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首古诗词分别是:宋朝范成大的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朝杨万里的诗《宿新市徐公店》,宋朝辛弃疾的词《清平乐 村居》。
三首古诗词怎样学?
一、有感情地朗读与背诵、默写
这是教材的第一题,这也是古诗词学习,这也是一批老专家们认为的古诗词必须有的学习法。所以,读、背、默,那是不能少的。不过,这有些苦了宝宝们。死记硬背有多少好处,真的说不清楚。不过,三首只要第二首要求默写。请不要相信教材,要默写都默写,因为只默写这一首,无法应对期末考试。怎样读背默?同学们已经四年级了,已经读背默N次了,不需要教了。
二、14个生字词
这14个生字分别是“杂、稀、篱、蜻蜓、蝶、宿、徐、疏、茅、檐、翁、赖、剥”,这14个字最容易写错的是“宿”(有学生在单人旁左边小竖)、“疏”(倒数第二笔的“竖”,容易丢)、“茅”(最初那一撇,多少同学一直忘记)、“檐”(里面的“八”忘记写)、“赖”(右边“束”少一“横”)、“剥”(第三笔写短了),这6个字,写时要留意。
三、三首古诗词译文及赏析文章
1.《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1)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是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蒙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他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1154年中进士。晚年隐居故乡石湖。看到60首这个数据,相信同学们会停下来想一想。“杂兴”,就是随兴而写。同学们,你们的“兴”在哪里?你随兴而写,其实也可以写几十篇!
(2)译文:初夏正是梅子金黄、杏子肥的时节,麦穗扬着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尽正在结籽。夏天日长,篱落边无人过往,大家都在田间忙碌,只要蜻蜓和蝴蝶在款款飞舞。【注:篱落:篱笆】
(3)《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其实是《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中的第一首。
前两句写初夏江南农村的景色,虽“菜花”已“稀”而“杏”正肥,且“麦花雪白”而“梅子金黄”。以民歌风格写成对偶句,调子清圆,景色优美,很有吸引力。
第三句写夏日初“长”,但农事正忙,白天篱边很少过往的行人。因为江南阴历四月,是割麦分秧的忙碌月份,农民整天在田地上劳动,早出晚归,故白天少见行人。
第四句又写景,入篱边“长日”,只见蜻蜓、蛱蝶在飞动。
这首诗,三句写景,句句显得很优美,只一句叙事,不直接写劳动,却从侧面透露劳动情况,也很有意味。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把自陶渊明以来直到唐代的王维、储光羲、孟浩然、韦应物等描写农村自然景物的诗歌传统,以及自《诗经·豳风·七月》以来直到唐代“新乐府”诗派的反映农村社会现实的诗歌传统融合起来了。不过,范成大没有用古体诗来写,改用了七言绝句,不管从内容还是方式,都有了创造性,这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是很值得注重的。
2.《宿新市徐公店》
(1)今年的教材变了,因为我在去年的时候,经过考证明确指出了教材的错误,去年的教材正文说“新市”在今天湖南攸县北,我查到的材料不是这样的。网上有一段材料这样说: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二首。这组诗当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即公元1192年。彼时杨万里正任江东转运副使,任所是在建康(今江苏南京)。诗题中的“新市”,是当时一处城镇,在今浙江德清东北,位于临安(今浙江杭州)与建康之间。这里水陆环绕,舟车通利,是作者离开临安去建康任所,或从建康前往临安述职的必经之地。作者途经这里,略作停留,短期借宿,见景生情,有感而发,于是赋写这组诗。一个湖南,一个浙江,相差很远,哪个是对的?杨万里出生在江西吉水县,从吉水至攸县近300公里呢!查一查1192年南宋及杨万里的事,你会发现朝廷在这一年下令于江南诸郡行使铁钱会子,杨万里上书谏阻,不奉诏,得罪宰臣,因而改任赣州知州,杨万里未就职,并请求任祠禄官,获授秘阁修撰、提举万寿宫,于八月谢病自免,回归吉水。自此幽屏,便与世绝。几段材料,可以看出,这首诗中的“新市”可能在浙江,但绝对不再湖南攸县。后来,我把有关杨万里的书全买来了,在《杨万里集笺校》找到了,新市在安徽当涂县北。因为这一考证,2021年的教材变了,取消了这个注释。如果学生问新市在哪里?答案肯定是安徽当涂县北。
这首诗中的“径”是小路的意思,“急走”是“奔跑”的意思。
(2)译文: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构成树荫。
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3)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
第一句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篱落”是有宽度的,用“疏疏”指出它的形态,显见其中有间隔,才能看见篱笆外面的山道。“一径深”,表明山道只要一条,并且很长很长,延伸向远方。宽广的篱落与窄小的一径相对照,稀稀疏疏与绵绵长长相对照,互相映托,突出了农村清新与宁静。
第二句也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路旁,树枝上的桃花、李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密,展现出农村自然、朴素的风貌。
第三句是人物动态描写。“急走”与“追”相结合,儿童们那种双手扑扑打打,两脚跌跌撞撞追蝶的兴奋、愉快场面就历历在目了,反映了儿童们的天真活泼。
第四句,菜花是黄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只小小的蝴蝶,飞入这黄色的海洋里,自然是无处寻了。读者可以想象,这时儿童们东张西望,四处搜索的焦急状态,以及搜索不着的失望情绪等等,更表现出儿童们的天真和稚气。
本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暮春风光。
3.《清平乐·村居》
(1)这是一首词。“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题。教材提到了“带湖”,这里补充一下带湖。带湖是湖名,在今江西省上饶市城外,为宋代文学家辛弃疾长期落职闲居之所。带湖一泓是因辛弃疾而著名的湖水。原为一狭长的无名湖泊,著名的南宋爱国将领、杰出词人辛弃疾曾隐居于此,因其"枕澄湖如宝带"而命之曰"带湖"。教材上介绍的不详细,其实既然正文了,最好详细一点。建议教材修订,正文略微改一改“带湖在今江西省上饶市城外”,明确一点更好。
(2)译文:
茅屋的屋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翠绿的青草,用吴地的方言,互相逗趣取乐 ,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的公公,姥姥?
