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看在《诗经•小雅》上,有一首诗叫《伐木》。这首诗次要讲如何交朋友,这里说对故交应该注重,不忘记故交。《伐木》是宴请朋友故旧之诗,自天子以下到平民百姓,没有说不借助朋友之力,而能成就功业的。君主热爱亲人可以保持和睦,友爱贤者不忘故旧,社会淳化,百姓也会归于淳厚。我们看这一首诗: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
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意指当年在山里,一起伐木时,患难与共,能听到鸟儿嘤嘤的鸣叫声。小鸟偶尔从深谷中飞出,迁居于山顶高大的树木上。“嚷其鸣矣,求其友声”,高居的小鸟,依旧嘤嘤而鸣,不停地呼唤着幽谷内昔日的友人。“相彼鸟矣,犹求友声”,你看那小鸟也晓得不忘故旧;“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矧就”是况且,何况的意思。何况是君子呢,怎样会不寻求旧友呢?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即便小鸟尚且不忘记故交,更何况是人呢?怎样能不求朋友来和本人情投意合,共同成就事业呢?
这也是告诉我们:即便君子身居高位,但是也不能忘记故旧。这就是《诗经》移风易俗的作用。
在《小雅》上,还有一首关于朋友的诗,叫《谷风》。《谷风》是当时讽喻周幽王的诗,因为当时天下风俗变得越来越浇薄,朋友之间的恩义已经荡然无存,所以作者写了这首诗来讽喻周幽王。这句诗是这样写的:
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
习习谷风,维风及颓。将恐将惧,置予于怀。将安将乐,弃予如遗。
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习习古风,维风及雨”用起兴手法,将风雨相互感应滋养,比喻为情投意合,关爱同行的朋友。“习习”就是指微风和煦的样子,和煦的谷风,阵阵吹来,风声中还夹杂着雨声。“将恐将惧,维予与汝”,“将”就是且的意思,“惧”就是恐惧之意。比喻当一个人遭遇厄难,唯有我与你同行。“将安将乐,汝转弃予”,如今你处境安乐,便全然抛弃了故人,所以这叫“将安将乐,汝转弃予。忘我大德,思我小怨”,这就是说“人呐!你怎样能因为一点点小怨,全忘了我当初对你的深情后爱呢?”
什么是大德呢?注解里说“切磋以道,相成之谓也”,就是与朋友研讨、勉励,规以邪道,互相成就。这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小怨,就忘记别人对我们的大德,时时要怀着一颗感恩之心,特别是对故旧朋友,更应该如此。
《诗经•小雅》里有一篇叫《青蝇》,也有移风易俗的作用,也是大夫讽刺周幽王的诗,里面写到:
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
营营青蝇,止于榛。谗人罔极,构我二人。
“营营青蝇,止于樊”,“樊”同那个藩篱的藩,也就是篱笆的意思。说苍蝇四处飞舞,别让它闯进藩篱。“岂弟君子,无信谗言”,岂弟同“恺悌”,恺悌君子就是指和乐平易的君子,是说和乐平易的君子,莫要听信谗言。后面说:“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棘”就是麥树林的意思。说苍蝇飞来飞去,别让它穿过枣树,“谗人罔极,交乱四国”“罔极”就是指进谗言的人,“交乱”就是共乱的意思。如果谗人之言不止,终会使天下大乱,这就是在告诫君主,不要听信奸佞之人。俗话说“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一个真正有德行的君子,他希望利益别人,团结友爱。而来说是非的人,可能就是是非人。
《诗经•小雅》还有一篇叫《宾之初筵》。这是一首讽刺时政的诗。当时周幽王荒废国政,亲近小人,饮酒无度,社会风气也由此败坏。君臣上下都沉湎于纵酒作乐,当时的卫武公人朝之后,就作了这一篇诗《宾之初筵》:
宾之初筵,温温其恭。其未醉止,威仪反反。曰既醉止,威仪幡幡。舍其坐迁,屡舞仙仙。其未醉止,威仪抑抑。曰既醉止,威仪抑抑。是曰既醉,不知其秩。
