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真实老照片,晚清路边乞丐食不果腹,官员官服大有讲究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张照片,一段历史。

晚清一般是指清朝统治的晚期,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晚清时期,受和平的影响,清政府被迫签了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力日渐羸弱,第二次鸦片和平后使得清朝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今天这期历史镜像馆继续带你看看清朝末年的一些老照片。

这是一张晚清的官员穿着朝服的合照。可以看到清代官员的朝服上有一块方形图案,这个图案一般叫做补子。从补子上,是可以识别官员的品级和类型的,官员不得私自修改身上的官服补子。一般是由江南三织造专门定做的,尺寸和图案用料都有其严格规定。明代补子一般为40厘米左右的正方形,清代有所缩小,30厘米左右的正方形或圆形。

文官和武官的补子图案完全不一样,文官的补子图案用飞禽,武将的补子用猛兽。

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鸳鸯,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鹌鹑,九品蓝雀。

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罴,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从明清时期各官员的官服补子区别,可以看出封建皇权下严格的等级制度关系。

这是晚清街边的乞丐,衣衫破烂,食不果腹。

这是晚清的海事官员,他正在船上抽着长长的烟斗。

这是晚清时期一个满族女子赠与他人的留念照片。这是典型的满清女子打扮。我们之间讲过,满人的发型还是很有讲究的。清朝满族妇女的发型经历了从二把头、架子头到钿子头和大拉翅的转变过程。

最后的二把头又称两把头,是满族妇女最具有代表性的发式,就是把头发束在头顶上,分成两绺,结成横长式的发髻,高高的发髻最为流行;再将后面余发结成一个“燕尾”式的长扁髻,压在后脖领上,使脖颈挺直。

到了清朝晚期,发展出这种名为大拉翅的板型冠状饰物,上面会有花朵之类的物品装饰,逐步取代了二把头。听说大拉翅是慈禧的独创发明。

这是晚清的街边茶馆,喝茶的人们正猎奇地望向镜头,有一根木柱子上写着北兴茶园。

这是晚清的老百姓,他们正齐刷刷地看向镜头。封建社会里,人们对照相机这种西洋传进来的物件会抱有排斥心理,有的老百姓认为照相机会摄人魂魄,是个不吉利的东西,因而不情愿拍照。

这是晚清时期的弹棉花。

弹棉花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弹棉花一般是为了做被子用,紧实的棉花经过弹棉花人的操作,可以让棉花愈加松软,适合使用。

元代王祯《农书农器纩絮门》载:

“当时弹棉用木棉弹弓,用竹制成,四尺左右长;两头拿绳弦绷紧,用县弓来弹皮棉。”

现代社会已经很少看到手工弹棉花的了,随着科技化,工业化的推进,这门传统手艺逐步失传。

这是晚清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我们之前讲过李鸿章,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相比于李鸿章,张之洞的历史评价要正面很多。可以说,他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个很有影响力的人物。

他主张东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他创办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要晓得,汉阳铁厂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大规模的资本主义机器生产的钢铁工业,而且在亚洲也是首创的最大的钢铁厂,日本的钢厂建设还比它晚几年。

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是现在的武汉大学前身,创办了三江师范学堂,是现在的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学校的前身,还有湖北农务学堂,是现在的华中农业大学前身,还有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广雅书院等等。可以说,没有张之洞,湖北的教育体系不一定会这么完善,张之洞为推动湖北近代教育起了巨大作用,同时也为湖北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

晚清维新派代表人物谭嗣同评价其说:

“今之衮衮诸公,尤能力顾大局,不分领域,又能通权达变,讲求实济者,要惟香帅一人。”

参考材料

徐心竹.明清官服补子纹样符号化表现[J].人间,2016,第228卷(33):181.

刘静轩.符号学与明清补服研究[J].美与时代(上),2012,(10):105-106.

《致天津李中堂》,《张文襄公全集》卷139《电牍十八》

张洁.张之洞与中国教育思想改革.《 cnki 》, 2018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