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
的
成
语
兔角牛翼:兔不生角,牛不长翼,故以“兔角牛翼”喻不合情理之事;
兔葵燕麦:描述景象荒凉;
兔起凫举:喻举动快速;
兔起鹘落:谓兔子刚出窝,鹘立即降落捕捉。极言动作敏捷。亦比喻作书画或写文章下笔迅捷;
兔起乌沉:谓月出日落;
兔缺乌沈:犹兔走乌飞;
兔走乌飞:谓日月运转,光阴流逝。兔,月中玉兔;乌,日中金乌;
白兔赤乌:月亮和太阳的代称。多借指时间;
得兔忘蹄:犹言得鱼忘荃。蹄,兔聊。语出《庄子 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东兔西乌:谓月亮东升,太阳西落,表示时光不断流逝。古代神话中说太阳中有三足金乌,月亮中有玉兔,因以乌、兔代指日月;
龟毛兔角:龟生毛,兔长角。本指和平的征兆。后比喻不可能存在或名存实亡的东西;
见兔放鹰:①禅宗谓有的放矢,对机说法。②谓看到眼前利益,就竞相追逐;
见兔顾犬:比喻时机当前,急谋对策。语本《战国策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语本《孙子 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描述军队未举动时就像未嫁的女子那样沉静,一行动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
目兔顾犬:看见兔子而呼猎犬。比喻及时补救。语出《战国策 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狮象搏兔,皆用全力: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
守株待兔:①《韩非子 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柱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后因以“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②比喻企图不经过客观努力而侥幸得到不测的收获;
乌圳兔走:指日月运转。兔,传说中的月中玉兔。借指月亮;
乌飞兔走:谓光阴流逝。乌,指日。兔,指月。
兔
的
古
诗
《兔罝》
【先秦】《诗经》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
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兔罝,施于中林。
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兔爰》
【先秦】《诗经》
有兔爰爰,雉离于罗。我生之初,尚无为;
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尚寐,无吪!
有兔爰爰,雉离于罦。我生之初,尚无造;
我生之后,逢此百忧。尚寐,无觉!
有兔爰爰,雉离于罿。我生之初,尚无庸;
我生之后,逢此百凶。尚寐,无聪!
《田野狐兔行》
【唐】元稹
种豆耘锄,种禾沟甽。
禾苗豆甲,狐榾兔翦。
割鹄喂鹰,烹麟啖犬。
鹰怕兔毫,犬被狐引。
狐兔相须,帮凶相尽。
日暗天寒,禾稀豆损。
帮凶就烹,狐兔俱哂。
《御箭连中双兔》
【唐】苏颋
宸游经上苑,羽猎向闲田。
狡兔初迷窟,纤骊讵著鞭。
三驱仍百步,一发遂双连。
影射含霜草,魂消向月弦。
驩声动寒木,喜气满晴天。
那似陈王意,空随乐府篇。
《题鹰猎兔画》
【唐】和凝
虽是丹青物,沈吟亦可伤。
君夸鹰眼疾,我悯兔心忙。
岂动骚人兴,惟增猎客狂。
