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画像
贾岛,唐代诗人,人称“诗奴”。贾岛早年与堂弟一起出家为僧,他法号“无本”,堂弟法号“无可”。贾岛一生穷愁,苦吟作诗,又称“苦吟诗人”,其诗多写荒凉枯寂之境,擅长写五律,注重词句锤炼,与孟郊齐名,后人以“郊寒岛瘦”比喻这哥俩诗词的风格。
正是由于他的刻苦努力,才得以弥补其天分之不足,使他能够在众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博得一席之地,并且留下许多千古名句。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等等。
贾岛的苦吟,实际上是在炼意、炼句、炼字等方面都狠下苦功,但读者又轻易看不出其中的痕迹,就好像完全出于自然,一气呵成的样子。
贾岛对于本人在诗词创作过程中这种讲究“苦吟推敲、锤字炼句”的风格是有自我认知的,并乐此不疲。他已经专门为此写过一首五言绝句《题诗后》。诗的全文如下: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该诗的意思非常简单明了:这两句诗我构思了多年,现在一读起来往往会禁不住热泪横流。如果了解我的知心朋友都不能欣赏这两句诗,那我就再也没有作诗的必要了。
大家对贾岛锤字炼句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关于“推敲”的故事。
那是贾岛还在洛阳出家时,有一天午后想去拜访住在郊区的朋友李凝,等他找到李凝的住处时已经是晚上了,且李凝还不在家。他只好在李凝家门上题诗一首,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题李凝幽居》,其中的两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他的得意之句。
但一开始贾岛写的是“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诗成以后,他感觉“推”字无力,不如“敲”字响亮,到底是用“推”字还是用“敲”字呢?贾岛不断拿捏不准。他骑着毛驴走在路上,心里揣着这个问题犹疑不决,差点撞上时任京兆尹韩愈的轿队。
韩愈停下轿查问缘由,当得知眼前这个和尚为“推”“敲”二字而困惑,不由大为感动,继而还与他探讨起来,并肯定了用“敲”字更富有诗情画意。从此,“推敲”二字便成了一个特定的词语,贾岛也与韩愈结为了师友。
韩愈爱惜贾岛才华,劝其还俗考取功名。还俗前,贾岛与堂弟无可商定今后还要出家,结果贾岛考了30年都未能如愿。
在一次应试落第后,贾岛与无可同住在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无可即将南游庐山,于是贾岛作诗《送无可上人》以赠别,表达了他对尘世的厌恶和对佛门清静的向往,以及他对堂弟的留恋之情。
诗中的“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为历来传诵的名句,诗句对偶工巧,造语自然奇特,意境幽冷奇峭,是贾岛生平得意之语。当时就在这两句诗旁自注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令贾岛无法想到的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也成为了千古名句,且不断被后人翻出新意。如方干“才吟五字句,又白几茎髭”、“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卢延让“吟安一个字 捻断数茎须”等,均从贾岛这两句诗化出。
这两句变得如此有名,以至于超越了“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两句的影响力,成为贾岛流传最广的诗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