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经历了“乌台诗案”的九死一生,数遭贬谪,却仍然保持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刘禹锡在二十多年的贬谪生涯中没有放任自流,反而写出“前度刘郎今又来”这样的诗句;李白遭谗言诋毁被迫离京仍然叹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图源Unsplash
这一切传达给读者的并不只仅是诗词的韵律美、气势美,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一种推动“内省”的力量,这也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节目的爆火,大众媒介承载着古典文化,以一种雅俗共赏的方式,走向了人们的生活。
“我在给读者的一封信中已经写道:一个爱诗的民族是有希望的,一个爱诗的家庭是有教养的,一个爱诗的孩子是有档次的。这便是古诗词普及的意义所在。”
作为《中国诗词大会》的命题专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方笑一努力于以多元方式推动古诗词的普及,让“中国文化里头最纯净、最优美的”诗词抚慰更多现代人躁动的心灵。
当今社会,快节拍已经成为了人们的生活常态,“万物皆可卷”写尽了人们高压生活下的疲惫心理,面对焦虑当头的社会氛围,在方笑一看来,品读古诗词是抚慰人们身心的一剂良药:
“这两年,整个社会的氛围都偏向于焦虑焦躁,而就在这个时候,古诗词热也开始蔓延,这个热度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它也是天时地利人和,因为古诗词成为了我们的一种慰藉。”
今年5月,方笑一出版了新著《诗家十讲》,在这本书中,他结合古代著名诗人的生平经历来讲解诗词作品。
其实,在品读古诗词时,诗人一生中的高光时辰和迍邅岁月,诗人内心的欢欣悲苦,往往是最能激起读者共鸣的东西,在了解诗人故事之时,我们彷佛穿越古今,进行着一场灵魂的对话。
“千古人性其实是相通的,我想现代人喜欢古诗也是建立在人性相通的基础上。”
方笑一谈到,“这些诗人在人生中都遭遇过很大的波折,陷入过十分困难的境地。人生难免遭遇波折,我相信,古代诗人对付人生波折的办法和心理上的自我调适,对今天的人们一定会有启发的。”
“我们看王维的诗,比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总觉得这得是心性非常悠闲的,所处自然环境又很宁谧的,跟大自然融为一体的人才写得出来。你要是不断被贬官,钱也没得花,受达官贵人欺负,长期沉沦下僚,像杜甫这样,似乎只能写出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再比好像样写个山,孟浩然的诗,总有一种清寒之气,而王维的诗虽然好像很清淡,但是他用字特别讲究,里面有一种富贵之气。但实际上,我们细心深入去看王维的一生,他遭遇的波折也不少。”
引用内容出自《方笑一100种诗词里的九种人生》在《诗家十讲》的基础上精心打磨了几个月,这套“诗人留给我们的人生课”,方笑一的《100首诗词里的九种人生——从李白到苏轼的诗意世界》音频课程终于上线三联中读。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订阅本课程
上一篇:我叫临潼!这是古诗词中的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