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熟题生做——钟教授陪您读古诗词(60)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点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地方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打开凤凰旧事,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熟题生做

——钟教授陪您读古诗词(60)

踏莎行· 惜余春

[宋]贺铸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〇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游子天涯,惜春恨别,本来是诗词中写得熟滥的题材,但贺铸此作语意精警,字句凝练,读来仍不乏新鲜之感。

题曰“惜余春”,语出李白《惜余春赋》:“惜余春之将阑,每为恨兮不浅。”“余春”者,残存无多、转眼将尽之春光也。惟其无多,惟其将尽,故格外值得珍惜。

起三句“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缴足题面中“余春”二字,爱惜之情,亦于言外发之。

枝头繁花,乃春天之意味,而“急雨”摧花,扫尽春艳,故曰“收春”。“收”字极炼,若言天公悭吝,不肯让春色长驻人间,稍加炫示,便遣“急雨”追还。

“急雨”之来,“斜风”与俱。“约”为约束、拦阻义。

雨添池波,风遏逝水,故池水溶溶,新波“涨绿”。加以落英绚丽,漂流水上,泛泛“浮红”,点缀碧澜。而群鱼嬉戏于涨池之中,你争我夺,唼喋花瓣,掀动一圈圈波纹。意境何其幽丽

“浮红涨绿鱼文起”七字是极经意之笔,非深情留恋“余春”之人不能如此细腻地观察“余春”景物并传神地将它写出,盖一旦浮红尽沉池底,那可真正是“枝中水上春并归”(梁简文帝《江南曲》),欲“惜”无从了。透过词人眼中笔下的“鱼文”,我们不难发现他感情深处的涟漪。

以下二句“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潜藏于景语之中的惜春情绪,急转为游宦天涯、不得归家的苦恨。唐陈子良《春晚看群公朝还人为八韵》诗云:“游子惜暮春。”词人曰“年年游子惜余春”,加“年年”二字,给出惜春情怀的时间持续度,语气即显得更为沉郁。

然而其好处还不止于此,须与下“春归不解招游子”一气连读,方有味道。游子年年惜春,可谓专情于春矣,而春天归去时却想不到招呼老朋友一块儿走,真不够交情!

此意当从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青春作伴好还乡”句翻出,一以可与春天偕归为喜,一因春天弃我独归而恨,皆匪夷所思,妙不可言。

若究其实,则不过是词人“贫迫于养”(宋程俱《宋故朝奉郎贺公墓志铭》),离家外宦,任期未满,不得便还而已。但这话直说出来,就不成其为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年年”二句的“别趣”,合理从其不可理喻处求之。

不得归家倍思家。下片便自然过渡到写本人和妻子的离别与相思——“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倚。”

“留恨城隅”句记离别。

“城隅”即城外角,是分袂处,唐人王宏《从军行》“羌歌燕筑送城隅”,王维《崔九弟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诗“城隅一分手”等句可证。

“关情纸尾”句叙别后妻子来信,信末多深情关切之语。(如唐人元稹《莺莺传》莺莺与张生书末云“千万保重!春风多厉,强饭为嘉”之类。)

“阑干长对西曛倚”,则述本人常于夕阳西下之时,面对昏黄的落晖,独立高楼,凭阑远眺,怀想亲人。

以上三句,一句一意,不断更换角度。先写离别,为二人所共;再写相思,一寄书,一倚栏,为各人所独:可谓面面俱倒,参差有致。十五个字竟写出这许多内容,言语之高度浓缩,颇见锻炼之功。

结二句“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就直接语意而言,是承上写本人倚栏时的喟叹;但两地相思,一种情愫,从章法上来看,不妨说词人的笔触又转回去兼写双方。

李商隐《代赠》诗云:“鸳鸯可羡头俱白。”杜甫《春日怀李白》诗云:“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词人熔铸唐诗,发为己意,是说夫妻二人已垂垂老矣,却一在江南(当指鄂州,即今武汉的长江南岸地区,贺铸四十六七岁时在那里任钱官),一在渭北(长安在渭水北,这里以汉唐故都借指北宋东京),关山千里,天各一方。二句只说离人年龄之大、分别距离之远,此外更不置一词,词意戛然而止,却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试想,少年夫妻,来日方长,一旦分携,犹自不堪;而人濒老境,去日苦多,百年光阴,所剩无几,亦如“余春”,弥足珍惜,此时阔别,心情之沉痛,又当如何?

再想,江南渭北三千里,一去谁知几时还,城隅留恨,那恨该有多重?千山万水,音讯难通,一封家信,纸尾关情,那情该有多深?“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唐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诗),夕阳楼上,游子的乡思又该是怎样的凄断、缠绵?

细细咀嚼,便知下片前三句的厚度,全靠末两句在衬托;至于这结尾本身的重拙,下语镇纸,则显而易见,更不待言说了。

【作者引见

[宋]贺铸(1052—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市)人。宋太祖贺皇后的五代族孙。宋神宗熙宁初,以门荫入仕为侍卫武官。哲宗元祐年间,因苏轼等的举荐,改入文阶。曾通判泗州(今江苏盱眙一带)、太平州(今安徽当涂一带)。晚年隐居苏、常二州(今均属江苏)。他才兼文武,但由于秉性刚直,不阿附权贵,故而一生屈居下位,才干未能得到充分的施展。善作诗,有《庆湖遗老诗集》。尤以词著名,今存词二百八十余首,有《东山词》《贺方回词》等不同名目版本。其词题材较丰富;风格也多所变化,盛丽、妖冶、幽洁、悲壮兼而有之;又善于融化前人诗文成句,用韵严密,富有节拍感和音乐美。

编辑/ 章雪芳 校对/ 冯 晓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