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零壹智库
第三方领取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独立机构,通过与银联或网联对接而促成买卖双方进行买卖的网络领取模式。2010年,央行发布《非金融机构领取服务管理办法》,并向符合条件的机构颁发支付业务许可证(第三方领取牌照),正式确认第三方领取的合法性地位。
2011—2015年,央行合计发放5批共271张第三方领取牌照,在政策推动、市场需求和信息化/数字化浪潮的驱动下,第三方领取市场迎来高速发展。第三方领取凭仗便捷、高效、安全的体验,使得中国领取市场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随着监管趋严,牌照发放逐年减少,央行自2016年起停止新的牌照发放,并通过吊销、登记、合并等方式收紧存量牌照。第三方领取牌照数量持续减少,其价格也在互联网巨头的抢夺中以及数字化时代水涨船高,尤其是全国性牌照。
那么目前还有哪些存量牌照,其业务类型和覆盖范围如何,两头有什么变更,失效牌照有哪些,因何缘由失效,哪些第三方领取机构已上市或有上市公司背景,哪些第三方领取公司被互联网或产业巨头收购……本报告将就这些内容进行分析并附上完整的第三方领取机构名单。
全体情况
2011-2012年,央行分别发放101张和96张第三方领取牌照,随后逐渐收紧。自2015年开始,新发牌照降到个位数,同时登记了2张牌照。截至2023年2月底,失效牌照合计98张,存量牌照还剩193张。
图1:第三方领取机构数量(截至2023年2月末)
存量牌照中,业务类型为预付卡发行或受理的有108张,网络领取106张(互联网领取为主),银行卡收单59张,移动电话领取46张;业务范围覆盖全国的有74张。其中,5家机构获得全国范围内全牌照,包括领取宝、盛付通、翼支付、联通领取和移动领取。
图2:存量第三方领取牌照业务类型(截至2023年2月末)
存量牌照中,还涉及一类情况特殊的机构:因牌照整合或存在《中国人民银行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情形被中止审查,共19家(详见见附表)。中止审查期间能否可继续开展业务,由央行根据相关情况决定;中止情形消失后,可恢复审查。
比如,广州银联网络领取无限公司、北京数字王府井科技无限公司、北京银联商务无限公司因拟与其控股股东银联商务股份无限公司开展整合工作,向央行提交了中止续展审查申请。
失效牌照具体包括登记、终止续展、合并几个类型。其中,2016年“丢牌”的第三方领取机构多达13家,以合并(10家)为主;2022年“丢牌”机构多达23家,2023年前2个月就有8家,监管之严可见一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