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江出品,必属精品
推荐理由
《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根源性典籍之一。它包括经和传两部分,传又包括《文言传》、《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七种十篇,又称“十翼”,它们是真正发挥《周易》思想的文字。“十翼”中最重要的是《系辞》,其次是《文言》。
因而说《文言》是孔子所作,也未为不可。因乾坤两卦是易之门,是易之根本,其余诸卦皆自乾坤两卦出,所以《文言》对这两卦反复加以讲解,并说明如何使用到本人的道德修养上,给人们学习其他诸卦作出示范。
经典原文
《文言》①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②君子体仁③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④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⑤,潜龙也。”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⑥邪存其诚,善世⑦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九三曰:“君子整天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言几⑧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⑨。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正文
①文言:文饰乾坤两卦之言。文,文饰。
②元:开始。长:首,君。亨:古文字有祭祀之义,此训为通。嘉:美。会:聚合。贞:一说为占问,一说为正。干:树干。
③体仁:以仁为体,躬行仁道。
④遁:隐退。
⑤拔:移。
⑥闲:木栏之类的遮拦物
⑦善世:为善于世。善作动词。
⑧几:微。《系辞》:“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
⑨圣人作而万物覩:指圣人衰亡,天下光明,万物呈现本色,各尽其用。作,起。覩,古同“睹”,见。
译文
“元”,是众善的首领;“亨”,是嘉美的荟萃;“利”,是事义的和谐;“贞”,是办事的根本。君子躬行仁道足以领导众人。嘉美会合足以合乎礼,利人利物足以合乎义,能贞正固守足以成就事业。君子能行此四德,所以说:“乾:元、亨、利、贞。”
初九爻辞说:“潜伏之龙,暂不施展才用。”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这是比喻有龙一样德性而隐居的人。他不为世俗所改变节操,不迷恋于成就功名;隐退世外而不苦闷,不为世人称许也不苦闷。天下有道就见而有所为,天下无道就隐而无所为。这坚定的意志任凭什么力量也不可动摇。这就是潜龙。”九二爻辞说:“龙出现在田野,适合见大人。”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这是比喻有龙一样德性而秉性中正的人。他的平常言论保持信实,日常举动讲究谨慎。防止邪恶不使侵于心,保持内心之诚。为善于世而不自诩其功,德行广博而化育人。《周易》说:‘龙出现在田野,利见大人。’这是君主之德。”九三爻辞说:“君子整天勤奋不息,夜间仍警惕慎行,似有危厉,这样即便面临危险也会免遭咎灾。”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这是比喻君子要增进德性、修治学业。忠实信实所以增进德性;修饰言辞以树立诚意,所以成就学业。晓得所要达到的目标而努力争取,可与他讨论事物发展的征兆。晓得事业应该终止就终止它,可与他保存事物发展的适宜形态。所以居上位而不骄傲,在下位而不忧虑。所以君子勤奋进取,时时保持戒惧,虽有危厉而无咎。”九四爻辞说:“或腾跃上进,或退处在渊,没有咎灾。”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这是比喻贤人的上或下,本来就是变动无常的,并非出于邪欲;进或退,也不是恒久不变的,并非脱离众人。君子增长德行,修治学业,是想抓住时机进取,所以必无咎灾。”九五爻辞说:“龙飞于天上,适合见大人。”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相同的声音相互感应,相同的气味相互追求,水往湿处流,火往干处燃,云萦绕着龙,风跟随着虎。圣人衰亡而万物清明,呈现本色。依存于天的亲附于上,依存于地的亲附于下,万物都归属于各自的类别中。”上九爻辞说:“龙升腾至极限,终将有悔恨。”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身份尊贵而没有具体职位,高高在上而与民众脱离,贤明之士处下位而无人来辅助,所以只需一举动就产生悔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经》
战江语文,公益语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