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延庆冬奥村逐步进入了送别时间。“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几天,延庆冬奥村的居民们收到了一份来自意愿者的特殊礼物——一幅充满中国浪漫元素的手绘画:上面绘有冰墩墩,并配着古诗《问刘十九》的英文翻译。
“The Chinese culture is fascinating!”(中国文化真是太棒了!)最早收到这份礼物的国际奥委会官员和俄罗斯奥委会运动员对这幅手绘画拍案叫绝;这幅画还被送到了奥地利、巴西、斯洛文尼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五十余位运动员和工作人员手中,它已然成为了居住组团内一道独特的风景。
这组手绘画的创作者是延庆冬奥村住宿领域的意愿者高雪和李孟霓,他们都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因为工作需要,我们频繁来往于5个居住组团和健身、文娱等四个中心,我经常听到运动员们谈论他们很喜欢冰墩墩,我就想着一定要送一个给他们。”意愿者高雪说,“中国人讲究好事成双,恰好我很喜欢诗词,就想挑选一首古诗词一并送给他们,也让世界各国的运动员们体会中文诗词之美。”
选定下这首古诗的过程是艰苦而风趣要足够温暖;和其他意愿者反复讨论之后,我们最终选定了这首《问刘十九》。”意愿者李孟霓说,“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字里行间却弥漫着热烈愉快的色调和温馨火热的情谊,‘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对应着冬奥村给外国友人提供的温暖温馨的居住环境;近来延庆下降大雪,即将送别友人,恰好与诗中‘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完满契合,同时诗句中还流溢出友谊的融融暖意,我想这也正是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想向世界传递的。”
“我起初还担心外国友人们不能精确理解古诗的含义或是对古诗不感兴味。”高雪说,“后来我发现这个考虑完全是多余的,外国友人们会激动地问我们古诗的含义,会在我们解释清楚后激动的说出‘I get it!’(我明白!),他们毫不吝惜对于古诗词的赞誉。我感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可以超越言语的界限,直抵人心。”
住宿意愿者们在工作时需要身着防护服,佩戴口罩、手套和面屏,在离岗脱下防护服时,内层衣服常常完全湿透。在冬奥村来来往往的他们,不断用耐心和热情给外国友人提供协助,也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一幅幅手绘画中,传达着来自礼仪之邦的冬奥温度。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洋 通讯员/郑伟博
编辑/张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