鲛绡百余尺,争及制衣裳。
《雉兔者》
【唐】苏拯
所猎一何酷,终年耗林麓。
飞走如未空,贪残岂知足。
尝闻猎书史,可以鉴荣辱。
尝闻猎贤良,可以霸邦国。
如何纵网罗,空成肥骨肉。
和济俱不闻,曷所禳颠覆。
谁能为扣天地炉,铸此伤生其可乎。
《白兔》
【宋】欧阳修
天冥冥,云蒙蒙,白兔捣药姮娥宫。
玉关金锁夜不闭,窜入涤山千万重。
滁泉清甘泻大壑,滁草软翠摇轻风。
渴饮泉,困栖草,滁人遇之丰山道。
网罗百计偶得之,千里持为翰林宝。
翰林酬酢委金璧,珠箔花笼玉为食。
朝随孔翠伴,暮缀鸾皇翼。
主人邀客醉笼下,京洛风埃不沾席。
群诗名貌极豪纵,尔兔有意果谁识。
天资洁白已为累,物性拘囚尽无益。
上林荣落几时休,回首峰峦断消息。
《兔》
【宋】丁谓
三窟同蜫蛰,平冈若电驱。
爰爰依枳棘,肃肃避罝罦。
已得思烹犬,其亡尚守株。
何当华桂畔,宿月翫云衢。
《兔》
【宋】梅尧臣
迷踪在尘土,衣褐恋蓬蒿。
有狡谁穷穴,中书惜拔毫。
猎从原上脱,灵向月边逃。
死作功勋戒,良弓合自弢。
《压书玉兔》
【宋】强至
白玉双蹲兔,工深刻楮劳。
长疑奔月窟,浑欲动霜毛。
似喜书成穴,犹惊笔有毫。
案间谁汝待,盲目守株高。
《赋黑兔》
【宋】连文凤
昔日蟾宫捣药时,桂花树下影依依。
一朝误落人间世,却被缁尘染素衣。
在十二生肖中,兔排行第四,与十二地支配属“卯”。 “兔”是动物兔的象形字,汉代《说文解字》解释说,“兔”兽名,象踞后之尾形。其甲骨文、篆文描绘的正是兔的长耳短尾抽象。根据中国的传统文化,兔与十二地支中的卯对应,汉代王充《论衡》说,卯:兔也二者组成现今生肖卯兔。卯字的本意描绘的是草木出土萌芽的抽象。“卯”冒也。二月,万物冒地而出,因而,“卯”表示春意。代表黎明,充满着无限生机。“卯”象开门之形,故二月为天门。“卯”居东,与酉相对东方是日,月初升之方位,故卯之字抽象门之外形,台语‘卯”与赚的俗语同音,所以,喜欢卯时开张大吉。
兔子性格温和,体态乖巧,动作灵敏,跑得很快,以“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之称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早在诗歌总集《周南·置兔》说:“萧萧兔置,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人们用“比、兴、赋”的笔法描写兔子,对后世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是耳熟能详的北朝民歌《木兰诗》,人们视兔为吉祥,把它做生动的比喻,引申出一串串丰富的联想……
兔子由于柔弱、优美的外形,自古流传着优美的传说:玉兔深居广寒宫,嫦娥怀抱小白兔,形影飘渺,明月动美,煞有神美之韵。这在中国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审美中,只要兔子与月亮的抽象能显示出和谐与统一的阴柔之美。
关于兔子的传统习俗很多,在北京有拜祭兔爷的传统。相传老北京城里过去曾闹过一场严重的瘟疫,月亮上的玉兔看到此情景心里十分难过,偷了仙界的仙药,跑遍北京城医治好许许多多的老百姓。为了感激玉兔,人们用泥塑造了玉兔的抽象,尊称为“兔儿爷”。
兔子是一种弱小的动物,在森林、草原间腾跃、奔跑,环境中还有其它的凶猛的动物,虎视耽耽。要想生存其间,便需具备机智、敏捷的身手。所以有“狡兔三窟”的成语。若把兔子比喻成狡猾的动物,或说与狐狸同类,的确有点冤枉兔子。
兔子繁衍力极强,故在民间有赠兔画作添丁之贺意的风俗。其画中有六个孩子围着一张桌子,桌上站着一手持兔子的小孩,恭喜受赠的孩子将来平安幸福,步步高升。
兔是十二生肖中最侥幸的属相之一。兔子前脚短后脚长,宜于上攀爬高,蹦蹦跳跳,有瑞祥之兆。挥别金虎,迎来玉兔,必将给新年带来吉祥如意、喜气好运!