宾既醉止,载号载呶。乱我笾豆,屡舞傲傲。是曰既醉,不知其邮。侧弁之俄,屡舞槎槎。
“宾之初筵”就是指宾客刚刚来参加宴席的时候;“温温其恭”,就是温文尔雅,很有风度。“其未醉止,威仪反反”,这个“反反”,郑玄注解为:“言重慎也就是说他的言语很谨慎。他在没有喝醉酒之前,非常有威仪,说话也很慎重。“曰既醉止,威仪幡幡”,“幡幡”就是轻率不严肃的样子,等到这些宾客都喝醉之后,就变得轻率而不严肃了。“舍其坐迁,屡舞仙仙”,“仙仙”意指轻举妄动的样子。他们喝醉之后,渐渐地举止轻浮,轻则离席徘徊,重则手舞足蹈。“宾既醉止,载号载呶”,等他大醉的时候,就开始大喊大叫,完全得到了君子的风度。“乱我笾豆,屡舞俱欠俱欠”,“觀欺”指醉舞俽鞋貌。这句话是说喝醉之后手舞足蹈,歪歪斜斜,弄乱了筵间的礼器,纷纷步乱身摇。
最初一句说“是曰既醉,不知其郵。侧弁之俄,屡舞搓搓”。“邮”就是罪过的意思;“侧弁”就是古代贵族的一种帽子;“搓搓”指醉舞失态的样子。“人若贪杯至醉,不知过失昭昭,衣帽歪斜不整,由自手舞足蹈。这就告诫我们如果贪杯至醉,就得到了君子的风度。
所以古人戒酒是怎样办的呢?就是在酒醒的时候,看一看那些醉酒人的丑态,就能把饮酒的习气给改正了。这首诗在告诉我们,看到别人的醉酒丑态,息心自醒,就能改变本人不良的风气,放纵的习性。反而怎样样呢?反而变得非常的有礼貌,有风度,而且特别注重这些人伦关系的处理。
--------------------正体---------------------
我們再看在《詩經•小雅》上,有一首詩叫《伐木》。這首詩次要講如何交朋友,這裡說對故交應該重視,不忘記故交。《伐木》是宴請朋友故舊之詩,自天子以下到平民百姓,沒有說不借助朋友之力,而能成就功業的。君主熱愛親人可以保持和睦,友愛賢者不忘故舊,社會淳化,百姓也會歸於淳厚。我們看這一首詩:
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于喬木。
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相彼鳥矣,猶求友聲。
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聽之,終和且平。
“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于喬木”,意指當年在山裡,一起伐木時,患難與共,能聽到鳥兒嚶嚶的鳴叫聲。小鳥偶爾從深谷中飛出,遷居於山頂高大的樹木上。“嚷其鳴矣,求其友聲”,高居的小鳥,依舊嚶嚶而鳴,不停地呼喚著幽谷內昔日的友人。“相彼鳥矣,猶求友聲”,你看那小鳥也晓得不忘故舊;“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矧就”是況且,何況的意思。何況是君子呢,怎麼會不尋求舊友呢?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即便小鳥尚且不忘記故交,更何況是人呢?怎麼能不求朋友來和本人情投意合,共同成就事業呢?
這也是告訴我們:即便君子身居高位,但是也不能忘記故舊。這就是《詩經》移風易俗的作用。
在《小雅》上,還有一首關於朋友的詩,叫《穀風》。《穀風》是當時諷喻周幽王的詩,因為當時天下風俗變得越來越澆薄,朋友之間的恩義已經蕩然無存,所以作者寫了這首詩來諷喻周幽王。這句詩是這樣寫的:
習習穀風,維風及雨。將恐將懼,維予與女。將安將樂,女轉棄予。
習習穀風,維風及頹。將恐將懼,置予於懷。將安將樂,棄予如遺。
習習穀風,維山崔嵬。無草不死,無木不萎。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習習古風,維風及雨”用起興手法,將風雨相互感應滋潤,比喻為情投意合,關愛同行的朋友。“習習”就是指微風和煦的樣子,和煦的穀風,陣陣吹來,風聲中還夾雜著雨聲。“將恐將懼,維予與汝”,“將”就是且的意思,“懼”就是恐懼之意。比喻當一個人遭遇厄難,唯有我與你同行。“將安將樂,汝轉棄予”,如今你處境安樂,便全然拋棄了故人,所以這叫“將安將樂,汝轉棄予。忘我大德,思我小怨”,這就是說“人呐!你怎麼能因為一點點小怨,全忘了我當初對你的深情後愛呢?”
