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古诗 如何创作古诗?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楼主的问题比较泛,看得出是未做深究先有动机,所以只能简单回答,不然就要出书了。

---------------

第一步

先要搞明白你要写哪种古诗,这是文体创作方式的问题。按方式来分,我们的“古诗”包括 楚辞体、诗经体、歌行体、古风、乐府诗、格律诗……每种诗体的创作方式都不一样。

且拿我们较为熟知的唐诗来说,大部分为格律诗。格律诗是古诗经历漫长发展后的最终方式,写古诗者若不写格律诗,那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会写古诗,所以我也是推荐你学古诗先写这种诗体。

格律诗如其名,讲究用韵、平仄、对仗,对方式有严格要求。

押韵和对仗是第一步,也是比较容易的,建议先熟读《声律启蒙

》(清.车万育著),每天念一念“天对地、雨对风、晚照对晴空……”是不是一下子觉得朗朗上口?于是韵律感就能培养出来了。再稍微结合研究一下对联对仗以及其它你所熟知古诗的对仗押韵,那么在韵律上的基本创作过程就比较顺畅,作品也不会出现硬伤。

第二步是平仄。平仄的规则就稍微复杂,你上网可以查到诸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之类的平仄表,以及孤平、拗救、三仄尾等问题和处理方式。但是看这个比较单调,也不易于理解,实际操作中更没必要死守。这方面我推荐你阅读《唐诗三百首详析》(民国.喻守真著),里面有对这些经典诗歌的详尽解读,更重要的是每首诗都标上了平仄韵律的解说,几乎就是用优秀作品为范例教你作诗。

如果你刚开始看不太明白或害怕这个过程困难,那么也可以先熟读背诵唐诗,不断感受和领悟其韵律规则,将你想表达的内容,仿造其格式韵律填上去,也可以先写出一些初期作品(比如一些打油诗),这是一个渐进摸索的阶段,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格律诗写得好,你想要创作其他诗体,甚至今天的新诗,最少在韵律上都会游刃不足。如果你不能沉下心来细致领悟格律,哪怕你很有才华,新诗可以写,但古诗是很难写好的。

玉经雕琢方成器,句要丰腴字妥安。

---------------

第二步

第一步可以说是古诗的入门,接下来如要升级水平,就需观察生活,充实内容,提炼精华,文情并茂。

和所有文学作品一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便你的唐诗背诵再好、押韵对仗再精致、平仄再讲究、用句再华丽,如果言之无物也是徒然。这个情况在历史上有过,就是骈体文。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辞藻,往往内容空洞,表达无力,至今留下的好作品寥寥。而如果你言之有物,即便格律不太讲究,也能成为千古绝唱,甚至你的诗歌可以自成一格。

这方面的代表就是李白。很多人可能只是泛泛晓得李白的诗好,但没留意,其实他是以古风和乐府最为著称。“噫吁唏,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很熟悉吧,李白的《蜀道难》,但或许你心里已经疑惑过——长成这样子的也是诗?没错,这是李白用古乐府题写的乐府诗,但其中又兼用律诗写法写成的。类似的名篇还有《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

》。

李白一生创作一千多首诗,其中七律不到十首,个人觉得此中缘由就是七律平仄太严格,有点限制李白的才情发挥,和他的性情不符,所以他就不怎样写。在他现存的那么几首七律中,人所熟知的有《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也是名篇,但稍微留意就会发现这首诗第二与第三句失粘,第四与第五句失粘。所以李白即便写七律时也不怎样注重严格的格律。

但你别就此以为李白就写不好律诗哦,李白的五律是非常赞的,来看这首: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平仄对仗不只工整,更是浑然天成,意韵深长。

说到《登金陵凤凰台》,忽然又想起崔颢的《黄鹤楼》,听说李白就是仿崔颢而作前诗的。《黄鹤楼》这首诗更是完全不顾格律:“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完全出律,甚至“黄鹤”一词还反复三次,没见过这样的律诗吧。但李白对此非常推崇,在不少诗评人笔下也都是千古绝唱,甚至历史上不乏好事者搞了一些历代诗排名,《黄鹤楼》都没出过前三——当然所谓的评价我们仅作参考,我举此例是要说明,格律很重要,但绝非最重要,更不必因格律的缘由而损害内容。妙语天然,远胜于矫揉造作。这方面,不是能够“学”会的,但你写不出来这样的诗,也最少晓得这种诗为什么好。

当然你看到这里可能会质疑第一步,我直接上第二步不就好了?问题是,如果你连第一步都没做好,你怎会明白如何取舍?不是所有诗歌一开始就是“僧敲月下门”的,舍鱼而取熊掌,前提是有鱼来做一番比较。我们可以把格律看做是基本功,但是内容和才情方为必杀技。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

第三步

“笔落惊风雨”的同时又能“天然去雕饰”,那确实就是上好的诗歌了,但最初我还想和你分享,写诗歌要注重意境。

这是一种人文情怀,也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不在于你写了什么,而在于你暗示了什么。“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多么?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是写景吗?但题目却叫《观书有感》,细心品尝,诗中又蕴藏了绵绵不绝的美学神韵和哲学思索,我认为这是写诗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里实用的建议是:关注那些真正触动你内心的东西,对它思考归纳之后,厚积薄发,忽有一天就自然地借助比兴、格律手法,写入你的诗句之中。这样,即便是平凡无奇、自娱自乐的小诗,也能拥有感动本人的理由。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