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① 所见:诗人所看见的事物。
② 林樾:指道旁成荫的树。
③ 欲:想要。
诗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的歌唱,安安静静地站在树下。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①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② 生:产生,生出。
③ 坐:因为。
诗意: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至深秋的山巅,在白云缠绕的地方模模糊糊有几户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的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春花还要红艳。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①刘景文:诗人的好朋友。
②擎:举,向上托。
③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诗意: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要残菊的花枝还在傲寒斗霜。朋友啊!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黄橘绿的秋天。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萧萧:这里描述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2.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3.促织:蟋蟀,也叫蛐蛐。
4.篱落:篱笆。
诗意: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由思念起本人的家乡。夜深了,看到了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缀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意:浩荡的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构成回旋的水流。两岸挺拔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一叶小舟正披荆斩棘,从日边驶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2. 方:正。
3. 空蒙:迷茫朦胧的样子。
4. 亦:也。
5. 西子:即西施。
诗意:晴天时,西湖碧波荡漾,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西湖云雾迷蒙,群山若隐若现。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诱人神韵。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 洞庭:洞庭湖,位于今湖南北部。
2. 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洞庭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诗意: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互相辉映,湖面风静浪息,如一面未经打磨的铜镜。遥望洞庭,山青水绿,青翠的君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 发:启程。2.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奉节白帝山上。
3.江陵:今湖北荆州。4.还:归,前往。5.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描述有许多。
诗意:清晨,我告别彩云缭绕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叫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 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
2. 一色裁:好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3. 芙蓉:指荷花。
4. 始觉:才晓得。
诗意: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怒放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上一篇:走近古诗词:王昌龄《采莲曲》赏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