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畔,华灯绽放。生机勃勃的“四叶草”盛装以待,拥抱四海宾朋。
11月4日晚,一场国际贸易史上全球注目的盛会——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约启幕,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在开幕式上发表宗旨演讲。
“本届进博会是在特殊时期举办的。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各国带来严重冲击,也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创。”经贸摩擦此起彼伏,保护主义关门筑墙,世界经济在不确定性中艰难前行。在此大背景下,习近平主席引用了一句中国人家喻户晓的诗句向世界宣示:“‘不到长城非好汉’。当前,世界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我们要坚定决心、加强勇气、共克时艰。”
宗旨演讲视频中,习近平主席背后的巨幅国画上,蜿蜒曲折的金山岭长城在崇山峻岭间或隐或现、绵延纵横,坚实挺立在山岭的最高处,如中华民族历经磨练而奋起的脊梁。
习近平主席一句“不到长城非好汉”,以不克服困难不罢休的精神气魄,彰显了东方之约如期而至,与世界各国共克时艰的决心、恒心与决心。
今年以来,虽然遭到疫情影响,“中国扩大开放的步伐仍在加快。”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世界局势下,习近平主席坚定主张“扩大对外开放”“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促进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联通。
复杂严峻情势下,中国在较短时间内便无效控制了疫情,并积极推动复工复产,展示出强大的经济修复能力和生机活力,不只率先实现经济重启,而且14亿人口规模的巨大市场继续增长,为世界经济复苏播下希望的种子。
在此背景下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老朋友坚定续约,新朋友纷至沓来,展览面积又扩大了近3万平方米。能级和水平更高,专业化办展方向更凸显,参展参会更便利,服务保障更精细,溢出效应更大。
诚意满满的东方之约,正在为世界经济复苏增添决心与动力。世界也正以实际举动为中国经济投下轻飘飘的“信任票”。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一大创举,是中国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严重决策,是中国自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严重举措。
2018年11月5日举行的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曾向全世界庄严承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只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
历史交汇之年,国际情势波谲云诡、复杂多变,中国依然保持战略定力,从容按下扩大开放“加速键”:出台方案建设海南自在贸易港,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容自在贸易试验区……中国用实实在在的举动把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为世界经济不断注入新动能。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了!”不同寻常的年份,如期举办的盛会,成为中国推动开放合作的一张亮丽名片,更是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生动宣示。
“推进合作共赢的共同开放”“推进合作共担的共同开放”“推进合作共治的共同开放”“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宗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的开放强音愈加响亮。
大江大河奔腾不息,合作共赢大潮浩荡。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诸多复杂挑战,我们决不能被逆风和回头浪所阻,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不懈全面扩大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回首过去两届进博会,在开放中取得了巨大成功:按一年计,首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高达578.3亿美元,第二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711.3亿美元,比首届增长23%。
从展品到商品,从首秀到首店,从参展到落户,从试水到规划……两年间,借助进博会平台的溢出带动效应,各国展商纷纷开辟中国市场,分享中国经济成长红利。进博会的意义早已超越单纯的进口商品展,其在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等方面的平台作用日益彰显。
“进”而无为,“博”采众长。中国经济以海纳百川的襟怀,敞开大门拥抱来自全球各地的大小企业,协助它们披荆斩棘,实现本身发展梦想。
新时代,共享未来。“在开放中创造机遇,在合作中破解难题”,世界各国定能携手走出这段艰难时期,共同创造愈加美好的未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