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孩子为什么要读古诗词?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如果与考试无关、与现代知识的学习无关、不为了显摆孩子有才华、不要把孩子培养成天才、有的孩子根本不喜欢背诵、孩子对一些复杂的内容不容易理解、又占用孩子宝贵的业余时间,为什么还要让孩子从小学习一些古诗词?

2016年北京卫视的《我是演说家》第三季的比赛中,董仲蠡脱颖而出,他的题为《教育的意义》的演说视频成了热点,转发不计其数。

他以古诗词的教育作为例子,说明读书和教育的重要性,“之所以要多读书、多受教育,就是因为当我们看到一群鸟在湖面飞过的时候,我们能够吟诵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在那吵吵:我去,全都是鸟!在我们去戈壁旅游、骑着骏马奔腾之时,心里默念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不是在那喊:哎呀妈呀,都是沙子,快回去吧!”

叶嘉莹说,“一般人比较偏重于现实,而诗人往往更偏重于理想。尤其是中国的旧诗,它们所经常表现的一个主题就是对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对象、美好的理想的追求与怀思。”让孩子从小学习古诗词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古诗词能以其凝练、厚重、美好的含义陶冶情操,加强文化修养。

情操是人的思想、感情积累构成的观念,是价值观构成的基础。价值观很重要,不是形而上的词汇。

心理学博士徐凯文在《三败俱伤的时代病:功利的教育、焦虑的家长、空心的孩子》中,揭示了中国社会目前很大的一个隐患——整个社会都患了“空心病”,青少年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患者有强烈的孤单感和无意义感,他杀愿望强烈,药物和物理医治都无效,他杀者获救后仍会再次他杀,因为他们仍然不晓得本人为什么要活着。“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支撑其意义感和存在感的价值观。

价值观对于普罗大众也很重要。比如,当人们购物的标准是什么贵买什么、什么流行买什么时,他们浪费的可能是金钱。而当青年人择业的标准是什么行业收入好做什么,择偶的标准是谁家有房子嫁给谁,他们浪费的是生命。之所以会浪费金钱、浪费生命,是因为他们的价值观使然,他们缺乏能协助他们获取幸福的价值观。

价值观与现实息息相关,而决定价值观的情操更是不可小觑。如果说价值观是保证我们走在康庄大道上的路界,文化修养就是让我们走得更温馨、顺畅的给养。席慕蓉说,“所谓诗教,不也就是要把这一种珍贵与淡泊的特性在潜移默化之中,根植到下一代的心里去吗?”

具备了一定的文化修养,能有助于安静从容地观察、思考。董仲蠡的演讲中举了另一个例子,“以色列小学就开设宗教学,德国的中学生哲学是必修课,我们去日本访问的时候,看到大学生在繁重的学业之后依然参与茶道培训、艺术鉴赏等活动。当时,我们同行的一位老师就问了那个特别经典的问题:‘这有啥用啊?’那位老师说:‘这些活动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修心,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本人。’”

茶道、艺术鉴赏、哲学、宗教等,这些都是文化的组成,能丰富人们的心灵。心里踏实了,才可以了解本人、观察世界。然后能体会人生中的种种美好——人生的目的之一,乐趣所在。武亦姝说,“人生的诗意隐藏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等待人们去发现,为人们涵养一颗诗心。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厚重的一部分,更是中文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了解古诗文,就无法获知中文传递中的“语码”。叶嘉莹对于语码的解释是:“每个言语都是一个符号,而每一个言语的符号如果是在一个国家民族里边用了很久的时候,那么这个言语符号就带着这个国家民族的一个传统的信息在里边了,这个时候,这一个符号、这一个言语就不只是一个单独的言语了,它就有文化的背景在里边了,这种时候它就变成了一个文化语码,就给你很多的联想。”

比如断桥、杨柳、南浦、长亭在古诗词中意味着别离,月亮代表思念,冰雪意味高洁,芭蕉、芳草、梧桐常与离愁别绪相关。

学习古诗词,有助于学好现代中文。胡适、鲁迅这些最后的白话文倡导者的古诗文底子都很厚,当代许多作家、诗人的古诗文造诣也不低,并深受影响,如杨牧、郑愁予、余光中、席慕蓉等。

