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名为重九,又因为九为阳数,故而又称之为“重阳”。重阳节是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中的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历来遭到人们注重,但在唐诗宋词的视角里,重阳有愈加诗意的书写方式,它更多代表的是相思。最不屑一顾是相思,最全力以赴也是相思。儿女情长也好,血肉亲情也罢,平日里难以启齿的爱意,大可在这一天完成释放,所以我们才能看到王维的手足情深,“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我们才能看到晏殊的大胆追爱,“莫将琼萼等闲分,留赠意中人”。重阳节该读重阳诗词,虽然古今习俗已经变更甚多,但我们不能忘记这一天的故事,不能忘记这一首经典的千古名作。
《醉花阴》宋·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众人皆知这是易安的相思之作,却往往忽略了它首先是一首重阳作品。这首词是李清照婚后不久所写,由于丈夫匆匆赶去负笈远游,独守空房的李清照难免孤单寂寞,恰又到重阳佳节,纵然把酒赏菊亦不够味道,极度思念之下只好寄去笔笺聊以慰藉。听说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不只大为感动,还起了比试之心,遂三天未眠作词数首,终究还是未能胜过这首《醉花阴》。至于相思,易安细腻哀婉的笔触已经够让人心碎的了,而重阳又加深了这层伤悲,剧化了愁苦的意境,几乎煞人。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景色的好与坏和观赏者的心情密切相关,“薄雾浓云”,可以是大雨临盆前的阴霾,也可以是烟雾缭绕的仙境,只是在饱受相思疾苦的李清照眼中,它只能是前者;“永昼”,一般用以描述夏天的白昼,可九月初九已然是秋日高涨,李清照为何还以“永昼”算日子呢?很明显,时间对于欢乐和愁苦的心境同样有很大区别,快乐的时光转眼即逝,可愁苦时间的步伐却是格外蹒跚,李清照内心煎熬不已,白昼仿佛也变长了。
香炉里的瑞脑每天都点,日日可闻、日日可见,没什么新鲜的,可李清照实在是百无聊赖,身体懒散得不想干任何事,只好望着袅袅香烟出奇。短短十余字,就将一位闺中少妇的愁态展示得淋漓尽致。“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古人十分注重重阳节,在这一天里会选择情亲友聚首,或登高、或赏菊、或插茱萸,仿若除夕时的团圆,所以重阳也可视为一个佳节。“佳节又重阳”,是为了突出无人陪伴、格外孤单的愁闷情绪,一个“又”字具有双重的感情色彩。
秋凉是自然现象,能凉透肌肤,但凉透心骨的却唯有内在的孤单,“半夜凉初透”一语双关,不只是时令转换,更是词人心境的外显,别有一番凉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前面写“愁永昼”,这里写“黄昏后”,这一时间转换意味深长。因为上文说到李清照为消遣时间而盯着香炉看,不断到黄昏时才勉强打起精神来把酒赏菊,这说明整整一天,李清照都处于心不在焉的形态,唯等到一天结束才有所希望,因为距离丈夫归来又少了一天。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重阳是赏菊的最佳时节,不只,李清照觉得本人还不如一株菊,毕竟菊还有人赏,而本人竟孤苦无依。一句巧喻“人比黄花瘦”,可谓经典。同时,“瘦”字也体现出了李清照那深深的相思之情,正如柳永所言“为伊消得人憔悴”,思念催人老,相信李清照定是食不下咽,日渐消瘦。易安的相思也流转了千年,至今感染着世人,成为人人必背的千古绝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