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陶渊明、陆游、元稹等写的惊蛰古诗,美不胜收!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三个节气。“惊蛰”两字精确传达了这个传统节气的物候特征!天气回暖,青天里突然传来春雷阵阵,雷声经过大地向四周蔓延,霎时惊醒了冬眠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而“蛰”字寓意冬眠,引申为暗自蓄力之意。古人常在惊蛰时节吟咏诗词,畅叙抒怀,捕捉时序变化中的细微感受!让我们一起跟随古代诗人的诗行去领略惊蛰之美!

  

  1、

  拟古 · 其三(晋)陶渊明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人非草木,岂非无情!借春日的万物萌动问候昔日旧友!春日的及时雨携带着东边的阵阵雷鸣而来,大地焕然一新。万物萌新,地下冬眠的虫类暗自游走,地面的青草树木也舒展开了嫩芽。燕子是链接簇新春天和旧时记忆的线索!而一双新燕的到来,让旧有的鸟巢愈加醒目,不由感慨家园荒芜,对故人能否也怀念本人产生了疑问!后来我们在晏殊的名句“似曾相识燕归来,无可奈何花落去”中也会读到类似的无法之感!只是陶诗更克制平淡,晏诗情感愈加外露,略显难过

  2、

  咏二四气诗 · 惊蛰二月节(唐) 元稹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此诗可能是元稹滞留成都期间所作,展示了蜀地惊蛰节气春光烂漫的景象,处处透显露无限生机,蜀地人民的安居乐业令人向往!惊蛰天里,蜀地已正式入春。随着暖阳高照,气温逐步升高,绚烂桃花怒放,如锦缎一样美丽,苍健的老鹰盘旋在空中,身姿矫捷。枝头上也冒出新萌生的嫩芽,而蜀地人民紧跟春的脚步,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

  3、

  游景仁东园苏辙 〔宋代〕

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高人静无事,颇怪春来迟。肩舆出东郊,轻裘试朝曦。百草招生意,乔松解寒姿,尺书招友生,冠盖溢通逵。人生瞬息间,幸此休暇时。浊酒论浮蚁,嘉蔬荐柔荑。春来莫嫌早,春去恐莫追。公卿多王事,田野遂我私。松筠自拥蔽,里巷得游嬉。邻家并侯伯,朱门掩芳菲。畦花被锦绣,庭桧森旌旗。华堂绚金碧,叠观凝烟霏。仿佛象宫禁,萧条远喧卑。徐行日一至,何异已有之。都城闭门早,众客纷将归。垂杨返照下,归骑红尘飞。但卜永日欢,未与清夜期。人散众嚣绝,庭空星斗垂。安眠万物外,高世良在兹。

  

“人生瞬息间,幸得休暇时!”为整首长诗的题眼!苏澈在惊蛰节日恰好有空闲,于是选择外出玩耍放松,而这首诗正是记录本人玩耍中的所见所感!在玄学看来,人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眼睛就会看见怎样的图景,而所谓的描写自然景物的诗也不过是诗人本人内心图景的外现!再来看苏澈的这首诗,是他漫游城市所见所思的记录。他感遭到了春日萌动,朱门掩芳菲,归骑红尘飞,庭空星斗垂!从白天到黑夜,他眼中的世界既是忙碌美好的,也是静谧安详的!静动之间,我们能感遭到诗人本人张驰有度的生活节拍与韵律!

  4、

  忆秦娥 · 秦楼月(宋)范成大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范成大笔下的惊蛰节气,在伴随着春雷的雨水滋养中,处处透露着潮湿与难过之感!惊蛰时节,阴沉的天气带来雷声阵阵,给人以阴沉之感,而鸠鸟的鸣叫像在发怒,杨柳被春风吹得左右摇摆,毫无美感而言!雨水笼罩之下,香炉里的烟熏愈加浓郁,墙角杏花上停留着打湿翅膀的燕子,一切尽显萧瑟之气!在这湿漉漉的雨景之中,透过残缺的花枝,隐约映现画楼上人影散乱,全诗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5、

  春晴泛舟(宋)陆游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曲尘。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惊蛰节起,趁着天气晴好,陆游饶有兴味地泛舟湖上,迎面吹来凉爽的风,《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愉快氛围立刻拉满!乌云散开,风清气阔天地新,也激起内心的美好情感,劝儿童不要笑话本人年纪大,想要和众人一起尽情旅游享受无限春光!水中藻类猛涨,湖水悄悄拍打着石头。岸边柳树的腰肢柔软起来,伴随春风摆动着婀娜的枝条,本来想要将船划到湖中的小岛,哪料回头不小心却把船桨丢了,惹得四周游人大笑,不得不承认本人确实老了!全诗以融融春日里的和谐笑声作结,感染着每一个向往灿烂春日的读者!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