就上位导演,还是源于叔父王鹏翼的关系。
当时叔父是香港南粤电影公司的老板之一,圈中一位朋友洪仲豪(洪金宝的另一位长辈)想拍武侠片,就让他找王天林试试。
结果天林叔就执导了本人的第一部电影《峨眉飞剑侠》。
执导之初拍摄武侠片的这个阶段,其实是王天林最高产的一段时间,后来他回忆:“脑袋常要记着十多个剧本,因为一年要拍24部电影。”
不过就是这种高产,也让粤语片存在很多陋习,随着一场“粤语片清洁运动”,王天林又开始为国语片做副导演。
后来他坦言,当年为了生计什么片都拍,包括国语、粤语、潮语、甚至厦语片等等;但也就是这样,天林叔“快、好、省”的名头逐步被圈中认可。
王天林的事业转机是他遭到宋淇邀请加入电懋之后,不过在电懋初期,他也因为拿不到演员档期、用不到片场受过很多冤枉。
就在天林叔因为不得志萌发去意的时候,电懋把重金从邵氏挖来的尤敏交给他拍《家有喜事》,这部电影在当时并不看好的情况下,一举拿下亚洲影展包括最佳导演在内的三项大奖,王天林自此成为一线大导演。
电懋期间王天林最著名、但也是最遗憾的一部电影是《野玫瑰之恋》,这部影片是王天林比较自主的一部影片。
当时参加亚洲影展本来已经被告知肯定可以获奖,为此电懋甚至已经组织了庆功宴。
然而邵氏提前得到消息后,指出这部电影有抄袭《卡门》的嫌疑,结果所有奖项都被取消。后来他告诉王晶:“奖是命来的,不用刻意强求。”自然也与这次事件有关。
电懋后期,王天林曾执导过《小儿女》等多部张爱玲编剧的电影。
后来朋友告诉他当年张爱玲的这些手稿已经可以拿去拍卖,但老人说早就丢垃圾堆填海了。
六十年代中,随着电懋总经理钟启文离职以及陆运涛空难去世,王天林在合约期满后并没有得到续约也就自然退出电懋。
当时邵氏虽然有意邀请他加入,但因为条件没有谈拢也就作罢,之后天林叔曾在台湾发展过一段时间,但因为遭到排挤再次返港。
1973年,考虑到电视台有稳定的月薪可以拿,王天林在钟景辉的邀请下正式加入无线电视,自此开始了他的电视台生涯。
“我加入电视台后差不多有一个月,每天都只能坐着看人家拍戏,终于有一天钟景辉跟我说,必须尽快工作否则会招人闲言碎语。于是我拿了四个剧本出来,他最终选了《啼笑因缘》。”
王天林后来回忆,本人加入TVB之初并不是人人都喜欢,但是第一部戏《啼笑因缘》出来之后“人人对我另眼相看了”。
天林叔的徒弟林岭东已经说过:“王天林是第一个电影导演进入电视台工作的人,我很侥幸能跟随他。”大概就是这个缘由,王天林对电视圈的贡献很多都是革命性的。
这一点,尤其体现在王天林拍摄的第一部无线武侠剧《书剑恩仇录》上面,杜琪峯后来说,这套电视剧引进的一些电影拍摄方法,在之前的电视剧拍摄中是没有过的。
包括王晶也认为,《书剑恩仇录》确立了武行在电视圈的薪酬制度,以及武侠剧的制造结构等等,是电视行业的一个严重里程牌。
“天林叔把电影拍摄技巧、写剧本的技巧以及武打剧的技巧引进入电视工业,使电视行业有严重突破。”无线当时的高层刘天赐已经这样回忆。
“当时程小东正帮杜琪峯在邵氏拍《审死官》,我之前跟他不熟,但他跟我父亲合作过《射雕》,所以很快就熟络下来。”
王晶后来回忆本人邀请程小东,担任周星驰《鹿鼎记》的动作指点时这样说过。也许很多人不晓得,天林叔才是八三版《射雕英雄传》的总导演。
这部万人空巷的电视剧当时为TVB培养了大量新人;当时的天林叔已经是无线戏剧部主管,从晚期的郑少秋、汪明荃、周润发,到后来的“无线五虎将”等等,几乎无一没有得到过他的提携。
吴孟达后来谈到本人拍摄《天若无情》的时候说过:“《天若无情》这个戏大前提是赚的钱给王晶的爸爸王天林。退休之前希望拍一个戏有一点钱,让他安度晚年。”
王天林当时是以63岁高龄从无线正式退休。老人即将退休的时候,王晶找到杜琪峯、林岭东商量,希望拍一部电影给爸爸,才有了这部经典港片《天若无情》。
孝敬的一个,他曾不止一次的表示:“他不只是师父,还是我人生的转机点,没有他我当不成导演,他是我的恩人。”
老人退休之后,杜sir 虽然每年都会请他出来吃饭,但还是觉得老人一个人在家太闷,才开始找他出来再拍戏。后来杜sir 也曾笑言,他拍《枪火》时,老人就说不晓得他在拍什么。
“他在家应该很闷的。我拍电影去哪就叫他来玩玩,但每次去他都没工作也闷,就找事给他做。慢慢他变成必须,没他都不可以。”
结果就是这份孝敬,才让老人后来可以被更多的内地观众熟悉,甚至还因为《黑社会》被提名金像奖、金马奖最佳男配角。
对于儿子王晶,老人已经坦言本人并不喜欢拍电影,但王晶就很喜欢。当年儿子想去英国读电影本人就没有同意。
其实王晶也坦言,虽然小时候就跟着父亲去过片场、也会翻看父亲的剧本;但他入行后,更多的还是像爸爸一样都是从实践中来的。
“别老是讲艺术,艺术是假的,拍电影就要赚大钱。” 王天林已经这样讲过,也许王晶可以成为“商业片之王”,父亲这句很务实的话才影响他最大。
(来源:39度香港电影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香港13位“叔”字辈大佬,邵逸夫地位最高,“九叔”林正英难超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