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式慕课案例
基于提升工程2.0下古诗词教学模式案例
单位:东莞市寮步华衍学校
作者:林嘉虹 莫巧玲 温梦燕
一、问题的发现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语文成绩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课堂上对于古诗词的讲解也只是游走在表面,一味要求学生背诵,而疏忽了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能领悟到古诗词的存在的意义,导致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出现厌烦,以及逃避的心理。而在低年级的古诗词讲解中,教师愈加是过分关注学生背诵和认识生字,将理解诗词的意蕴抛之脑后,学生也学会了生字,但是对诗词的理解也表现为蜻蜓点水。
二、处理的方案
古诗词教学在学生的小学阶段占有很大的比重,是教师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也包括了很多对如何塑造人格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东莞质量教育的推动,各种先进的电子设备在中小学迅速普及和发展,再结合今年我们学习了的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使用能力提升工程2.0,所以在古诗词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运用现学习的教学方法,改正不足,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我们运用提升工程2.0来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味,提升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的探究。
(一)了解背景,促进理解。
教师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要求要借助诗人的背景材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当然教师在备课时应该也利用东莞市教育局教学资源等平台广泛收集材料,在课堂导入环节呈现出来,以便学生对所学古诗词有全方位的了解,同时深刻感悟到诗人当时的心情,从而强化本身记忆与理解。教师再把这种方法引导给学生自主去学校的图书馆寻找诗人背景,这一项成为课前导学案。上课时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本人课前去查询的材料,从中去了解诗人当时作诗的背景,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味,也鼓励学生说说本人的所思所想,这一做法,也是符合了B4支持学生创造性表达的能力点。教师还要据此指点学生展开广泛阅读,逐渐添加古诗词知识的积累。
(二)创设情景,感受美
古诗词之所以十分美好,是因为其运用了精炼简约的言语而达到了生动的意境,营建出作者当时的氛围,让读者进入遥想之中。我们学习的B2创造真实的学习情景,也证明了让这个设计是必须去实行的。所以古诗词教学,我们要求老师一定要范读,学生再模仿读,在读的基础上配上音乐的背景,学生用普通话或者方言吟唱古诗,这样让读的环节变得更风趣。其中特别提倡方言吟诵,特别是南方方言中保留了普通话里已经消失的入声字,所以方言吟诵能在比较自然的情况下将古诗文的音律美充分彰显出来。教师要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设计恰当的背景音乐,带领他们深层次挖掘古诗词内容和情感,尤其是要注重与时代加强联系,以此加深对古诗词意境美的领悟和品尝。
(三)反复诵读,悟出诗意
引导学生学习古诗,一定就是大声诵读获得语感。有了以上教师的范读,可以协助学生快速掌握冷僻字的字音,无效地学会古诗间的停顿。实现以读促写。可见,不能为读而读。现在我们要求小学生只需读通句子,读出神韵,读懂大意即可。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通过让学生大声朗读古诗词,再一遍一遍地背诵,把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基本观念,像钉子一样地嵌入学生几乎空白的脑子里,实际上就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了读书人的心灵深处,教师再稍作解释,诲人不倦地点拨,学生自然也懂了。即便学生暂时不懂,但已经牢记在心,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一定阅历,是会不解自通的。
(四)品赏意蕴,理解哲理美
“腹有诗书气自华”人的气量变化要靠海量的阅读和生活阅历的积累。如《登鹳雀楼》中,要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境,就需要勾起学生登山时的情景,再结合我们足够万里河山的壮观,学生便能理解“只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而学生在多次朗读古诗词品得修身、齐国、治国、平天下的 必修伦理,也有利于所造学生开放眼界、开辟襟怀、浩养邪气、培育品格等。也是培养学生的耐性和毅力,消除浮躁的心态,这也是一种品性的陶冶。
三、举动的实施
(一)语文课堂上通过各种方式的诵读和利用希沃的游戏环节,以及思维导图加深印象,这就有利于学生对于古诗词有了更全面和精确的把握了。
(二)除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之外,我们还有校本课程-——国学。同样,在国学课堂上,我们对古诗学的教学方式也是多样的,除了注重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更是通过多种方式的诵唱去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味以及爱好。
三、结论和反思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证明提升工程2.0下古诗词教学模式。不只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以及对言语的感染力,还挖掘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然而在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有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需要留意的问题。
1.教师在课堂的把控度。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但我们也要留意老师在课堂上的把控度,把更多的时间交流给学生。
2.教学辅助技术的熟练度。在使用教学辅助工具教学时,因为其较为先进、全面和综合度比较高的功能,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运用,往往用起来会比较陌生、费时。因而建议多熟悉多操作。
案例名称:基于提升工程2.0下古诗词教学模式
作者:林嘉虹 莫巧玲 温梦燕
手机:18666491226 邮箱:876995059@qq.com
工作单位:东莞市寮步镇华衍学校
联系方式:东莞市寮步华衍学校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