什麼是大德呢?注解裡說“切磋以道,相成之謂也”,就是與朋友研討、勉勵,規以邪道,互相成就。這告訴我們:不要因為小怨,就忘記別人對我們的大德,時時要懷著一顆感恩之心,特別是對故舊朋友,更應該如此。
《詩經•小雅》裡有一篇叫《青蠅》,也有移風易俗的作用,也是大夫諷刺周幽王的詩,裡面寫到:
營營青蠅,止于樊。豈弟君子,無信讒言。
營營青蠅,止於棘。讒人罔極,交亂四國。
營營青蠅,止於榛。讒人罔極,構我二人。
“營營青蠅,止于樊”,“樊”同那個藩籬的藩,也就是籬笆的意思。說蒼蠅到處飛舞,別讓它闖進藩籬。“豈弟君子,無信讒言”,豈弟同“愷悌”,愷悌君子就是指和樂平易的君子,是說和樂平易的君子,莫要聽信讒言。後面說:“營營青蠅,止於棘。讒人罔極,交亂四國。”“棘”就是麥樹林的意思。說蒼蠅飛來飛去,別讓它穿過棗樹,“讒人罔極,交亂四國”“罔極”就是指進讒言的人,“交亂”就是共亂的意思。如果讒人之言不止,終會使天下大亂,這就是在告誡君主,不要聽信奸佞之人。俗話說“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一個真正有德行的君子,他希望利益別人,團結友愛。而來說是非的人,可能就是是非人。
《詩經•小雅》還有一篇叫《賓之初筵》。這是一首諷刺時政的詩。當時周幽王荒廢國政,親近小人,飲酒無度,社會風氣也由此敗壞。君臣上下都沉湎于縱酒作樂,當時的衛武公人朝之後,就作了這一篇詩《賓之初筵》:
賓之初筵,溫溫其恭。其未醉止,威儀反反。曰既醉止,威儀幡幡。舍其坐遷,屢舞仙仙。其未醉止,威儀抑抑。曰既醉止,威儀抑抑。是曰既醉,不知其秩。
賓既醉止,載號載呶。亂我籩豆,屢舞傲傲。是曰既醉,不知其郵。側弁之俄,屢舞槎槎。
“賓之初筵”就是指賓客剛剛來參加宴席的時候;“溫溫其恭”,就是溫文爾雅,很有風度。“其未醉止,威儀反反”,這個“反反”,鄭玄注解為:“言重慎也就是說他的言語很謹慎。他在沒有喝醉酒之前,非常有威儀,說話也很慎重。“曰既醉止,威儀幡幡”,“幡幡”就是輕率不莊重的樣子,等到這些賓客都喝醉之後,就變得輕率而不莊重了。“舍其坐遷,屢舞仙仙”,“仙仙”意指輕舉妄動的樣子。他們喝醉之後,漸漸地舉止輕浮,輕則離席徘徊,重則手舞足蹈。“賓既醉止,載號載呶”,等他大醉的時候,就開始大喊大叫,完全得到了君子的風度。“亂我籩豆,屢舞俱欠俱欠”,“觀欺”指醉舞俽鞋貌。這句話是說喝醉之後手舞足蹈,歪歪斜斜,弄亂了筵間的禮器,紛紛步亂身搖。
最後一句說“是曰既醉,不知其郵。側弁之俄,屢舞搓搓”。“郵”就是罪過的意思;“側弁”就是古代貴族的一種帽子;“搓搓”指醉舞失態的樣子。“人若貪杯至醉,不知過失昭昭,衣帽歪斜不整,由自手舞足蹈。這就告誡我們如果貪杯至醉,就得到了君子的風度。
所以古人戒酒是怎麼辦的呢?就是在酒醒的時候,看一看那些醉酒人的醜態,就能把飲酒的習氣給改正了。這首詩在告訴我們,看到別人的醉酒醜態,息心自醒,就能改變本人不良的風氣,放縱的習性。反而怎麼樣呢?反而變得非常的有禮貌,有風度,而且特別重視這些人倫關係的處理。
上一篇:《诗经》导读章节检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