大儿子在河东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手艺真巧。最令人欢喜的是顽皮淘气的小儿子,趴在溪头草丛,剥着刚刚采下的莲蓬。
(3)赏析:
由于辛弃疾一直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南归以后,他不断蒙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闲居达二十年之久。作者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农民也有较多的接触。所以在《稼轩词》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反映农村生活的。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这首《清平乐》,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抽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下广阔的背景。三、四句写词中出现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婉媚,但是等走到他们面前时,才发现说话的已不是什么年轻人,而是白发皤皤的老年人了。"醉里",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
下片集中写这一农户的三个儿子,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画面在继续扩展。整劳力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半大的孩子在编织鸡笼。诗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共用了两句,占全词四分之一篇幅。"溪头卧剥莲蓬"抽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对此,词人感到由衷的欢喜。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味,字里行间处处弥漫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向往之情,客观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恨。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词人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4)思考:
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富有的朝代,整整富了一百年!当时的宋朝就相当于现在的美国。为何?因为宋朝人最爱读书,最爱写诗。写诗写词的总量远远超过唐朝,超过后面任何一个时代。辛弃疾是个剑客。请看:
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狡兔。束马衔枚,间关西走淮,至通昼夜不粒食。壮声英概,懦士为之衰亡,圣天子一见三叹息。用是见深知。入登九卿,出节使二道,四立连率幕府。【译文:赤手空拳率领五十个骑兵将叛贼从五万人中捆绑回来,就好像抓住一只狡兔一般。命令部下束住马嘴,口中含箭,取道关西越过淮水,一天一夜没有吃一颗米,他的雄壮声势和英雄气概,使那些怯懦的人也因而振奋。圣明的天子召见他之后,再三赞赏,因而被皇帝深深欣赏,遭到重用,进入朝廷登上九卿的位置,曾到两道担任提刑使和按察使,四次率军开府。】
辛弃疾一生中留下 626首词,宋朝词人留下的词最多的,无人能比,因而他有“词中之龙”的称号。他写的这首词有什么更深层次的意义?
结合他的身世,我觉得他用这首词告诉世人,这一家五口人都有本人的事做,都有着某种自在,本人呢?却在这里看世界,不能驰骋于疆场。看似是写一家人的那种生活情态美,其实也看出了作者心中的那种压抑、愤怒……
四、请继续思考——三首诗给予我们的写作协助
晓得上面的内容,足以解答课后的问题,只需会背会默,几乎能应付多种题目。但这是不够的。
这三首诗对我们的写作也有着很大的协助。这三首诗所写的地方,都是农村,不是城里。这一单元后面的课文,也都是农村的生活。后面除了口语交际外,习作《我的乐园》的指点,部分内容也涉及“农村生活”,即便语文园地里也涉及到了。
如何才能写好《我的乐园》,学习这三首诗,不妨以诗的方式写写本人的乐园。虽然考试不让大家写诗,但平时的习作训练,还是可以写诗的。
另外,这三首古诗词的言语也是相当朴实的,没有什么花哨的词语,可以说字字都是普通的。写作,并非优美词汇越多越好,就是用平实语句,真实的记录就好。
四川江油县,有李白的墓碑,墓碑上刻着四个字——真诗不死!什么意思?就是写真的诗是不死的,真写诗的人是不死的。同学们可以一句一句地看这三首古诗词,看看哪一句是假的?是不是句句是真?
四年级了,不少学生写作已经开始套了,开始写假了。这是不该有的。
另外,三首诗词其实都用了白描之法,值得学习。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