关于兔的诗
兔是一种喜欢奔跑、腾跃的哺乳动物,很早就是人类的朋友。《后汉书》里说,东汉豪门梁冀大造兔苑于河南(洛阳),可见那时人们已著手驯养家兔了。古代诗人对兔多有吟咏,读之颇有意趣。
唐代诗人王建,曾写有《宫词》一百首,广泛地描绘了唐代宫廷生活。其中有首写小白兔的:
新秋白兔大于拳,红耳霜毛趁草眠。天子不教人射击,玉鞭遮到马蹄前。
宁静美好的初秋时节,那“红耳霜毛”的小兔,在秋草中美美地熟睡呢。由于它的幼小和睡态“可掬”,竟使以捕杀生灵为乐的帝王也为之怦然心动,顿起怜爱之心。作者通过“天子”的动作和态度,从侧面揭示了小白兔的静美与可爱,诗人从本体效应出发去勾勒本体抽象,手法十分高妙。
苏拯《狡兔行》,也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秋日猎兔图:
秋来无骨肥,帮凶遍田野。草中三穴无处藏,何况平田无穴者。
野兔历经严冬、春寒和酷暑,终于在秋天里长得肥肥的。这时打猎的鹰和犬遍地追逐,纵使家有三窟的兔子也难于脱逃,何况没有洞穴的其他动物呢?诗人这里给人一种联想:在不平的社会里,“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活在底层的平民百姓难保活命。诗中自然流显露对生灵涂炭的愤懑和对受压迫者和被损害者的同情。
在宋代,欧阳修的《白兔》诗,以及因而诗而引发出梅尧臣、王安石等人的咏兔诗,颇为有名。欧阳修因政治上不得志而为官颖州,滁人于山中捉得白兔,将它送与曾任滁州太守的欧阳修,自然激起欧公的一番感慨,进而写下托物言志的《白兔》诗。诗人在极言兔的珍贵,遭到人们的宠爱之后,抒发本人的情怀:天资洁白已为累,物性拘挚书无益。上林荣落几时休,回首峰峦断消息。
诗人以白兔自况,虽然洁白却多牵累,欲有所作为而处处受束缚,只好以浪迹江湖,返归自然自慰了。
梅尧臣的《永叔白兔》,写的同样一只兔,却立意不同,著眼于对欧的劝说和安慰,诗的最末写道:“我欲拔毛为白笔,研朱写诗破公颜”,极想让白兔的主人能忘却本身处境,笑逐颜开。王安石的《都信公白兔》,也是在极力劝导白兔的主人欧阳公:此物如此美丽,今日得之,可尽心尽兴观赏,不必去忧虑其他事情了。
此外梅尧臣还写有一首《兔》:
迷踪在尘土,衣褐恋篷蒿。有狡难穹穴,中书惜拔毫。
猎从原上脱,灵向月中逃。死作功勛戒,良弓合自发。
诗的大部分写兔子的生活、行迹以及常有被捕猎的危险,看似平常,但末二句一出,立即加深了诗的内涵。所用典出自范蠡对越国大夫文种的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卒烹。”诗人由兔子之死想到功勋之臣的运命,从而告诫开国元勋应及时隐退,免遭杀身之祸。诗句催人警醒,其社会意义极为深刻。
元代袁桷的《舟中杂咏》,是一首写兔的短叙事诗,非常风趣:
家奴拾枯草,走兔来相亲。生来不识兔,却立惊其神。
行人笑彼拙,归来如频呻。乃知特幸脱,未信吾奴仁。
家奴大概自幼很少出门,对大自然及其各种小生命十分陌生,一次他去拾枯草,一只可爱的小白兔跑来和他敌对亲近。家奴却不知此为何物,惊奇地看着,感到它很神异,过路人都嘲笑他不知捕捉这到手的猎物……这里,诗人描绘了兔子的纯朴可爱,以及人和动物之间的相亲相爱,表现了作者对一切生命的怜惜之情。
明代诗人谢承举《白兔》诗,也很具特色:
夜月丝千缕,秋风雪一团。神游苍玉阙,身在烂银盘。
露下仙芝湿,香生月桂寒。姮娥如可问,欲乞万年丹。
古人视兔为圣洁、光明、长寿的意味。神话里嫦娥奔月从地球上带走的独一动物,就是玉兔。你看,诗人笔下的白兔,千缕细毛,白雪一团,十分生动传神。接着作者写白兔神游月宫,此时露湿灵芝,香飘寒桂,嫦娥翩然而出……全诗诗意浩渺,想像飞驰,真是诗情画意,别具浪漫情怀。
——关于兔的成语兔角牛翼:兔不生角,牛不长翼,故以“兔角牛翼”喻不合情理之事;
兔葵燕麦:描述景象荒凉;
兔起凫举:喻举动快速;
兔起鹘落:谓兔子刚出窝,鹘立即降落捕捉。极言动作敏捷。亦比喻作书画或写文章下笔迅捷;
兔起乌沉:谓月出日落;
兔缺乌沈:犹兔走乌飞;
兔丝燕麦:喻名存实亡;
