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落
花
·离别
“一笑出门去,千里落花风”,不知怎的,一看到这两句诗,脑子里全是黄庭坚的“出门一笑大江横”。同是笑着出门,为什么不是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呢?或许因为,辛弃疾和黄庭坚的“一笑”都与花有关吧。(强行cp?)
还记得黄庭坚的那首《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吗?朋友王充道送他五十枝水仙花,他很高兴,也明白朋友的心意,因而作此咏物七律。
水仙花在黄庭坚笔下,最后是一个“凌波仙子”抽象——“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接着揭露她的心事“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说她虽然步履轻盈,但心里并不快乐,反而痛苦得很。至于缘由,黄庭坚没有深究,转而以粗犷之笔,来写水仙花的另一面——“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最初托出“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这愈加雄健奇崛的一笔。
柔柔弱弱的水仙花,与“出门一笑大江横”的粗豪连在一起,给人以“离奇孤矫”之感,参差变幻之美。
自此以后,花(特别是落花)仍以其柔弱的抽象,活跃在各类诗词中。直到辛弃疾“一笑出门去,千里落花”的出现,我们才晓得,落花原也可以这么飒爽!
开头说这么多,其实就想表达诗词君读到这样的落花诗时有多惊喜、感动!好了,来看这首《水调歌头》: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
淳熙丁酉,自江陵移帅隆兴,到官之二月被召,司马监、赵卿、王漕饯别。司马赋《水调歌头》,席间次韵。时王公明枢密薨,坐客终夕为兴门户之叹,故前章及之。
我饮不须劝,正怕酒樽空。
别离亦复何恨?此别恨匆匆。
头上貂蝉贵客,苑外麒麟高冢,人世竟谁雄?
一笑出门去,千里落花风。
孙刘辈,能使我,不为公。
余发种种如是,此事付渠侬。
但觉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风月,此外百无功。
毫发皆帝力,更乞鉴湖东。
简
析
·习古文化
诗词赏析
词前小序交代了作词原由:淳熙四年(1177年),辛弃疾由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迁知隆兴府(今江西省南昌市)兼江西安抚使,结果刚到任三个月就被召为大理寺卿事,对此走马灯似的频繁调任,辛弃疾当然埋了一肚子的牢骚。次年(1178)春天,辛弃疾的同僚司马监(司马汉章)、赵卿、王漕(王希吕)为之设宴饯别,司马监赋《水调歌头》,辛弃疾便次韵作此词。当时,正逢枢密使王公明(王炎)薨逝,坐上宾客彻夜为朝中权贵各立门户、互相倾轧而叹息,所以,他在词的前阕提及此事。
词一开始从饯别之题切入,言“我饮不须劝,正怕酒樽空”。辛弃疾作为行人,离席上被送行之人劝酒,再正常不过了,正所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嘛。可他却推辞说,你们都不要劝我喝了,我喝得正起劲,还担心不够喝呢。这一豪言壮语的背后,何尝没有几分苦闷和无法。辛弃疾自南归后,就不断不受待见,不是被闲置一旁,就是走在被调任的路上,他的雄心抱负,完全没无机会施展。如今,借离别痛饮,他必须一浇胸次之磊块,故曰“正怕酒樽空”。
“别离亦复何恨?此别恨匆匆”仍扣离别之题。“恨匆匆”之“匆匆”二字,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接着“头上貂蝉贵客,苑外麒麟高冢,人世竟谁雄”几句,对门户之争发表见解:争什么争?能在人世间称得上英雄的,到底是那些生前头戴貂蝉冠的王公大臣,还是死后藏身雄伟坟墓里的当朝权贵?此处的感叹因“王公明枢密薨”之事而引发,因而,“头上貂蝉贵客”指王公明生前,“苑外麒麟高冢”指王公明死后,“人世竟谁雄”,言外之意,像王公明这样,生前身后都争抢计较的人,根本称不上英雄。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雄人世呢?辛弃疾没有直接作答,而是塑造了一个潇洒飘逸的抽象——“一笑出门去,千里落花风”。辛弃疾离开的时候,正是落花满天飞的晚春,照理说,此行的色调应该是灰暗阴霾的,但因为有了对朝廷门户之争的清醒通透的认识,辛弃疾的襟怀变得极其开阔,灵魂飞升到了空前自在的境界,故这千里的落花,也为之添加了几分豪壮之气,这才有了“出门一笑”的旷达之语。
下片,如我们所料,辛弃疾又开始疯狂用典了。“孙刘辈,能使我,不为公”,用三国时辛毗之事:明帝时,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极受明帝宠信,位高权重,大臣莫不与之交好,而辛毗却不愿同之往来,他认为,大丈夫立身,自有本末,不去攀附刘、孙,顶多做不了三公,哪能为了做三公而毁了做人的高节?辛弃疾这里大概是说,此次去朝廷做官,决不会屈节攀附,陷入门户之争。“余发种种如是”用卢蒲嫳之事:卢蒲嫳是齐国左相庆封的家臣,曾奉庆封之命,杀害了右相崔杼一族。后来,卢蒲嫳见齐景公,哭着说,我的头发又短又少(种种,头发短少,有老迈颓废之意),以后还能做出什么为祸家国之事?辛弃疾这里是说,我都已经老了,对争权夺利之事没什么兴味,他们(“渠侬”)情愿争就让他们争好了。
“但觉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风月,此外百无功”,这是对本人半生事业的总结:我这一生游遍江河湖海,除了吟赏风月,留下些诗词文章,便一事无成了。这与辛弃疾后来写的“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很明显,这是在发牢骚,愤恨、不甘、无法,等复杂心绪自由其中。
“毫发皆帝力,更乞鉴湖东”仍用典(不想解释,有兴味的诗友自查出处),言本人的一丝一毫皆是皇帝所赐,既然如此,不如请求辞官,退隐山林,作一个自由闲人罢。这是“对理想受阻的再一次纾愤,是对朝廷政治气氛的辛辣讽刺”。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gushicishangxi
古诗词赏析|关注久了会写诗
赏析
原创
背诗
唐诗
宋词
期待你的
分享
点赞
在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