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古诗、绝句、乐府、律诗有何区别联系?唐诗三百首的顺序为何如此?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你第一个问题上面有答主回答了,我就补充一下第二个问题吧。

那位答主给出了《唐诗三百首》的目录,其实题主所列顺序与之并不矛盾,因为卷一·五古的后7首(王昌龄《塞上曲》——孟郊《游子吟》)、卷六·七律的最初1首(沈佺期《独不见》)、卷七·五绝的后4首(崔颢《长干行》——李益《江南曲》)、卷八·七绝的后9首(王维《渭城曲》——杜秋娘《金缕衣》)都是乐府诗;而卷二卷三的七古之后专门有卷四·七古·乐府,只要五律后面没有乐府诗。

所以,题主列出的顺序已经很清晰了,要是再加上几个字就更一目了然:

五言古诗,五言古诗·乐府

七言古诗,七言古诗·乐府

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七言律诗·乐府

五言绝句,五言绝句·乐府

七言绝句,七言绝句·乐府

这样一陈列蘅塘退士的编辑思路就很简单了:先五言再七言、先古诗再律诗再绝句,相乘一下就是6大类;各类末尾分别编排方式上属于该类别的乐府;在卷别上,基本一类一卷,只要七古(包括七古·乐府)这一类占了3卷,故共8卷。

为什么先古诗后律诗绝句,上面的答主已经解释了。我浅谈一下我对乐府诗陈列的理解吧。在《唐诗三百首》的310首诗中,共35首乐府诗,其中除了王维的《渭城曲》(即《送元二使安西》,又叫《阳关三叠》)是因诗作传唱太广而赋曲成为唐乐府之外,其他34首都是拟汉乐府旧题而作。入选此书的乐府诗从数量上来说,足以单成一卷,但是,唐诗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方式上的严整,平仄、押韵等的发展不只是传诵的需要,更是诗歌艺术成熟灿烂的标志,所以用方式分类,符合逻辑也便于读者分类记诵。而乐府的重要特点是歌以抒情,不那么注重方式,那么,假如我是编者,当我发现这些诗人们能够带着格律的镣铐而依旧跳出流畅奔放的乐府之舞,我难道不想突出表现一下这种高超的艺术成就吗?因而,将乐府诗分散到每一个类别当中去,就可以让读者自然而然地发现,哇噻,原来用律诗、绝句的方式,也可以写出乐府诗的“疏而不滞”,或者说,本来灵动不羁的情感,在短小齐整的绝句当中也能够意味无穷。

不过,律诗实在要求太严格了,不但有句数、字数、押韵、平仄的规定,还有对仗、重字等等,所以用律诗的方式来写乐府旧题相当有挑战性,恐怕相对少见一些,在此书中只选了一首:

独不见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当然,这仅仅是我个人的猜想,希望方家指正。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