兔死狗烹:兔子死后,猎狗被烹食。多比喻统治者杀害功臣。语出《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卒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兔死狐悲:比喻因同类的灭亡感到悲伤;
兔死犬饥:比喻敌人灭亡后,功臣不受重用;
兔走乌飞:谓日月运转,光阴流逝。兔,月中玉兔;乌,日中金乌;
白兔赤乌:月亮和太阳的代称。多借指时间;
待兔守株: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坐收渔利;
得兔忘蹄:犹言得鱼忘荃。蹄,兔聊。语出《庄子 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东兔西乌:谓月亮东升,太阳西落,表示时光不断流逝。古代神话中说太阳中有三足金乌,月亮中有玉兔,因以乌、兔代指日月;
狡兔三窟:《战国策 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后以“狡兔三窟”喻藏身处多,便于避祸;
龟毛兔角:龟生毛,兔长角。本指和平的征兆。后比喻不可能存在或名存实亡的东西;
狐死兔泣:喻物伤其类;
狐兔之悲:犹狐死兔泣;
获兔烹狗:犹言狡兔死,走卒烹。比喻事成后排斥以至杀害有功者;
见兔放鹰:①禅宗谓有的放矢,对机说法。②谓看到眼前利益,就竞相追逐;
见兔顾犬:比喻时机当前,急谋对策。语本《战国策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语本《孙子 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描述军队未举动时就像未嫁的女子那样沉静,一举动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
狼奔兔脱:描述仓皇逃窜;
目兔顾犬:看见兔子而呼猎犬。比喻及时补救。语出《战国策 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犬兔俱毙:《战国策 齐策三》:“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於前,犬废於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后因以“犬兔俱毙”喻双方同归于尽;
狮象搏兔,皆用全力: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
守株待兔:①《韩非子 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柱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后因以“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②比喻企图不经过客观努力而侥幸得到不测的收获;
乌圳兔走:指日月运转。兔,传说中的月中玉兔。借指月亮;
乌飞兔走:谓光阴流逝。乌,指日。兔,指月;
——关于兔的歇后语▼▼▼▼▼▼▼▼▼▼▼▼▼▼▼▼▼▼▼▼▼▼▼▼▼▼▼▼▼▼▼▼▼▼▼▼▼▼▼▼▼▼▼▼▼▼▼兔儿爷满山跑——还是归老窝
兔子不吃窝边草——留情(青),比喻不伤害乡亲邻里。一般用天贬义。
兔子爬坡——往上梭
兔子的腿——跑得快
兔子的耳朵——听得远
兔子的嘴——三片儿
兔儿吹笛子——嘴不严
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兔子不点灯——自亮
兔子跟着月亮跑——沾光
兔子看人——红眼了
兔子拉犁——心不足而力不足
兔子靠狼靠牙——各有各的谋生法
兔子跑到羊群里——小而精
兔子撵乌龟——赶得上
兔子转山坡——迟早还得回老家
兔子吃草——光哆嗦
兔子跑到麻地里——横竖都是躺
兔子逃跑——不回头
兔儿爷洗澡——一摊泥
兔丝子爬秧——胡爬乱抓▲▲▲▲▲▲▲▲▲▲▲▲▲▲▲▲▲▲▲▲▲▲▲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