2017年2月,毕飞宇在清华大学谈李商隐的演讲引起惊动。不止他的演讲内容本身令人惊叹,更多人的惊叹来自于不晓得他能这样讲诗词、这么懂诗词。其实,擅长中文写作的人没有几位不喜欢古典诗词的——白话文如果脱离了古代诗文,便是无源之水。余光中声称,他翻译王尔德的作品,有些地方译文胜于原文,“有些地方,例如对仗,英文根本比不上中文。在这种地方,原文不如译文,不是王尔德不如我,而是他捞过了界,竟以英文的弱点来碰中文的强势。”

余光中感叹说,“我以身为中国人骄傲,更以能使用中文为幸。”——他的中文是包含了古代诗文的中文。

现代小说家中,琼瑶恐怕是最得益于古诗词的一位了。不只她的名字来源于《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她的作品名称、其中的言语、电视连续剧的歌词等等,很多都直接从古诗词中脱化而出。古龙、金庸、温瑞安这些武侠大家,更是将古诗词信手拈来、在小说中填词作诗。《甄嬛传》火热时,读者和观众也从中发现了《子夜四时歌》等不少古诗词。黄霑、林夕、方文山这些歌词大家,都是善于运用古诗词典故,如《青花瓷》中“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

顾彬说,“言语决定一切。言语决定你的存在,你的思路。按照当代哲学家的观点:言语包括内容,言语和内容是分不开的。”学好中文,不仅在于能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而是有助于个人发展。

董仲蠡举的另两个和古诗词有关的例子来源于网上,相关的还有第三个,“儿子问爸爸:‘我为什么要读书?’爸爸回答说:‘我这么跟你说吧!你读了书,喝这款茶的时候就会说:此茶口感饱满纯正,入口即化圆润如诗,随之而来的是持久迅猛的回甘,茶汤橙黄透亮,清香如兰,神韵十足,是难得一见的茶中佳品! 而你没读书就会说:卧槽,好喝!真TM的太好喝!’”

为什么要让孩子从小学些古诗词?沧桑回眸,叶嘉莹给予了平实无华却饱含智慧的答案:

“真正古典文学的生命,它那种美好的、兴发感动的作用,很多年轻人不能体会了。所以我希望在幼小的生命成长的时候,就能够对于我们中国美好的文化传统,有一点点的感受,将来不管他是念经济、念商贸、念理工都可以,但是必须要有一个文化的根源,这对于他做人处事都会有相当的好处。”

好文章怎能独享?

转发是最大的支持~~

作者简介:

辛上邪,中国古代文学博士,集学者、作家、译者、诗歌爱好者于一身,研究方向为唐代乐府,已发表论文多篇。《北京晚报》唐代文学、教育专栏作者;《今日中国》唐代文化专栏作者。定居加拿大后专事写作,关注中西方教育、文化比较。

▲长按二维码,关注辛上邪微信公众号

最新课标中,列出208篇学生必背古诗文,其中唐代作品有76篇。

唐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每一位炎黄子孙的身上都藏着唐诗的文化密码。

叶嘉莹先生说:“真正古典文学的生命,它那种美好的、兴发感动的作用,很多年轻人不能体会了。所以我希望在幼小的生命成长的时候,就能够对于我们中国美好的文化传统,有一点点的感受,将来不管他是念经济、念商贸、念理工都可以,但是必须要有一个文化的根源,这对于他做人处事都会有相当的好处。”

然而,许多人对唐诗的理解还停留在文字表面。

如何解开你的唐诗真相?

跟随中国古代文学博士辛上邪来探索唐诗的奥妙吧!

了解五十位唐代诗人及其作品背后的故事。

解开唐诗中的密码,提高诗歌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在单调的生活中与古人对话,寻一份诗意。

提高文化底蕴,让你的现代中文更有魅力。

长按二维码,加入辛上邪讲唐诗课程▼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