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麀(you,第一声)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he,第四声,洁白的样子)。王在灵沼,於牣(ren,第四声,满的意思)鱼跃。
虡业维枞,贲鼓维镛。於论鼓钟,於乐辟廱。
於论鼓钟,於乐辟廱。鼍鼓逢逢。蒙瞍奏公。
正文:
辟廱:文王离宫名。
麀鹿:母鹿
濯濯:肥美的样子
贲鼓:大鼓
鼍鼓:用扬子鳄的皮做成的鼓,其皮坚。
逢逢:peng,第二声,指鼓声音。
这是一首周文王建成灵台,并在灵台上享乐的诗。
享乐是人的天性。人的拼搏奋斗就是打败享乐的过程。人之所以不享乐,是因为他觉得条件还不允许。拼搏有了,享乐过了,人就“过尽千帆皆不是”,一眼看到生命尽头,他就悟道了。我觉得,人最高境界,是达到与本人的和解,不用为了打败享乐才去拼搏,而是因为想要拼搏了,唯有这时,你才最终摆托了人性的恶,实现了自我的善。
文王功成名就了,他也不例外。普通人的享乐,是在本人家里装修一块地方,比如,爱音乐的人会预备一个视听室,爱花的人会预备一花房。而成了王的人,享乐起来,就是大手笔了,建离宫,设灵台,养乐队,动物园,植物园,都得上!一旦人成了王,那就天下间没有坏人了。在他身边,他能接触的人,都百般对他好,以此换来他心里的一块地,让他记着好。不然,作为“王”的敌人,不是全都被灭了吗?
诗里哪一句讲这个?
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庶民子来”,不晓得那些惯常“捧”的人看到这个会是什么感觉?人家看你象儿子,而且还是孝敬的儿子!想起来,喂你一口饭;没想起,谁来搭理你!有点伤自尊,真相就是这么残酷!有“舍”才会有“得”,但看“取舍有道”的那个“道”!
现代人重“利”,而且是物质上的利,对精神上的得失,好象毛毛雨似的。得到物质的“利”,就得精神上”舍“,哪有两者都占的?想要占大义和物质上的利,那就得用“谋”了。这个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得天时与地利合一才能做得到。一般人哪有耐心去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